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未檢(第54期)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

「朗读者」未检(第54期)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朗读者」未检(第54期)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檢察版·朗讀者』第 357期

朗讀者:烏拉特前旗人民檢察院 張立奇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未成年人,攸關國家未來,關係民族復興,連帶家庭榮恥。我國一直非常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這既包括國家、兒童權利意識的覺醒,也包括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法律法規的制度完善;既包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深化,也包括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開展與法治信仰的培育。

「朗读者」未检(第54期)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當我們把目光往返於歷史發展的邊界,便不難發現法律進步的本源,即是關於公平正義、定分止爭的溫暖傳送,送代更新的體制機制無一不在傳承著人本的關切,而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中的所有故事,也都是這樣關於預防、矯治和迴歸的溫暖表述。

青少年時期是最富於敏感性的。對青少年來說,成長過程中突如其來的變故、長期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或遇有不良社會風氣的誘導,都可能讓心智不成熟的他們出現心理扭曲表現或心理疾病症狀,甚至會將其引向犯罪。然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誠不難在定罪苛責,而難在教育和挽救。年少懵懂、青春躁動、迷失歧途的少年,如果此時能有雙溫股有力的大手,及時地將他們往光明的方向拉一把,引導他們重新步入正途,也許他們就能獲得不一樣的人生。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平等博愛思想為底色的少年司法,猶如一雙飽含慈母般關懷的眼睛,對懵懂行惡的少年視之以寬懷,更是給遭遇創傷的稚嫩生命撒播愛之種子。司法善意消解懵懂之惡,人文關照融化心靈之冰,法律並非沒有溫度,而是通過法律人的具體運行和思量,才使之體現了溫度,或冷峻、或溫暖、或沸騰。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官們,便擔當著這樣的角色,他們是溫情的司法者,以法律之利器打擊犯罪,又用法律之光重燃希望。在這些特殊少年的背後,是這樣一群孜孜於行的檢察官守護在他們青春迷途的不遠處,用暖心觀護和愛心幫教靜默陪伴著他們的成長,引導他們打破內心的藩籬,走出“心理圍城”,從而找到未來的方向。幫助和挽救一個孩子不是他們的目標,建構預防機制和教育網絡,讓每一個孩子重新找回光明和幸福才是最終的使命。

恢復性司法政策,是一劑挽教而非隔離的良方。《左傳》有言:“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意思是說,治國理政時要以施政寬和來調節苛酷嚴厲,用苛酷嚴厲來中和寬懷施政,政事因此才能和諧。作為丈量未成年人犯罪標尺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不僅關乎每一位涉罪未成年人的人生輕重,關乎被害人的心靈撫慰,更關乎國家之重器對於涉罪末成年人監督、干預之進退。對於涉罪未成年人,一味嚴刑,不利於其改過自新,向善向上:一味從寬則容易使其藐視法律,頑劣不化。因此,少年司法政策貴在取旨平允,把握好“寬”和“嚴”之間的進退尺度,既不能任由嚴刑峻法泯滅其恢復向好的意志決心,也不能無謂地寬懷包容,任由其滋長輕慢法律尊嚴的邪念。恢復性司法政策,如附條件不起訴、刑事和解講求有效平衡苛責與寬容,保有司法的權威性、公正性、讓特殊少年在感受人文關懷和司法溫度的同時,自覺樹立起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

縱觀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不良的少年也是不幸的孩子,多數涉罪未成年人都存在父母離異、家庭不和睦等情況,而家庭,是關懷和教導孩子面對挫折和抵禦誘感的第一個堡壘。家庭的缺失使之迷失方向,冷漠和暴力是犯罪的推手,而溺愛和縱容更是一種傷害。此時,國家和社會更有責任為孩子提供針對性更強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用更加溫暖的陪伴和更平等的溝通,教有同化,預防在先,和諧共築未成年人犯罪的“防火牆”。

“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他們不看方向的話”,這是《麥田的守望者》主人公霍爾頓的一句話,這也是每一位孜孜以行挽回迷途少年的未檢人之心聲。法律守護青春芳華,正如守望這一片希望的麥田。

春風拂綠嫩芽,更待滿樹繁花。我們有理由期待,所有未檢人能以蓬勃的朝氣、旺盛的精神,一起為未成年人保護法治進程添磚加瓦,在一步一個腳印中,推動法治社會的整體前行。

來源《未檢芳華》

審核:李浦睿 音頻剪輯:黃勇 編輯:王婧

朗讀屬於每一個人,我們將持續和您分享那些關於“愛”和“希望”的故事,期待您的聆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