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警方破获涉及“校园贷”系列诈骗案件

18名大学生网络刷单被骗30余万元

利用大学生试图通过网络刷单赚外快的心理,将“校园贷”披上“刷单”的外衣实施诈骗。日前,市公安局内保支队破获涉及“校园贷”系列诈骗案件。截至目前,警方初步统计,该案中受骗在校学生18人,涉案金额30余万元。

骗局 轻信“刷单”赚钱陷骗贷圈套

学生小王是本市高校的一名在校生。今年上半年,经同学介绍为某网络科技公司网络刷单。该公司工作人员称,与多家知名金融信贷平台存在合作关系,只要将申请贷款到账的钱转到指定账户,“刷单人”便会得到酬劳,并承诺贷款本金和利息全部由该公司负责向贷款机构分期还清。于是,小王轻信了这些说法,用手机下载了对方指定的“名*贷”APP,按照软件要求,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实名认证、申请贷款。在贷款到账后,小王通过支付宝、银行转账等形式,将贷款额转至工作人员账户,小王得到了几百元报酬。

在分期还款的前几个月,对方确实能按时还款。好景不长,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小王接二连三收到网贷机构的催缴贷款电话,这才发现对方根本没有按时还款,而自己收到的还款信息实际上是对方编造的假信息。怀疑被骗的小王急忙找同学商量,却发现还有其他同学也陷入骗局。

侦破 警方远赴成都抓获嫌疑人

小王等同学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报警,此时正值“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大连市内保支队正在全面排查各类侵犯高校学生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小王等同学的报警正是在排查中被发现的。内保支队调查发现,大连某高校有多名学生被自称为“名*贷”“**白条”网贷公司人员催款,平均每人1.5万元。

办案民警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山东、杭州等地开展调查取证,经过案情分析,初步判断该案涉嫌利用“校园贷”等网贷业务实施诈骗。办案民警循线侦查,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邵某。9月28日,专案组在成都警方协作下,将犯罪嫌疑人邵某抓获。

惊心 18名大学生被骗30余万元

到案后,据犯罪嫌疑人邵某供认,其开办公司以来,因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不畅,公司每况愈下。为弥补损失,邵某想到用自己注册的某网络科技公司的名头,利用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防范意识差、想赚外快的心理,诱骗学生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办理贷款业务,贷款供自己挥霍。

在邵某的诱骗下,共18名在校学生在“名*贷”“**白条”等平台贷款人民币30余万元,并转账给邵某。邵某在并无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大肆使用取得款项,并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以新款偿还旧款的分期。后来,因贷款“窟窿”越来越大,最终难以为继,邵某便通过虚拟短信公司编造假还款信息告知贷款人已还款成功,导致网贷机构只能向贷款人追缴欠款。

目前,邵某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隐患 “套路贷、连环贷”如同深渊

据警方介绍,非法“校园贷”衍生的其他诈骗、敲诈勒索、强迫交易、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活动影响十分巨大。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大学生将个人身份证件外借同学、好友进行贷款或是为谋取蝇头小利以“刷单”的方式,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贷款,被不法分

子利用其身份实施诈骗贷款平台的犯罪活动,并最终将还款责任转嫁于学生。

二是少数学生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慕虚荣为了追求个人奢侈生活,大肆借款超前消费,甚至是进行赌博等违法行为。当超过个人偿还能力后,又进行“反复贷”“连环贷”,以贷养贷,最终无力偿还导致休、退学等不良后果。

三是借校园贷之名实施“套路贷”,大学生被不法分子故意做局套牢,收取远超国家规定的高额利息,并伴随着诈骗、敲诈勒索、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催贷行为,最终导致学生休、退学、失联等不良后果。

警方介绍,虽然本市高校大多数学生“校园贷”借款属于正常借款,且借款已还清或正在正常偿还,但有小部分“校园贷”借款已衍生一些违法犯罪活动。

打击 专项行动彻底梳理本市“校园贷”

今年以来,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总要求,结合内保部门实际,为净化高校稳定和安全环境,内保支队围绕打击违法“校园贷”进行专项整治行动。

大连市公安局内保支队通过对历年接处警记录、民警工作记录以及辖区内各高校提供的学生涉及“校园贷”相关线索,按照一人一线索的原则,通过谈话、走访、回访等方式逐一深入核查。

据了解,通过对全市各高校涉及学生“校园贷”线索情况全面跟踪,内保支队指导各分局对以“校园贷”为名实施“套路贷”进行立案,串并支队管辖区域内“校园贷”衍生的“套路贷”案件18起,并成立了专案组集中侦查。现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力争打出声威,打出成效。

同时,内保支队将采取案例讲座、自媒体宣传等形式,将普法活动更加深入校园,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与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联动,建立风险评估以及涉案线索共享机制,指导相关平台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贷款用途和还款能力的审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