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陰虛火旺,又怕冷,這是怎麼回事?

用戶18109881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

陰虛火旺?陰虛火旺又稱為虛火上炎,指人體陰液的虧損。臨床表現主要有兩顴潮紅,下午3點至5點較為多見,手足發熱,口舌乾燥,舌紅少津,小便色黃,大便乾燥等基本症狀。陰虛火旺中以腎陰虛、肝腎陰虛為主。腎陰虛除上述表現外,還可出現男子性慾亢進,腰膝痠軟,夢遺等;女子經少、閉經、崩漏等情況出現。肝腎陰虛主要表現頭痛,耳聾耳鳴,兩眼乾澀,暴發火眼,口苦以及腰膝痠軟,遺精等表現。

總能聽見患者對醫生說“我既怕熱,又怕冷”,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怕冷是表現比周圍人容易冷,手腳心怕冷,膝蓋涼,吃不了冷的食物,有時可能一陣風吹到腹部,都會引起腹脹、腹瀉,老百姓說鬧肚子,也會出現尿頻、尿急,甚至天冷了不喝水也會不停小便,早上吃的東西,中午打嗝還感覺沒有消化,吃進去的食物難以消化,不能吃糯米類食物,大便也夾雜著不消化的食物。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屬於陽虛的表現,脾陽虛久以後就會進一步加重成脾腎陽虛。

怕熱是指的是有些人喜歡是川菜、辣火鍋、辣鴨頭、麻小等重口味的食物,吃完後經常聽說我“鬧嗓子”,就是“上火”,喉嚨發炎,嗓子疼,容易得咽炎,臉上長痘,泛油光。還會出現失眠多夢,盜汗等情況。這是中醫常說的“上火下寒”、“心腎不交”證。臨床要採取溫補脾腎、交通心腎的治療原則予以用藥。常用的方劑又補腎陽的金匱腎氣丸、溫補脾陽治療洩瀉的四神丸,交通心腎治療失眠的交泰丸。常用的中藥有瀉心火的蓮子心、竹葉、燈芯草;溫腎陽的炮附子、肉桂、巴戟天、淫羊藿等;溫脾陽的乾薑、艾葉、白朮等;陰虛常選用沙參、麥冬、玉竹、石斛等。

飲食要清淡,少鹽少油,切忌過食肥甘厚味,忌辛辣。

我是頭條“明醫館”明明博士,從業於北京**三甲中醫院,若有身體不舒服,可以隨時諮詢,做您的中醫保健醫生,呵護您的健康。請及時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