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陕西(Shaanxi),简称“陕”或“秦”,省会西安。位于西北内陆腹地,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总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陕西这个名称始于西周初年,据《国语》载6,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式设陕西行省,并将今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14个朝代在陕西建都。中国九个大一统王朝中有4个(秦、西汉、隋、唐)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截至2017年末,陕西省下辖10个设区市,含30个市辖区、72个县、5个县级市 。常住人口3835.44万,其中西安、宝鸡两市城市人口过百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98.81亿元 ,拥有西咸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经济高地。

一: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4月,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106个县级行政区,包括5个县级市。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二: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相邻,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接界,东南与湖北省、河南省接壤。总面积205603平方千米。

陕西辖境南北跨纬度7°54′,最大直线距离863千米。省境最北端在府谷县刘家坡北面,地理纬度为北纬39°35′;省境最南端为镇坪县南缘的杉树坪,地理纬度为北纬31°41′。东西跨经度5°46′,最大直线距离约510千米,平均宽度约400千米。省境最东端为府谷县黄甫乡段家寨以东黄河主航道中心线,地理经度为东经111°15′;省境最西端为宁强县青木川乡坟林坝西侧,地理经度为东经105°29′。

2:地形地貌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地势特征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

地貌类型

按照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将陕西省划分为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山地区、汉江盆地区和大巴山地区六个地貌类型区域。

陕西省各地貌类型面积中,黄土高原区面积最大,占40%,汉江盆地区面积最小,占5%;各地貌类型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岭山地区,为1295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关中平原区,为546米。

海拔坡度

陕西省海拔段主要分布在500米到20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的90%。陕西省平均海拔1127米;各地市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宝鸡市,为1351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渭南市,为675米。

坡度计算格网单元为25米×25米。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25°以上坡度段面积最大,占全省38%;3°—8°坡度段面积最小,占8%。陕西省平均坡度为19.9°;各地市平均坡度最大的是安康市,为28.4°,平均坡度最小的是渭南市,为9.3°。

主要山脉

太白山海拔高度3771.2米,化龙山2918米,首阳山2720米,终南山2604米,华山2154.9米,白于山1890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岭1400—1885.3米。

气候

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

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很长,达到800千米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其中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14~16℃。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陕南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陕北21~25℃,关中23~27℃,陕南24~27.5℃。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关中、陕南春季第一场320.0毫米的降水过程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关中、陕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较多。

水文

陕西省黄河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渭河,三级河流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长江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汉江、嘉陵江,三级河流丹江、旬河、牧马河。汉江61959平方千米,无定河流域面积30261平方千米,河长491.2千米,延河7687平方千米,长284.3千米,泾河45421平方千米,长455.1千米,渭河62440平方千米,长818千米,北洛河26905平方千米,长680.3千米,嘉陵江9930平方千米,长244千米,长652千米,丹江7551平方千米,长244千米。

三: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根据201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陕西省土地调查面积为2056.24万公顷,其中,国有土地330.17万公顷,集体所有土地1726.07万公顷。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398.95万公顷,园地81.83万公顷,林地1117.19万公顷,草地287.10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1.0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5.90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80万公顷,其它土地33.42万公顷。

2:矿产资源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具明显区域特色,陕北地区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盐类、粘土类矿产为主;关中及相邻地区以煤、建材矿产、地热、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巴山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含亚矿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7种,矿区726处(未含共伴生矿区、地热和矿泉水矿区),除未划定规模的14处矿区外,其余712处矿区中,大型131处,中型172处,小型409处,中小型矿区占整个矿区数的80.03%。

陕西省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十位的矿产达64种。其中天然气、盐矿、制碱用灰岩等列第一位;钒矿、电石用灰岩等列第二位;金红石、钼、汞、稀土、石棉、高岭土、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蛭石等列第三位;煤、岩金等列第四位。

陕西省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值的三分之一。

天然气、煤、岩盐、水泥用灰岩、钼、钒、钛等资源储量丰富,确立了陕西省为全国矿产资源大省的地位,同时也使陕西省成为全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之一。

陕西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矿产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潜在价值巨大,能源矿产具突出优势;但一些矿种勘查程度低,可供开采的储量少,暂难开发利用的资源量多。

盐矿、钼矿、钒矿、水泥用灰岩、煤、石油及天然气等矿产在全国矿产资源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关系国计民生的部分重要矿产如富铁、铬、铜、铝、富磷、钾盐等短缺。

金属矿产中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单一矿床少,共伴生矿床多。煤与金属矿产中共伴生矿产丰富,多数可综合回收利用。

四:风景名胜

截至2011年,陕西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已达到257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8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景区、黄帝陵景区、大雁塔—小雁塔景区、华山景区、法门寺佛文化景区、金丝峡景区、宝鸡太白山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70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140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54家,国家1A级景区2家。

陕西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乾陵、茂陵、阳陵、黄帝陵、法门寺等,西安城墙、西安碑林、西安钟鼓楼、大小雁塔等。在陕西,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

陕西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在自然景观方面,有位于华阴市的西岳华山、宝鸡眉县的太白山,还有西安周边的临潼骊山华清池、终南山、翠华山,秦晋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等。

下面我们介绍几个陕西著名的5A级景区:

1: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总面积14260平方米,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面积6000平方米,由四个单元组成,四个方阵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严整有序,无懈可击。三号坑是军阵的指挥系统,面积524平方米。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1976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79年向国内外公开开放。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2:华清池景区

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后历代皇家有维修,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华清池,解放后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3:黄帝陵景区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 ,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

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 。“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4:大雁塔—小雁塔景区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5:华山景区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6:法门寺佛文化景区

法门寺文化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千米,西距宝鸡市90千米。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至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2009年5月9日,法门寺文化景区建成对外开放。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7:金丝峡景区

被誉为 “峡谷之都”、“中国奇峡”、“天下奇峡”、“中国最美的大峡谷”,景区位于陕西东南门户商南县境内。园内南北植物交汇,既有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又有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树种,森林覆盖率达98%,2009年8月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是陕西第二个国家地质公园。金丝峡地区地处秦岭南麓连接巴山北坡,居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境内地势起伏,谷岭相间,主要属低山和丘陵地貌。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8:宝鸡太白山景区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境内,公园面积2949公顷,森林覆盖率94.3%。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是中国西部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旅游区,被誉为中国西部的一颗绿色明珠。包括10个景区,180多个景点。公园海拔高度从620米到3511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号外!!!-------------------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陕西省好玩又有趣的旅游景点,喜欢的同学欢迎收藏本篇文章哦~

一:西安:(上文介绍过的除外):

1:兴教寺塔: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墓塔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2: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皇宫,东方宫殿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3:未央宫:又称西宫,刘邦称帝后七年(前200年)始建。使用时间达360多年。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4: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总周长13.74千米。有主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5:大唐芙蓉园:首家大唐文化主题公园,拥有全球幅宽最大的水幕电影,是国内最长的唐文化长廊。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6:西安钟鼓楼:西安钟楼是西安的象征,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二:宝鸡(上文介绍过的除外)

1:周公庙:岐山周公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同类建筑中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面积约62万平方米。《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三:咸阳(上文介绍过的除外)

1:彬县大佛寺石窟:唐贞观二年所建,全寺共有一百零七个大小石窟,二百五十七个佛龛,大小造像一千四百九十八尊。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2:乾陵:乾陵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3:茂陵: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四:榆林(上文介绍过的除外)

1:镇北台: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2:红碱淖: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3:统万城: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历史。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五:延安(上文介绍过的除外)

1:宝塔山:海拔1135.5米,是延安的标志,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2:壶口瀑布:中国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六:铜川(上文介绍过的除外)

1:玉华宫: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此营建仁智宫,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扩建后改名玉华宫,是初唐时有名的一座皇帝避暑的行宫。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2:药王山: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形如五指,俗称:五指山,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改称:药王山,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远远眺望,绿树丛中,殿宇环山依岩而建,气势壮观迷人。药王山是中国保存北朝和隋唐造像碑最多的地方。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3:照金香山:红色革命游和佛教文化游两个区域及照金红色名镇、薛家寨遗址、红色兵营旧址和大香山寺四个旅游组团。 照金革命旧址 照金镇位于耀州区西北五十公里处,属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南段。境内山峦绵亘起伏,间或有奇峰拔地崛起,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沟壑纵横交错。照金方圆25平方公里,地势雄险,自古就是一个屯兵秣马之地,史传周代,后秦均发祥于此。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七:汉中

1:张骞墓: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卒后,归葬于故里博望镇。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2:华阳景区:地处秦岭南麓的洋县华阳镇,距县城76公里,平均海拔1700m,山水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气候变化多样的生动写照。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同一区域繁衍,世所罕见。华阳古镇在秦汉时期形成集镇,唐、宋均被设为县治,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之称。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3:张良庙—紫柏山:张良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紫柏山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堪称秦巴千里栈道“第一名山”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4:黎坪风景区:公园内层层山峦、莽莽林海、溪流清澈,一步一景、四季如画,让人感受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境界。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八:安康

1:南宫山:其冰川地貌,集奇、险、野、秀、幽于一身,千姿百态、奇趣横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因主峰并排三峰构成笔架状,又称笔架山。瀛湖公园以高僧弘一大师真身、古生代火山多次喷发的流迹、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原始次生森林而闻名,是陕、川、鄂、渝毗邻地区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消夏避暑的旅游胜地。。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2:瀛湖:景区碧水蓝天,秦巴仙境,水质优良,物种丰富,气候温和,岛屿众多,素有“陕西千岛湖”之称,是独具秦巴汉水自然风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陕西十大美景之一。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3:燕翔洞:景区依托汉江,将汉江三峡、熨斗古镇、富水河、燕翔洞天、灵雀山及肖家古寨、狮岭风光、长岭峡谷等十几个风光旖逦、生态完美的主题景区,近150个景点珠玉相缀巧妙搭配,凸显出秦巴腹地、汉江两岸特有的原生态美,并与悠久的汉水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融山、水、岸、洞自然景观及古镇、寺院、宗祠、戏园等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自然景区。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4:凤堰古梯田:景区位于汉阴县漩涡镇,属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连片共1.2万余亩,距今逾250年,景区面积38.78平方公里,是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

中国地理-陕西省的地理气候和旅游资源

如果你是陕西老乡,自己的家乡有更好的美景,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