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感動無數家長!俯下身子,才能收穫更好的孩子!

大理石地面上,一大一小席地而坐。男孩小臉胖嘟嘟的,看上去好像受了什麼委屈。年長者上身微傾,面帶微笑,似在跟男孩說著什麼。

近日,很多許多爸媽被朋友圈裡的這張照片所打動。

照片是一位家長髮到朋友圈的,鏡頭定格的是杭州一所學校二年級教室外休息區發生的一幕:陪著孩子席地而坐的人是杭州市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校長劉晉斌。

為什麼這一大一小要坐在地上?他們在聊什麼?

一張照片感動無數家長!俯下身子,才能收穫更好的孩子!


1


“這其實就是一件小事。當天,這個孩子上課時情緒有點波動,我就和他聊了聊天,給他疏導情緒。”劉校長說。

原來,照片裡的小主人公,是該校201班的一名學生。9月12日下午,班上正在上科學課。原本思維活躍、一向積極的小男孩,情緒有些低落。

“這是個特別聰明的孩子。我和他挺熟悉的,孩子每次見到我都會主動問好。”劉校長說。劉校長自己就是一位科學特級教師,當時正在教室後面旁聽,“我觀察到那個孩子在課堂上悶悶不樂,就想找他聊聊。”

教室外面的走廊沒有坐的地方,一大一小乾脆席地而坐,嘮起了嗑。

劉晉斌校長非常認真地聽了孩子的話,還和他聊起了科學,誇讚他課外閱讀的書多,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但也要認真聽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得到校長的安慰,一直嘟著嘴的小男生臉上漸漸有了笑容。

這暖心的一幕,被一旁偶然路過的老師拍了下來。

“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產生受挫心理。只有通過對話瞭解孩子心中的想法,才能讓他情緒慢慢穩定下來,也不會因此對課堂產生反感。”劉校長解釋道,“孩子有自己的思維。在和大人傾訴的過程中,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有助於幫他們打開心扉,平復情緒。”

和劉校長聊了10來分鐘後,孩子終於打開心結,蹦跳著回教室繼續上課了……

這確實是一件小事,但是為什麼我們偏偏會被這樣的瞬間溫暖?因為在這張照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平視的姿態。對很多孩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而言,不用仰望,不用猜大人的心思,不用聽居高臨下的教導,平視恰恰是敞開心扉的開始。

2


彎下腰,帶著兒童的視角,接近孩子的高度。屬於教育的“平視”不光有視線的高度,更有心靈的交互。

有時候我們很習慣用成人的視角去解析孩子的行為,給行為下定義,評判對錯。可是,教育的前提本是理解,理解孩子的舉動和心理,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把他們帶出無知和矇昧。

我們經常遇到大人教訓孩子時的開場白是:“你知道我為什麼生氣嗎?”“你知道自己錯在哪嗎?”“你自己說這麼做對不對?”

這時候,孩子往往誠惶誠恐地看著大人的臉色,用小腦袋使勁回想自己剛剛的所作所為,究竟哪裡出了問題。用自己不太成熟的是非辨別能力來猜個“對”或“錯”。

有些孩子能夠猜對,而有些孩子卻可能猜不對。可是,有沒有第三種可能呢?有沒有可能孩子所做的“錯事”,在孩子的角度上有某些理由?

有一年,劉晉斌在校園裡發現,一個小男孩拿著一塊小木片往銀杏樹上扔。上前一問才知道他在打銀杏果。

“你打銀杏果乾什麼?”要知道,學校一直提倡要愛惜樹木,不能隨便摘果子,這甚至是品德考核中的內容。

“銀杏果可以降血壓,撿幾顆回去給爺爺吃。”男孩說,銀杏果放在微波爐中煮一分鐘,炸開了就可以吃了。不能多吃,一天就只能吃十顆。

校長被萌化了,問:“你撿了幾顆啦?”

“不多。”男孩將袋子裡撿的銀杏果倒出來,七八顆小果子撒出來。

於是,那天,劉校長沒有批評,而是鼓勵了孩子的舉動,“不能因為愛惜果實,就給摘果子的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老師要找原因,這也是對老師的一種考驗。”

後來,這個有孝心的男孩讓劉校長惦記了一整年。第二年秋天劉校長特地撿了一大袋子銀杏果等著給男孩。

3


給孩子的行為找出原因,而不是輕易地貼上“壞孩子”的標籤。因為,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夠俯下身給孩子傾訴的機會,這個標籤就可能大不一樣。

我們又想起一位名叫“李海林”的校長被自己學校的小男生“踹”了一腳的小故事——

某個星期一晚上,李校長穿著休閒服在校園中巡視。

在小學部走廊裡,忽然有個一年級的孩子跑過來,仰著臉問:“你是李海林校長嗎?”

“是呀,你平時不是認識我的嗎?”

“你平時不是穿這樣的衣服的。”

“是的,平時穿的是西裝,這是休閒裝。”

孩子顯然不知道什麼是西裝什麼是休閒裝,想了一會,說:“你明天還是穿這樣的衣服嗎?”

“你喜歡我穿這樣的衣服嗎?”

男孩點點頭。

“好的,我明天就穿這件衣服。“”

男孩顯然很高興,然後……抬腿踢了校長一腳。

之後,就跑回教室了。

校長想了一下,跟著走進教室,坐在他身邊。問道:“你喜歡我穿這件衣服嗎?”

男孩點點頭。

“你喜歡校長伯伯嗎?”

男孩又點點頭,身體又有動作,有再踢一腳的意思。

李校長用手擋著說:“你想踢我一下是嗎?”

孩子還是點點頭。

“我知道你肯定喜歡我,所以你剛才就踢了我一腳。但是校長伯伯被你踢得好痛喲,你幫我揉揉好嗎?”

孩子看看李校長,就輕輕在腿上摸了一下。

“你今後再喜歡我,就跟我拍一下手好嗎,不再踢我了,因為踢我,我很痛的。”校長伸出手,孩子一點也沒有猶豫,揚起小手,啪一聲打在他伸出的手上。

李校長感慨,孩子的世界真的是一個跟我們大人不一樣的世界。

在我們大人世界裡,踢人一腳是多麼不禮貌、多麼具有攻擊性的一個動作,但怎麼也想不到,在有些孩子的世界裡,這是一種表示喜歡的動作。如果我們不懂得孩子這樣的心思,我們就會誤解孩子,就會責罵孩子。

“我喜歡你所以我踢你一腳”,這顯然不是正確的、合適的情感表達方式。所以我們要教給孩子另一種情感表達方式,但前提是先要理解孩子,然後再來糾正孩子。

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批評孩子是正確的,因為不能踢人。但在孩子那裡,受了你的批評責罵,就會得出“我不能喜歡別人”的結論。

這就是成人平時犯的最多的錯誤:我們按照我們成人的方式來理解孩子。甚至,我們的理解大部分情況下甚至是錯誤的。

如果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那麼我們要做的是靜待花開;如果每個孩子都是一棵樹苗,那麼我們要做的是留給他們足夠伸展枝丫的空間;如果每個孩子都是一條小魚,那麼我們要做的是敞開海一樣寬闊的胸懷,接納他們的暢遊、跳躍。

教育者們俯下身,認真傾聽、安靜同行,往往能收穫更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