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一带一路”,库布其在行动

绿色“一带一路”,库布其在行动

5月14日,是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向各方来华友人畅述“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的丰硕成果和宏伟愿景。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繁荣、开放、创新之路。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

绿色“一带一路”,库布其在行动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多亿人口饱受沙漠之苦、沙化之害、沙尘之扰。我国应对荒漠化工作走在世界前列,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其沙漠,几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当地企业、沙区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世界上首个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其创造出的“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入、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性创新”的库布其模式,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引发了国内外的热烈反响。作为响应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2017年6月,联合国环境署与亿利公益基金会在库布其设立了“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机制。7月,库布其治沙带头人、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应邀出席在伊朗举办的国际防治沙尘暴大会,代表“中国智慧”与全球分享荒漠化防治的库布其经验。

2017年7月底,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举办,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习主席指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库布其论坛成立十年来,成为各国交流防沙治沙经验、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

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举行。会议期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全球首份生态财富报告,认定库布其沙漠成功治理900多万亩,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来自65个国家的240多位专家学者政要参观考察了库布其治沙成果,认为库布其系统化治沙理念,创新研发的水气法植树、甘草平移等沙漠生态技术,以及库布其治沙模式都是独一无二。来自非洲和东南亚的代表均表示,迫切希望习近平主席能够尽快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把库布其模式带到当地,为那些因荒漠化导致饥饿、贫穷、战乱的地区带去希望。

2017年12月,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库布其治沙带头人、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获得了“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成为获得联合国环境最高奖的中国第一人。王文彪在获奖感言中说:“我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永远的价值追求,从库布其出发,走向‘一带一路’,走向世界,让人类的沙漠越来越少,绿洲越来越多。”

一年来,库布其治沙团队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模式、创新技术,始终走在科技治沙的最前列。在30年累积云量级沙漠生态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创新生态大数据服务,全面支撑生态修复主业;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底色,融合旅游、康养、大数据、人居等功能,创新打造人与动物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生态和谐的生态公园。

在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呼吁下,库布其模式不仅仅走出了库布其,走向了浑善达克、乌兰布和、腾格里、塔克拉玛干等我国西部几大沙区;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一带一路”,因地制宜在东南亚国家开展森林退化地带的生态修复,发展生态旅游,与上合组织国家讨论甘草治沙扶贫,与蒙古国共商荒漠化治理和城市污染防治等等。库布其模式不仅为这些地方改善区域生态,发展社会经济作出了贡献,而且把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带给世界上更多的人们,是和平、繁荣、开放、创新的“一带一路”典范和化身。

荒漠化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今天的库布其是世界治沙的一面镜子,是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未来的库布其,既要让绿水青山更浓厚,让金山银山更丰富,也要继续与“一带一路”沿线分享成功经验和模式,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