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为将镇边关,一朝手握最强军,历经六朝惹猜忌,卸甲终得善终

明朝初期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然而这些英雄豪杰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则湮灭于历史中。朱元璋,这个放牛娃,历经千辛万苦,击败了无数强敌,才建立起大明帝国,所以他很珍惜,想让朱家天下世代相承,得以万世。他立严法、杀功臣之余,还将自己的儿子封为王,让他们保卫大明江山。然而他的儿子们却不得不示弱于人,以保身家性命。

朱元璋一生共生育了26个儿子,也算是高产。这些皇子们,大部分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被分为王,出镇地方。朱元璋的本意是让这些儿子们分管朱家天下,共同拱卫中央。儿子们都是藩王,那么国家就应该很稳定了。殊不知这种做法让一些藩王的实力膨胀,手握重兵,甚至威胁到中央政权。

少年为将镇边关,一朝手握最强军,历经六朝惹猜忌,卸甲终得善终

朱棣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因为手上有兵,最终得以推翻侄子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他的成功其实少不了另一位藩王的帮助,就是朱权。

朱权乃朱元璋第17子,13岁封王,15岁出镇藩地大宁。坐拥8万兵马的朱权也遗传了老爹的打仗天分,时人称赞他善于谋略。朱棣起兵后,十分重视朱权的军事实力,除了他兵强马壮外,更因为他的军队中有一支特种部队——朵颜三卫。

少年为将镇边关,一朝手握最强军,历经六朝惹猜忌,卸甲终得善终

朵颜三卫是蒙古骑兵部队,属于元帝国末年投降明朝的一些蒙古旧军队。朱元璋收编他们后,将他们重新整编,这就有了朵颜三卫。朵颜三卫可以说是当时明帝国最强的骑兵部队,朱元璋将朵颜三卫交给朱权镇守边境,可见对这个儿子的认可。

少年为将镇边关,一朝手握最强军,历经六朝惹猜忌,卸甲终得善终

朱棣起兵时,就意识到拥有这支帝国最强骑兵部队是多么重要。如果自己不能得到它,很可能会被建文帝用来对付自己。朱权自己也能矛盾,他早就受到朱棣要求投诚,一起反抗建文帝的文书,但他不敢反,因为他觉得朱棣没什么胜算。确实,以朱棣的实力要抗衡中央是没什么希望的。但是建文帝削藩已经削到自己这来了,还要自己交出朵颜三卫。如果需要朵颜三卫去打击朱棣,那么要求自己发兵就是。现在要自己把军队交出去,也就是建文帝猜忌自己。朱权坐立难安,恰好这时朱棣作战失利,来自己封地要求接济一下。

朱权原本是打定主意不帮朱棣的,但是念在兄弟一场,所以开门接纳。然而遭逢如此乱局,手上又有别人垂涎的东西,朱权也没办法独善其身,他很快就被演技派兄长朱棣挟持了。就这样,朱权只能跟着朱棣反抗朝廷,而他的朵颜三卫也跟着朱棣攻击中央政府军。

少年为将镇边关,一朝手握最强军,历经六朝惹猜忌,卸甲终得善终

有了朵颜三卫,朱棣扭转败局,最终问鼎天下。朱棣即位后,改封朱权于南昌。南昌的战略位置不如大宁,但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朱权明白朱棣的意思,就是要自己从今往后安分守己,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余生,不要再掌兵了。朱权本就没野心,既然如今局势已定,那就好好地做逍遥王吧。虽然朱棣曾向他许诺他日平分天下,但是朱权一来了解这个兄长,知道这只是个画饼,二来他也没想争天下。

少年为将镇边关,一朝手握最强军,历经六朝惹猜忌,卸甲终得善终

朱棣在位期间,朱权过得很安稳。但是这段时间内对他的监视是少不了的,所以朱权自己造了一个书斋,整天在里面看看书、弹弹琴,看似无心政事、乐得自在,其实是做给朝廷看,免得受猜忌暗害。1448年,71岁的朱权停止了呼吸。在他去世的时候,明朝已传了6位皇帝,坐龙椅的已是朱棣的重孙。纵观朱权一生,善征战而知进退,所以能得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