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尚尼亞中學生走進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感受中華文化

“天下大同。我的中文名字叫曹澤凱,我是但桑尼亞人,今天我在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今天我在中國,我愛中國和坦桑尼亞”......9月25日下午,一名參加2018年漢語橋的坦桑尼亞中學生,在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簡稱“東外”)交流訪問時,學習篆刻後,用自己刻的一個“中”字和這一段充滿深情厚誼的文字見證了他的“東外”之旅。


坦桑尼亞中學生走進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感受中華文化

13點30分,34名坦桑尼亞中學師生到達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受到了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在一樓多媒體廳裡,東外師生為遠方的客人精心準備了一場文化大餐。禮儀社團的學生們穿身著中國傳統漢服,展示了中國禮儀的溫潤爾雅;現讀高二,從小學一年級就在東外就讀的王欣悅同學表演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墜子選段《接姥姥》,富有韻味的河南話唱腔贏得了坦桑尼亞師生陣陣掌聲,傳達了中原文化的巨大魅力。


坦桑尼亞中學生走進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感受中華文化

右上:雙方結伴學生在東外校園漫步 下方:禮儀社展示中國傳統禮儀

節目《太極劍》還邀請坦桑尼亞學生走上舞臺親身體驗了一把,把臺前幕後的師生逗得開懷大笑......英語話劇《中秋傳說》把中國神話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演繹得淋漓盡致。把客人們的注意力深深吸引,潛移默化中傳遞著中華傳統文化。

令人意想不到的環節出現了,當東外師生演唱中國傳統民歌《茉莉花》時,竟然有多名坦桑尼亞學生隨著樂曲用夾生的普通話符合輕唱了起來。後經記者採訪得知,這首《茉莉花》在他們那裡也經常聽、唱。

坦桑尼亞中學生走進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感受中華文化

左上:校長丁幼新寄語中坦學生

右上:鄭東新區教文體局局長田國安來到現場,他也被精彩的《太極劍》表演折服,有模有樣地學習起來

下方:中外師生學習《太極劍》基本動作

坦桑尼亞中學生走進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感受中華文化

一節課,坦桑尼亞學生“學會”寫中國字

在參觀東外美麗的校園時,合著細雨,中坦雙方學生漫步校園,東外學生用英語向客人介紹著校園的自然及人文景觀。不時還能聽到坦桑尼亞學生用漢語和東外學生交流著什麼......

在東外的特色課堂上,中坦雙方學生動手體驗了寫書法、做扇面、學篆刻,畫臉譜等多種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文化項目。經過短暫的學習後,坦桑尼亞學生紛紛用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開始動手製作、書寫了起來。一名坦桑尼亞學生在東外學生的幫助下,寫下了“天下大同。我的中文名字叫曹澤凱,我是但桑尼亞人,今天我在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今天我在中國,我愛中國和坦桑尼亞”。

三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雙方學生結對學習,交流。他們在體驗式的“遊玩”過程中種下了友誼的種子——雙方同學紛紛互留聯繫電話,約定以後要經常聯繫。


坦桑尼亞中學生走進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感受中華文化

學習篆刻


坦桑尼亞中學生走進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感受中華文化


坦桑尼亞中學生走進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感受中華文化

節目太精彩,我得拍下了拿回家給同學們看看

“中秋節在中國,代表著團圓、美滿。偉大的詩人蘇東坡曾經寫下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寄託與親友團圓的美好願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對於團圓的理解早已擴展到整個地球村,希望與全世界的兄弟姐妹共享和平、幸福的時代。因此,這個節日不僅屬於中國,更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鄭東新區外國語中學校長丁幼新在致辭中這樣表達對坦桑尼亞師生的歡迎。

“過去,我們都說“少年智則國智”,今天,我們要相信,少年興旺世界才能興旺,世界的未來屬於你們。希望今天短暫的相聚,能夠為大家的未來種下和平美好的種子,等日後你們成為社會各界的棟樑之才時,依然不忘中坦友誼,願為世界和平盡一份力量。”丁幼新寄語雙方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