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註冊上市制的「科創板」,是A股對獨角獸公司的表白


推行註冊上市制的“科創板”,是A股對獨角獸公司的表白

在第124屆廣交會閉幕後,很多外貿企業想辦法趕到上海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哪怕門票已經一票難求。出於對國際貿易的敏銳,很多企業已經知道了廣交會定位於“中國人商品走出去”,而進博會定位於“把國外商品引進來”,全世界的好東西再一波湧進國內市場。

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多家企業參展,除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還包括唯恐落後的美國、日本公司,上海上一次組織這麼大規格和規模的峰會還是世博會。

進博會召開處在中美貿易戰陷入焦灼狀態、股市樓市進入理性狀態的關口,甚至開始瀰漫著一股類似十年前的消極觀望情緒。在11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消息瞬間刷爆投資圈。

1

今年赴美股、港股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陡增,以致於人們調侃此前上市小鑼都不夠敲了換成了大號的。這些公司密集到海外上市既說明一線市場開始迎來了“錢荒”、投資人渴望早點通過上市的方式謀求退出;也是國內A股審核考試比較嚴格的無奈之舉,“連續三年盈利並且總盈利額必須達到3000萬”以及“同股同權”擋住了很多公司在國內的上市之路。

筆者在10月17日發表的《港股、美股上市敲鐘聲不斷,A股為何不能近水樓臺先得月?》一文中認為“當務之急還是A股能調整思路、放低姿態”,採取國際上通行的“註冊上市制”而非“上市核准制”,以“低門檻、高要求、憑本事”的註冊原則進行篩選,把發行風險交給主承銷商,把合規要求的實現交給中介機構,把信披真實性的實現交給發行人,最終形成一批有品牌和市場信譽的中介機構及會計事務所。

其實,三年前上交所就已經提出並一直在討論,雖然人大已經對註冊制進行了授權,但在推行階段有消息稱可能需要延誤多年,其顧慮的原因在於企業上市的門檻准入一旦放低,極容易造成魚目混珠的情況,此前創業板就是前車之鑑,最終制約了上市股票交易的流動性,並沒有收到理想效果。

在新開的“科創板”試點註冊制,也是A股快速推行改革的另闢蹊徑之舉。

2

11月5日下午,在定調公佈了之後,財政部、證監會、上海交易所均對“科創板”予以發聲,相應註冊上市制的推進時間表已經展開。

科創板提出也標誌著“戰興板”的結束,此前2015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明確的在上交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簡稱“戰興板”)的表述被取代。

“科創板”的全稱應該是“科技創新板”,換言之,與戰略新興產業相對宏觀不同,“科創板”所接納的上市公司主要侷限TMT產業,根據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若干意見》顯示是“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有規模的公司。

在“科創板”甚至引起了區塊鏈圈人士的關注,目前(無幣)區塊鏈公司在熊市開始成為主導,這些公司是否有希望進入“科創板”,那得看區塊鏈行業本身的規模,以前不久進入二級市場的比特大陸為例,主要是靠以芯片製造商的業務上市的,雖然還不明瞭,但可見科創板的魅力。

新增一個科創板,對於企業以及一級市場投資人來說多了一個融資和退出的選擇項,筆者詢問從事券商行業的付松婷獲悉,創業公司在A股上市最快速度要5年以上,由於在科創板將試點註冊制,最快能將創業公司的上市時間縮短至3年,甚至科創板還有可能為在海外市場上的國內互聯網公司以CDR形式回國上市創造條件。

那科創板的註冊制何時能夠落地?接下來,需要證監會、交易所在相應審核、發行及交易系統集成上出臺《徵求意見稿》,但由於券商、律所、會所、資產評估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對於註冊制所需要承擔的責任還不明晰,需要科創板完善的配套文件作為支撐,因而註冊制真正推行需要得到2019年以後了。

3

對於科創板帶來的複雜影響,筆者與二級市場朋友王航交流, 他認為:

一是對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而言有一種涼涼的感覺,其流動性會受到進一步的制約;

二是而短期對於券商來說是利好,殼資源會加速貶值;

三是科創板不能徹底解決“同股不同權”的問題,很多互聯網獨角獸公司還是很難在國內上市;

四是如果“池塘中的魚增多,池中水也會有增量”,監管會為了保證市場交投活躍度,會相應提升滬港通的每日頭寸額度。

科創板本身就是針對互聯網公司上市潮而適時提出的對應解決方案,相信前期為了樹立示範效應會邀請國內知名互聯網平臺參與,而不拘泥於盈利指標及股權結構,相信很快會將對於國內一、二級市場投資予以引導。

如果把上市比作創業公司(考生)的“高考指揮棒”的話,很多投資人(作為創業教練)的行業研究、交易模式及盈利模式設計會隨之改變,這將有利於一二級市場之間的聯動,也帶來中介機構的一輪洗牌,而投資者如何適應我國在IPO金融監管上模式調整將偏重於中後期投資人和輔導上市的中介機構來說都是考驗。

考慮到在上海交易所試點科創板和註冊制是在首屆進博會這麼莊嚴的場合對中外企業家提出的,科創板本身也有吸引全球優秀互聯網企業來中國上市的戰略考量,由此可見,科創板的確有著與美股“納斯達克”對標的意味。

還有一條值得關注的新聞,國內電商平臺在進博會上成為採購主力,可以說是相當給國家“長臉”,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止11月6日,各大電商平臺採購金額已超16000億元人民幣,其中,阿里巴巴(5年2000億美金)、京東(採購近千億元)、蘇寧(150億歐元)、網易考拉(近200億元)、寺庫(1億美金)、唯品會(100億元)、洋碼頭(約1億元)。

這證明,我國的互聯網公司依託國內消費市場能夠獨當一面,而資本層面的完善對於正在快速崛起的互聯網經濟是一種良性的呼應。

結語:

上市公司本身也歷經製造業、房地產業和互聯網公司的產業週期的更新迭代,而相應的上市制度也應隨之進行調整。任何一個強盛的世界經濟中心,都必須要與之匹配吸引全球資金和好公司的資本市場。如今,A股已經錯失了很多國內大互聯網公司上市的機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目前註冊制及科創板的試點的改革正當時,互聯網公司作為是雙創的主流,上市機制的疏通對於這些企業股權激勵、融資引導以及市場開拓都將產生深遠影響,這是本次進博會帶來互聯網行業的厚禮。

本文作者: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哲學碩士,科技媒體專欄作者,個人微信即QQ:1598145405,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