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伤害我们的,恰恰是身边最亲的人

真正伤害我们的,恰恰是身边最亲的人

为什么一开始日子过得好好的,后来却慢慢变了调,开始不快乐了呢?

当我们感觉到了压抑,正是因为有人在试图压垮我们,限制我们,这类人非常擅长打击他人信心,扼杀他人梦想。

制造压抑的这类人,可能是我们的上司、同事、朋友,甚至是我们的至亲。

小雯是在父亲的打击中长大的。

上学时成绩优异,但从未得到过父亲的肯定,“你考不上的,别白费力气。”

于是,她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

大学毕业顺利进了最热门的外企,拿着7千的月薪,前途一片光明,那是十五年前的薪资水准,全校也没几个能超过这个水平。

“你怎么连妹妹都不如?”没上大学的表妹去了日本打工,月薪1万多,父亲心里不平衡。

毕业5年后,她拿到了年薪30万,那是十年前的30万。

父亲继续攀比:“同村的华子现在已经月薪5万了,你怎么才这么点?读了这么多书,连一个专科生都不如?我看你这样下去,永远都买不起房子。”

她不予理会,忍着不说。

35岁,父亲来帮忙带外孙,当着孩子的面抱怨:“你的孩子是怎么回事,缩头缩脑的,见了老师都不知道打招呼,别的孩子一个个的要多机灵有多机灵。”

她只好耐心的解释,每个孩子个性不同,礼貌这方面会想办法引导,不爱说话也不算是什么大毛病。

后来有一次,孩子遇到不会的题去请教外公,这位外公一如既往的嘲讽:“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啊?你真笨!”

孩子战战兢兢,不敢吭声。

这句话正好让下班到家的她赶上了,她瞬间就炸了,三十多年的压抑终于沸腾,再也压制不住。

她说:

我的孩子我自己教,请您不要再用这样的话来说他。您一直说我没出息,我才三十多岁,还有机会翻盘。不过,就算我注定平庸,难道就不活了吗?人这一生就只有赚钱这一个衡量标准吗?我今天也要反问一句,您这一生创造了多少钱?您怎么不和那谁谁谁的爸爸去比?……

一席话说得父亲哑口无言,世界顿时清静了。

真正伤害我们的,恰恰是身边最亲的人

真正伤害我们的,恰恰是身边最亲的人

深夜收到好友双双的微信:“今天我离婚了,只想告诉你。”

“恭喜你,终于解脱了。”

难免唏嘘一场。

十年前,我们个个都在羡慕双双的公主命。

刚毕业就风光大嫁,婆家是本市有头有脸的人物。

彼时她已在南方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要结婚,就没去报道,直接留在了本市,听从婆家的安排进了一家国企上班,婚后迅速怀孕生子,一儿一女,风光占尽。

我们还在苦哈哈的跟陌生人合租筒子楼时,双双已经在自家小楼的院子里安静的喝下午茶了。

不咸不淡的工作只是副业,她的主业是带好一双儿女,反正有老公挣钱养家。

她的朋友圈堪称中产女人精致生活样本,隔三差五晒老公送的节日礼物,晒自家小院的花草四季,晒孩子们去各地旅行。

没有出轨,没有婆媳矛盾,骤然离婚,亲人们完全无法接受:“会不会是你太矫情、不惜福?你老公对她多好啊!”

“太压抑了,”双双说,“这段婚姻里,我每天都在被否定,在他眼里我就是全天下最笨的人,做再多都只会惹人嫌弃。‘没脑子’是他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我这十年大概听了有一万多次吧。”

“我懂。”

真正伤害我们的,恰恰是身边最亲的人

真正伤害我们的,恰恰是身边最亲的人

真正伤害我们的,恰恰是身边最亲的人。

在外无论受了多少委屈,只要到家能有一口热汤、一句暖心的话,再大的委屈都能吞下。

可是,有多少人,在外受着委屈,在家继续被泼冷水?

“怎么不早点回来?有那么多班要加吗?”

“你心里还有这个家吗?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你陪了几天?”

“跟你怎么就是说不通呢,死脑筋,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放弃吧,你这样根本行不通!”

“那个谁都年薪百万了,你呢?”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只会越来越压抑、越来越不快乐,身体也更容易生病。

美国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博士,曾做过百万次案例研究,他认为,意念的力量不可小觑,当一个人充满负能量的时候,不仅伤害到自己,也会让整个周围环境磁场恶化。

嗔恨、指责、怨恨,常常是导致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负能量,当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没有哪个成功人士,是把抱怨和指责挂在嘴上的。

与其抱怨,不如花时间去改变。

我们会发现,很多习惯了打击别人的人,三年五年,抱怨的还是同样的问题,没有任何长进。

不是因为别人没有长进,而是,抱怨者的眼界就只有那么大,就算给他一个太阳,他也只会去关注阳光下的阴影。

真正伤害我们的,恰恰是身边最亲的人

真正伤害我们的,恰恰是身边最亲的人

没人喜欢负能量。

负能量的人,非常善于拖垮正能量,吸引来的也多那些跟他一样阴郁的人,相互在负能量的磁场里,消耗着千篇一律的人生。

曾经有个闺蜜群,大家一起聊梦想,话家常,对抗中年生活的各种七年之痒。

后来进来了一个怨妇,开始吐槽工作上、家庭里的各种大小糟心事,上司、同事、婆婆、老公、邻居,一切令她不快乐的人和事,都要拿到群里挨个数落一遍。

一开始,姐妹们都来开导她,希望把她拉回到正轨。

后来发现,无论怎么劝解,她全然听不进去,抱怨的内容千篇一律、抱怨的频次越来越高。好好的闺蜜群变成了怨妇的垃圾桶。

终于,好心劝解的姐妹无力再劝,大家心照不宣的开始保持沉默,并悄悄开了一个新的没有怨妇的群。

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请果断远离他。

你的时间很宝贵,应当分给靠谱的人和事。

真正伤害我们的,恰恰是身边最亲的人

作者简介:素衣回中原,富书专栏作者,自带马甲线的双胞胎宝妈,外号“天山童姥”,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