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藥目錄大調整 前三季營收破千億企業出爐

基藥目錄大調整 前三季營收破千億企業出爐

基藥目錄大調整 前三季營收破千億企業出爐


總局藥聞

2018年版基藥目錄出爐,187個藥品調入,22個品種出局

10月25日,國家衛健委發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目錄將於11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實施。此次新版基藥目錄共調入187種藥品,調出22種(其中有17個為化藥),目錄總品種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2012年兩版基藥目錄,均為醫保目錄內遴選的品種。而2018年版基藥目錄,則是“先進基藥,後進醫保”的實施路徑。

國家衛健委發文,推薦多款抗病毒藥

10月23日,國家衛健委發佈《全國流行性感冒防控方案(試行)》。其公告指出,醫療機構要按照相關診療方案要求,對臨床診斷為重症流感的患者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必要時採取集中救治,減少病例死亡。而早在今年1月9日,原國家衛計委發佈《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該方案中包含了原國家衛計委推薦用於抗流感病毒的多款藥物,如疏風解毒膠囊、銀翹解毒類、桑菊感冒類等13箇中成藥,還有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3個化藥類。寒冬將至,流感易發,這16款抗流感病毒藥物的市場需求量勢必會激增。

藥品管理法修正草案又出新亮點,旨在嚴厲打擊假藥、劣藥

10月22日,藥品管理法修正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將對全面加大對生產、銷售假藥、劣藥的處罰力度。總體來看,修改的新亮點體現在以下幾點:不再保留單獨的GMP和GSP,有關要求分別納入藥品生產和藥品經營許可條件;對產銷假藥、劣藥的違法行為懲處力度加大(包括行政處罰、罰款額度等);對藥品生產、經營實行全程監管,並補充藥品原輔料供應商審核、出廠檢驗、上市審核等制度,嚴把原輔料採購、出廠、上市等關口;全面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明確其對藥品研製、生產、經營、安全等相關責任。

企業熱點

100家藥企前三季報出爐,上海醫藥營收破千億,8家淨利巨幅下降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0家醫藥企業披露前三季度業績報告(詳見下圖)。其中90家企業營收“預喜”,10家“預憂”;淨利潤增長過10億的有6家,而淨利潤負增長率超50%有8家企業。其中未名醫藥與雙成藥業降幅最大,分別達到-95.38%和-237.32%,雙成藥業淨利潤更是-3000.00萬;此外,值得提及的是,營收入破千億的僅有上海醫藥一家,超百億的有國藥一致、國藥股份、華東醫藥、南京醫藥、重藥控股、恆瑞醫藥6家企業。那麼,距離2018年底不足兩個月,各藥企已進入本年度的衝刺階段,“預憂”的企業能否“後發先至”,扭轉業績“續虧”的局面呢?我們拭目以待。

基藥目錄大調整 前三季營收破千億企業出爐


年內7起“黑天鵝”事件,樁樁震動醫藥圈

♦雲南“止血門”

日前,因三甲醫院血液科執業醫生的科普醫生博雅的一篇博文,稱“雲南白藥牙膏添加了止血功能的西藥“氨甲環酸,而該藥是處方藥,不應添加到日用品中”,進而將雲南白藥推入輿論的風口。事後,該科普醫生對文中的某些細節做了澄清,雲南白藥官方也發佈了相應的聲明,但有網友對此並不買賬。那麼此次“止血門”事件是就此平息還是持續發酵呢?

♦復星醫藥:“造假門”

8月24日,重慶醫工院遭內部員工舉報“近年來該公司生產質量管理十分混亂、大量編造生產記錄、檢查記錄、騙取藥品GMP證書等”的嚴重違規行為。“造假門”事件一觸即發,致使復星醫藥A股幾度跌停,市值蒸發超50億。10月12日,重慶市食藥局發佈公告,決定依法執行收回該公司原料藥(阿立哌唑)的《藥品GMP證書》等相關行政處罰。此次事發不僅使復星醫藥股價受損,更是錯失阿立哌唑國際市場。

♦華大基因:“舉報門”

6月14日,南京昌健實控人王德明以“獨孤九劍王德明”為名,在天涯論壇上發佈《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的舉報信。“舉報門”爆發,華大基因在這場事件中股價受到嚴重影響。10月23日,華大基因股價再度大幅下跌,截至收盤,報49.96元/股,跌5.06%。10月24日收盤,股價有所回升,報54.20元/股。

♦美年健康:“假醫生門”

7月30日,網上流傳一篇自媒體文章《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掙一次錢了!》。這篇文章自發布後,迅速“躥紅”各大網站。之後,美年健康的公關做出回應,稱“不存在無證上崗、持錯證上崗或持過期證照上崗的情形”。但該說法卻與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的檢查結果相駁。8月5日,美年大健康發佈公告,證實廣州每年富海門診確實存在冒名醫生、體檢報告無執行醫師手籤、違規使用CT三大“罪證”。

♦華海藥業:“毒素門”

7月5日,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即EMA)發佈公告宣佈調查華海藥業生產的纈沙坦原料藥,檢測出一種可能致癌的雜質:N-亞硝基二甲胺(NDMA)。此次事件或將對華海藥業的業績造成些許影響。先是全世界20多個國家都在召回涉及該公司生產的纈沙坦原料藥,之後美國FDA在9月28日針對華海藥業原料藥及成品藥發出進口禁令,而10月10日,FDA改口,稱該禁令只針對的是華海藥業川南廠區。

♦未名醫藥:“打架門”

今年4月,未名醫藥以參股子公司北京科興拒絕提供財務數據及資料,致使其聘請的審計機構無法入場審計,因而延期披露年度報告為由將其告上公堂。“打架門”事件一度成了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也或將對其業績造成了影響。10月23日,據未名醫藥發佈2018年三季報顯示,該公司1-9月的營收、淨利潤同比均有所下降,淨利潤更是下降超九成。與此同時,未名醫藥預計全年虧損6100萬-6900萬。

♦長生生物:“疫苗門”

7月15日,因國家藥監局發佈的一則有關“長生生物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公告。“假疫苗”事件迅速轟動了國內外。緊接著,全民“聲討”,藥監局、深交所、證監會介入調查、國家領導人作出重要指示。10月15日,國家藥監局、證監會、吉林省食藥監局重拳出擊,長生生物被罰91億元,且證監會對其處以60萬元的頂格處罰,對四名當事人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阿斯利康、藥明康德等6家企業遭受6項重大行政處罰!

10月24日,科技部官網更新6條處罰信息,分別顯示為阿斯利康、艾德生物、昆皓睿誠醫藥、藥明康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華大基因6家單位違反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條例。其中部分處罰決定是在2015年和2016年作出,且此次為科技部首度公開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行政處罰。

信息來源:藥智網、企業公告、賽柏藍、丁香園、中國網財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