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文 | 无枝

中秋临近,地铁、公交似乎都提前变得更拥挤了。下班后,不少人手里都会拎一提月饼,单位发的过节礼盒。

当然,空手回家的也并不是说人家单位就没有节日的表示,毕竟每家单位发月饼的时间又不是统一的。好比我们公司,八月初几就开始在发月饼等过节礼盒,那时月亮还完全没有圆的意思。

也有朋友说,他们单位确实没有节日的表示,还是一高校。我在想,是他们领导不知道要过中秋节,还是不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还是管事的领导认为,教师只需要过教师节?

抑或是他们领导认为,“大家领到月饼也不会认真吃,要么转手送人,要么放到过期后扔进垃圾桶,就不必搞虚礼,铺张浪费”——这其实是我们以前一领导的原话,只不过他没有借此免“礼”,而是将之换成赤裸裸的金钱,灵活方便。这样一来,倘使有人要养生或者口味挑剔,只能吃一个月饼,也不会因为单位发了一盒六个月饼,而感到尴尬。

据了解,月饼的主要成分是面粉、糖、油和各种馅料,属于高糖分、高油脂、高热量的食品,别说有相关慢性病和肠胃不适的人群,就连身体健康的人都不宜多吃。因此,专家建议,每天至多吃一个月饼,同时将一个月饼切成四块,分时段食用。

这样折腾,请问有考虑过月饼的感受吗?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这些年来,月饼市场火热,人们对月饼却越来越不当一回事。以至于,前几天网传一公司的行政还错把粽子当月饼买,直到同事家人收到后打电话回馈“有没有搞错”,方恍然大悟,拟文道歉!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可以看出:这个行政对买中秋月饼这件事根本不上心,直接按照领导定的单价“盲选”了事,当然也不排除她对端午节仍恋恋不忘;这些员工对公司给自己买的月饼也很不在乎,直接甩给家里人处理,同样不排除他们口味挑剔。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反正月饼在这个年代,已经不是稀罕物,有就吃,没有也不遗憾;喜欢就多吃两块,不好吃咬一口后扔掉也不可惜。完全不像小时候的月饼,没那么些繁复的包装,却是那么美味,怎么也不会存在吃腻,更不会担心不“养生”——因为几乎没有吃“过量”的可能。

家里买月饼,目的就是要增添一些过节的氛围,确保能吃上就行,怎么会大量囤积,当顿吃、管饱吃?那时,我为了避免赏月时两手空空,还常会强忍口腹之欲,将月饼小心翼翼地留到晚上。

现在对中秋月饼不当一回事,也不是因为现在能经常吃月饼,或者某年某月吃月饼吃吐过一次,而是比月饼美味的食品太多;而且无论是要回味还是送礼,平日里都能轻易而举买到。而在过去,月饼和中秋,就像粽子和端午,汤圆和春节,都是高度重合的,应季的。

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抖音、快手、知乎等一些互联网公司,他们临近中秋时,都会定制月饼礼盒,送给员工、用户和合作伙伴。看似他们是在把中秋月饼当成一回事,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打造月饼文化,可重点都是在“礼盒”设计和文案上,就是一种广告营销行为。而作为主角儿的月饼,仍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中秋月饼,只是一个尴尬的“鸡肋”

显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谁在靠吃月饼度日,所以养生专家们真不必担心谁会因为吃月饼闹出毛病。无论是用来装点节日,还是用来做营销,月饼都只是中秋节的一个道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