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都会IPO:在美国卖家私的新加坡公司却看上香港资本市场


设计都会IPO:在美国卖家私的新加坡公司却看上香港资本市场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自2016年走出一波小牛市又在2017年迎来了堪称十年一遇的大牛市之后,今年的港股恒生指数却忽而转头化身成了“熊孩子”。进入下半年以来,港股大市继续一跌再跌,那架势颇为令人揪心,尤其在刚刚过去的10月末恒指更频频失守25000点,市场反响很是静淡。

然而尽管大市看起来的确弥漫着一股“熊气”,2018年的港市新股上市热潮却也没有退散。以主板为例,港交所官方资料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10月31日,港股主板在今年内已经迎来了113只新股上市,只是10个月时间,新股上市数目已经超过2017年全年的94只及2016年全年的81只,热闹景象可见一斑。

从各公司来港上市递表的情况来看,这一波IPO浪潮也是自年初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刚刚过去的10月,申请于港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就多达27家,10月最后一日亦有两家公司初步招股书见诸港交所相关信息披露系统,其中一家就是来自新加坡的室内设计服务供应商及家私零售商“设计都会有限公司”。

两大板块业务模式:室内设计+家私零售

话说设计都会的成长历史可追溯至其最早的业务实体Nobel Design Singapore于1981年创立之时,当时公司主要于新加坡提供示范单位及住宅单位的室内设计服务,是一家室内设计解决方案供应商。1995年,其将业务拓展至家私零售业;后来公司看好美国家私市场的潜力,又于2000年透过收购Target Marketing Systems进军美国市场。

就拿设计都会的业务发展模式来说,其现时主营业务可分为家私销售及室内设计两大板块,当中家私业务又有两大细分市场,即于美国电商平台的分销业务以及于新加坡本土的销售业务。

美国家私销售分部:公司自主要位于中国及马来西亚的家私供应商采购产品,以供旗下品牌“Target Marketing Systems” 、“TMS”、“Simple Living”及“Life storey”销售,相关的产品资料则会上传至客户的网站,这些客户均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终端消费者在这些电商平台网站下单,设计都会方面就会安排将产品交付予消费者并由客户结清款项。


设计都会IPO:在美国卖家私的新加坡公司却看上香港资本市场


(设计都会美国家私销售业务模式 来源:港交所)

新加坡本土家私销售:设计都会于新加坡以品牌“Marquis”、“Life storey”及“OM”营运销售点,以迎合不同客户。公司一般从国际家私卖家采购家私产品,并向客户提供库存产品及定制产品,也会就特别项目提供家私采购服务。


设计都会IPO:在美国卖家私的新加坡公司却看上香港资本市场


(设计都会新加坡本土家私销售业务模式 来源:港交所)

室内设计服务分部:就室内设计业务而言,公司会向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文莱的住宅物业发展项目及个人住宅单位的示范单位提供以项目为基础的室内设计、装修及设计顾问服务。设计都会也为其客户制定及修改设计方案,订购家私及家居配饰,并外判装修工程予认可的分包商。


设计都会IPO:在美国卖家私的新加坡公司却看上香港资本市场


(设计都会室内设计业务模式 来源:港交所)

美国市场是大功臣 贡献最多营业收入

在上述三个细分业务项中,于美国的家私销售收入一直占设计都会整体营收的大头,而且最近几年其营收贡献占比还在持续扩大,而另外两个分部的收入贡献比重则呈现配合下跌的趋势,当中新加坡本土家私销售业务的营收比重在今年首5个月降至20%,而室内设计业务收入贡献最少,今年前5个月仅占公司整体营收的9%:


设计都会IPO:在美国卖家私的新加坡公司却看上香港资本市场


初步招股书资料显示,由于过往这些年美国家私销售业务取得快速增长,美国市场对设计都会的整体经营贡献也越来越大。虽然设计都会的总部及大本营在新加坡本土,但总体来看,来自美国市场的成功才是支撑其多年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来源。

而即便抛开业务层面,仅从地域分布而言,设计都会美国市场的业绩贡献也遥遥领先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文莱,的确是公司发展的最大功臣了:


设计都会IPO:在美国卖家私的新加坡公司却看上香港资本市场


(设计都会往期按地区划分收益详情 来源:港交所)

业绩现危险信号?毛利率持续下跌,盈利水平波动

然而,即便有着美国家私销售业务这个营收贡献大户,设计都会这几年的整体业绩表现却也算不上乐观。虽然自2015年以来,设计都会的营业收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但公司的盈利水平却表现波动,尤其在营收持续上涨的同时毛利率还唱起了反调一路下跌,令其业绩成色大打折扣:


设计都会IPO:在美国卖家私的新加坡公司却看上香港资本市场


2015年至2017年,设计都会的整体营业收入保持稳健增长,今年首5个月的营收增速也进一步加快;但如上表所见,最近两三年里,设计都会的毛利率持续下跌,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在2016年还录得下跌,虽然2017年很快恢复了增长,但其今年交出的首5个月成绩单又显示,期内公司净利润倒跌48.2%,这个信号就不好。

当然,我们从前述设计都会的收入结构就能看出些许端倪。主要是在其三个细分业务板块中,收入贡献最大的美国家私销售业务毛利率反而最低,随着毛利率低下的该业务分部收入占比加大,自然拉低整体毛利率水平。另外,公司在初步招股书中也解释,今年首5个月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期内非经常性开支(上市开支)加大,这个当口倒是没什么好说的。

收益及风险集中度高

话说设计都会此时来港IPO其实压力也不小,毕竟市况不好,加之其自身也有诸多“短板”需要补齐。除了业绩方面显露出来的不够给力之外,设计都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有不少,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业务往来中过分依赖主要客户,也就是企业经营中常见的收益及风险集中度较高的问题。

据悉,在过往的业绩记录期间,设计都会大部分的收益总额来自于其少数的主要客户,但同时其并未获取客户的任何长期采购承诺。2015年至2017年,设计都会向五大客户的销售总额分别占各年公司收益总额的55.7%、59.3%及64.5%;而今年首5个月的营收来源集中度更高,其向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期内营收总额的68.4%。这种情况下,公司会比较被动,一旦当中的任何主要客户需求下跌或结束合作关系,对设计都会的业绩表现都会带来显著的影响。

对于眼下已经在IPO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的设计都会来说,如何在未来顺利规避风险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就成为了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究竟这个“来自新加坡却主要在美国卖家私的室内设计服务商”能否获得香港资本市场的青睐呢?我们且慢慢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