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契科夫的《小公務員之死》,蘊含的諷刺意義仍然讓人回味無窮

原文:在一個挺好的傍晚,有一個同樣挺好的庶務員,名叫伊凡.德密特里奇.切爾維亞科夫,坐在正廳第二排,用望遠鏡看戲:哥納維勒的鐘。他凝神瞧著,覺得幸福極了。可是忽然間……在小說裡,常常遇見這個“可是忽然間”。作家是對的:生活裡充滿多少意外的事啊!可是忽然間,他的臉皺起來,他的眼睛不見了,他的呼吸止住了……他從眼睛上摘掉望遠鏡,彎下腰去,於是……“阿嚏!”諸君看得明白,他打噴嚏了。不管是誰,也不管是在什麼地方,打噴嚏總歸是不犯禁的。鄉下人固然打噴嚏,警官也一樣打噴嚏,就連樞密顧問官有時也要打噴嚏。大家都打噴嚏。

切爾維亞科夫一點也不慌,他拿手絹擦了擦臉,而且照有禮服的人那樣,往四下裡看一看:他的噴嚏究竟攪擾別人沒有。可是這一看,他卻慌起來了。他看見坐在他前面正廳第一排的一個小老頭正在拿手套使勁擦自己的禿頂和脖子,嘴裡嘟噥著。切爾維亞科夫認出那個小老頭是卜里斯哈洛夫,在交通部任職的一位退伍的將軍。

“我把唾沫星子噴在他身上了,” 切爾維亞科夫想,“他不是我的上司,不過那也還是很難為情。我得道個歉才對。”

切爾維亞科夫咳了一聲,把整個身子向前探出去,湊著將軍的耳根小聲說話:“對不起,大人,我把唾沫星子濺在您身上……我一不小心……”

“不要緊,不要緊。……”

“看在上帝的面上,原諒我。我……我不是故意要這樣。”

“唉,請您坐好吧!讓我聽戲!”

切爾維亞科夫窘了,他傻頭傻腦的微笑,接著看戲。

他看啊看的,可是不再覺得幸福了。他開始悽悽惶惶,定不下心來。在休息時間,他走到卜里斯哈洛夫跟前,在他身旁走著,壓下自己的羞怯,喃喃地說:

“我把唾沫星子噴在您身上了,大人。……原諒我。……您明白……我原本無意……”

“唉,夠啦……我已經忘了,您卻說個沒完!”將軍說,不耐煩地撇了撇怨的嘴唇。

“他已經忘了,可是他的眼睛裡有一道兇光啊,” 切爾維亞科夫懷疑地瞧著將軍,暗想。“而且他不願意多話。我應當對他解說一番,說明我真無意……說明打噴嚏是自然的法則,要不然他就會認為我有意唾他了。現在他固然沒這麼想,以後他一定會這麼想!”

一回到家,切爾維亞科夫就把自己的失態告訴他妻子。

他覺得他妻子對這件不幸的事全不在意;她先是有點驚嚇,可是等到聽明白卜里斯哈洛夫是在“別的”部裡任職以後,就放心了。

“不過呢,你也還是去賠個不是的好,”她說,“要不然他就會認為您在大庭廣眾中舉動不得體了。”

“說的就是啊!我已經賠過不是了,可是不知怎麼他那樣子挺古怪。……一句話也沒就。不過那忽兒也沒有工夫說話。”

第二天切爾維亞科夫穿上新制服,理了發,上卜里斯哈洛夫家裡去解說。……他一走進將軍的接待室,就看見那兒有很多來請託事情的人,將軍本人夾在他們當中,正在跟他們交談。

將軍問了好幾個請託事情的人以後,抬起眼睛來看著切爾維亞科夫。

“昨天在阿爾嘉戲院,要是您記得的話,大人,”庶務員開口談起來,“我打了個噴嚏……不小心噴了您……請原……”

“真是胡鬧,……這也太不像話啦!您 有什麼事要我效勞嗎?”將軍對其次一個請託事情的人說。

“他不肯多話,” 切爾維亞科夫暗想,臉白了;“這是說:他生氣了。不行,不能照這樣了事。……我要跟他說明白才行。”

等到將軍跟最後一個請託事情的人談完話,正要走進內室去,切爾維亞科夫就走過去,跟在他後面,喃喃地說:

“大人,要是我斗膽麻煩大人,那只是出於一種我可以說是抱歉的感覺!……那件事不是故意做出來的,請你開恩相信我的話才好。”

將軍做出愁眉苦臉,擺了擺手。

“哎呀,您簡直是跟我開玩笑,先生,”他說完,就走進去關上他身後的門。

“這怎麼會是開玩笑?” 切爾維亞科夫想,“根本就沒開玩笑的意思呀!他是將軍,可是他竟不懂。既是這樣,我也不願意再對這個擺架子的人賠不是了!滾他的!我給他寫信好了,可是我再也不來了。皇天在上,我說什麼也不來了。”

切爾維亞科夫這麼想著,走回家去。給將軍的信,他卻沒寫成,他怎麼也想不出來該寫些什麼話好。他只好第二天再親自去解釋。

“昨天我來打攪大人,”他喃喃地說,這時候將軍抬起詢問的眼睛來望著他,“可不是照您所說的那樣是為了您的玩笑。我是來賠罪,因為我在打噴嚏的時候噴了您一身唾沫星子……我做夢也沒想到過拿您開玩笑。我哪兒敢拿您開玩笑?要是我們沾染了開玩笑的習氣,那就會……失去對別人的尊敬。……”

“滾出去!”將軍大叫一聲,臉色發青,周身打抖。

“什麼?” 切爾維亞科夫低聲問道,害怕得周身發麻。

“滾出去!”將軍又說一遍,頓腳。

切爾維亞科夫的肚子裡好像有個什麼東西翻騰起來,他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退到門口,出去,到了街上,一路磨磨蹭蹭地走著。……他信步走到家裡,也沒膠掉制服,往沙發上一躺,就此……死了。

作品鑑賞

重讀契科夫的《小公務員之死》,蘊含的諷刺意義仍然讓人回味無窮

小公務員之死作品主題

小說通過對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的精神異化、性格扭曲及心理變態,表現了作家對黑暗社會的抗議及對思想庸俗、生活猥瑣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與“怒其不爭”,表明了作家對罪惡制度的無淚控訴,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小說雖然字數不多,篇幅短小,但反映的問題和包含的意義卻十分深刻。打了一個噴嚏,三番五次地向將軍道歉,受到呵斥後膽怯而死,由此可看到小公務員切爾維亞科夫為人謹慎、膽小怕事、奴性十足、行為可笑的性格特點,而在這“謹慎”、“可笑”的行為背後卻是他極其悲慘的經歷。他的死,貌似荒唐,實則有著真實的社會生活背景。在當時的俄國,“大人物”摧殘“小人物”是一種普遍現象。這種卑微的小人物的畏懼感和奴性心理是沙皇專制制度下森嚴的等級制度和達官貴人長期飛揚跋扈、盛氣凌人的社會現實造成的。因此,切爾維亞科夫的死是一個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悲劇,作者透過這一形象表露了對人性可憐之處的不勝悲哀,也暴露了整個沙皇統治時期專制制度的黑暗。

小公務員之死藝術特色

小說通過對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的精神異化、性格扭曲及心理變態,表現了作家對黑暗社會的抗議及對思想庸俗、生活猥瑣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與"怒其不爭",表明了作家對罪惡制度的無淚控訴,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從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講,這篇短篇小說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運用了重複和漸進深入的描述技巧。小說的主人公切爾維亞科夫向長官前後進行過多達六次的“道歉”,而且一次比一次顯得卑怯與悲慼。

如果說他在第一次只是把身子向前“探”出去,“湊近”將軍的耳根“小聲”地道一聲“對不起,大人”云云,對方也並未因此怪罪下來,只是禮貌地回了句“不要緊”,應是正常禮度。可緊接著,他又絮絮叨叨地說“看在上帝西上”之類就顯得有些多餘,流露出內心藏著的某種不安,而對方的“讓我看戲”,自然是對他多餘舉止的不耐煩的回敬。到了第三次,他對“讓我看戲”的“冷答”已有“惶惶不安”之感,便忍不住趁休息時要走到老頭跟前無聊地重複,引起對方不愉快地指責他。說個沒完”。至於第四次,他甚至感到了一種莫名的“恐慌”,以至於他不得不在第二天索性穿上新制服、理了發,親自到老頭家去“請求寬恕”了。這次得到的卻是對方更加厭惡的“真是胡鬧”的“訓斥”。“自討沒趣”的戲本該到此收場,可他此時已由“恐慌”升為“恐懼”了,鬼使神差地第五次緊隨其後“求饒”。對方“戲諺”他“簡直是跟我開玩笑”。不料,這句憤憤之言勾起他內心更沉重的“恐慌”,以至他第六次再番去“謝罪”。這回將軍“回敬”他的乾脆是“滾出去”。切爾維亞科夫內心的脆弱便在這一吼中自掘墳墓,走進“死亡”了。可見,這種重複、深入的筆法對人物性格的精心塑造與對其內心世界的深刻挖掘,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