蚌埠:新常態帶來新發展

時間,是開拓者前行的階梯,是奮進者遠航的風帆。

當時間的指針走進2017年,我們迎著新的曙光,開啟了蚌埠發展新徵程。

時間定格,回望剛剛過去的2016,我們聚焦新常態下的蚌埠,“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趨優”,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明特徵。

踐行新理念、樹立新標杆、實現新發展,作為蚌埠市民,我們每個人都是蚌埠建設發展的參與者與親歷者,都應該清楚成就背後的艱辛與付出。

“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正如市委書記於勇在市委中心組“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專題研討會上所強調的那樣,我們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揮棒,以加快建成“兩個中心”、實現“兩個全面”為目標,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為抓手,把五大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工作的全過程,切實把發展著力點轉變到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上來,堅定地在中部崛起闖出新路中走在前列。

惟其艱難,方知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我們當倍加努力、奮發有為。

——經濟運行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連續21個季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新常態蘊含著蚌埠趕超跨越的新機遇

新常態下,經濟運行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

新常態相伴新機遇,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以一種積極的狀態去尋求新機遇,主動迎合、奮力挖潛新機遇。作為欠發達地區城市的蚌埠,將會擁有更多的後發優勢,有更多新的增長點、新增長的空間。

1月2日下午4點,記者走進位於高新區的中科電力裝備集團廠房,一線員工管明山正埋頭打磨產品外殼,加班加點趕生產進度。

“年底訂單增多,交貨週期短,我們自願在假期加班加點,確保訂單完成。”管明山告訴記者,為了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生產組的員工凝成一股繩,全力以赴趕著生產豐原等多個配電項目,確保按合同一次交貨、安裝、調試、送電成功。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科電力在產值和利稅上均連續第二年實現了超過100%的高增長,並於去年成為我市唯一一家晉升全國500強的民營企業,也是唯一一家將總部設在蚌埠的中國500強企業。

中科電力的快速成長,是新常態下,蚌埠經濟堅持“穩”字當頭,持續快進的一個縮影。

經濟新常態下,轉型、創新、開放,已經成為蚌埠彎道超車的機遇與動力。邁入“十三五”開局之年,2016年前三季度,蚌埠GDP分別增長10.1%、10%、9.6%,從增速看,分別居全省第1位、第1位、第2位,連續21個季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三次產業增速始終保持在全省前2位,11項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基本進入前5位,增速基本保持前3位,經濟運行的質量效益同步提升。

機遇從不光顧沒有準備的頭腦,弱者坐待良機,強者製造時機。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蚌埠經濟發展蹄疾步穩,亮點頻出。

有為才有位。在當今的全省經濟版圖上,蚌埠正越來越給人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震撼。去年下半年召開的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支持蚌埠加快建設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

建成“兩個中心”,實現“兩個全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蚌埠發展的新動能正加速迸發。

能否捕捉和牢牢抓住新常態帶來的發展新機遇,在解放思想中創造機遇,既是對各級領導幹部勇氣和智慧的考驗,更是對能力和自信的考驗。“事業是幹出來的,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新常態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在市委中心組“講看齊、見行動”專題研討會上,市委書記於勇如是強調。

正確認識新常態,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前提。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根本遵循,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重點工作,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市經濟運行的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

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貫徹落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降補”“1+5”政策體系。積極開展落後產能清理工作,建立“殭屍企業”數據庫。

扶持實體經濟降本增效。落實省政府“穩增長30條”等系列政策,結合實際出臺了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20條具體措施。開展實體經濟降成本行動,著力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人工、稅費、物流等成本。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加快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等11項重點工程,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管理辦法,省級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綜合考核居全省第4位。

經濟發展後勁持續增強。方興光電電容式觸摸屏、新知科技產業園、國顯平板顯示模組等83個項目建成,瑞龍精密玻璃機械製造、施普瑞德高分子膜材料等134個項目開工建設。

——回眸蚌埠的發展,不論在計劃經濟年代,還是改革開放以來,都始終緊抓創新不放。創新是蚌埠發展之魂,是蚌埠發展最重要的基因和不竭動力

盤點2016,創新發展依舊是蚌埠不變的主基調——

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轉化孵化中心成功落戶蚌埠;

大富光電OLED顯示器及組件獲批省重大新興產業專項;

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成功拉引0.15毫米超薄浮法電子玻璃,實現了“超薄”到“極薄”的跨越,再次刷新了中國超薄電子玻璃薄型化的生產紀錄;

1-11月,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279.3億元,居全省第4位;增長23.6%,居全省第3位……

適應新常態、促進新發展,有很多現實的、可爭取的、能把握的機遇。新常態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了創新驅動。

展望未來,時與勢、艱與險,將蚌埠推到了創新發展的風口。如何高舉創新大旗,放大創新優勢,做足創新文章,搶佔創新高點,成為擺在決策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翻開市委書記於勇履新後的行程表,我們發現,到科研院所、高校和創新型企業走訪調研,佔據了他工作的很大權重——上月13日,兵器工業214所、中電科41所、大富重工產業園、中集安瑞科公司;20日,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21日,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學院;22日,蚌埠學院、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創新是蚌埠發展之魂,是蚌埠發展最重要的基因和不竭動力。”於勇在創新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抓手,以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平臺,加快建設科教大市、技工大市,工匠大市、製造強市,為加快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邁入全省第一方陣提供強勁支撐。

我市用好用足入列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機遇,制定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實施方案和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實施方案,明確建設區域產業創新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轉化中心的目標任務。

歲末年初,好消息接踵而至。

上月12日,泰富華東智能製造產業園奠基暨臨港產業園地下綜合管廊項目開工,該項目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將成為我市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重大成果。

上月29日上午,凱盛科技集團8.5代TFT-LCD玻璃基板項目在龍子湖區破土動工。項目建成後對於發揮科技企業優勢,加速浮法玻璃技術運用,打破高端TFT-LCD玻璃基板依靠進口的局面,提升蚌埠“玻璃之城”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直以來在蚌埠成長壯大,在蚌埠精耕細作,凱盛集團總經理、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表示,企業將努力當好創新發展排頭兵,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益產出,努力將蚌埠打造成為世界級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為安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譜寫新的篇章,為蚌埠的發展騰飛作出新的貢獻。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只要做有心人,新常態下的新機遇就會為我們打開一扇扇窗口……

——既要學會“彈鋼琴”、又 要奏好“交響樂”,立足我們自 身的資源稟賦、發展條件、發展 階段,明確長板和短板,努力把 長板拉得更長,把短板補齊補 強

放假前,在我市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張小姐早早排好了元旦假期的日程安排。這次,她沒有選擇到外地旅遊。

“蚌埠有這麼多地方還沒有去過,幹嘛湊熱鬧跑到外地?”她告訴記者,由於歲末年初工作忙,一直沒有時間去銀泰城和熱浪島看看,這次假期終於好好地補上了這一課。

步入新常態,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蚌埠發展的主旋律。

作為老工業基地,蚌埠的長板是產業基礎較為完備,基本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裝備製造及零部件加工、精細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近年來,我市聚焦創新引領、工業突破、產業轉型,啟動實施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486”行動計劃,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16年1-11月份,我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3.8億元、增長9.8%,均居全省第3位。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889.6億元,增長27.8%,均居全省第3位,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3.1%,居全省第1位。

“既要學會‘彈鋼琴’、又要奏好‘交響樂’,要立足我們自身的資源稟賦、發展條件、發展階段,明確長板和短板,努力把長板拉得更長,把短板補齊補強。”代市長王誠在市委中心組“講看齊、見行動”專題研討會上指出,當前,蚌埠經濟總量不夠大、產業結構不夠優、綜合競爭力不夠強,放眼全國、全省,對比“兩個中心”的目標,不少還有差距。對此,我們既要堅定不移發揮優勢,也要正視差距破解難題,圍繞“兩個中心”標準,持續拉長長板,不斷補齊短板,抓主抓重,推動五大發展行動見實效。

現代服務業是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沃土,是推動製造業升級、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引領力量。需要正視的是,現代服務業一直是蚌埠產業結構的“短板”。

但近年來,第三產業對蚌埠經濟增長持續上升,凸顯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顯著變化。2016年,隨著蚌山區青年研發創意園的順利獲批,我市已有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數量已達到5個,數量位居皖北第一。打造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區,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蚌埠市服務業載體建設快速推進,帶動就業超7萬人。現代服務業,正在蚌埠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力助推器,帶動提高了區域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蚌埠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盤活農村農民的資源、資產,打造蚌埠一二三產融合示範區,突出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正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2017年的陽光普照大地,蚌埠開拓奮進的腳步鏗鏘。

新常態下,蚌埠正展現新姿態、實現新發展,建成“兩個中心”、實現“兩個全面”,前景美好,未來可期!(記者 李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