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人生如寄,該自在就自在吧|回聲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本期薦讀 :賈平凹

《靜虛村記》 | 第 56 期

如今,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靜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為難的了。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吳冠中 [中國]

1980年7月,賈平凹搬到西安北郊未央區的方新村居住。租住了其中的兩間土屋,是他們一家人當時的“家”。直到1982年2月搬走,他們前後在這裡居住了一年半時間。這期間,賈平凹寫出不少佳作。

今晚,我們與你分享的作品,節選自賈平凹的散文《靜虛村記》。文中的方新村被他更名為“靜虛村”。《文心雕龍·神思》有云:“陶鈞文思,貴在虛靜。”可見,這裡的“靜虛”並非避世,更多的是追求內心的無雜念。

▾ 點擊收聽 ▾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靜虛村記(節選)

為你朗讀:任彬 | 演員

前年初,租賃了農家民房藉以棲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門樓,西五里是火車西站,東七里是火車東站,北去二十里地,又是一片工廠,素稱城外之郭。奇怪颱風中心反倒平靜一樣,現代建築之間,偏就空出這塊鄉里農舍來。

村子並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規矩,像一個公園,又比公園來得自然,只是沒花,被高高低低綠樹、莊稼包圍。在城裡,高樓大廈看得多了,也便膩了,陡然到了這裡,便活潑潑地覺得新鮮。先是那樹,差不多沒了獨立形象,枝葉交錯,像一層濃重的綠雲,被無數的樹樁撐著。走近去,綠裡才見村子。

攏共兩條巷道,其實連在一起,是個“U”形。屋舍相面,門對著門,窗對著窗;一家雞叫,家家雞都叫,單聲兒持續半個時辰,巷頭家養一條狗,巷尾家養一條狗,賊便不能進來。幾乎都是茅屋。並不是人家寒酸,茅屋是他們的講究;冬天暖,夏天涼,又不怕被地震震了去。從東往西,從西往東,茅屋撐得最高的,人字形搭得最起的,要算是我的家了。

當年眼羨城裡樓房,如今想來,大可不必了。那麼高的樓,人住進去,如鳥懸窠,上不著天,下不踏地,可憐憐掬得一抔黃土,插幾株花草,自以為風光宜人了。殊不知農夫有農夫得天獨厚之處。我不是農夫,卻也有一庭土院,閒時開墾耕耘,種些白菜青蔥。菜收穫了,鮮者自吃,敗者餵雞,雞有來杭、花豹、翻毛、疙瘩,每日裡收蛋三個五個。夜裡看書,常常有蝴蝶從窗縫鑽入,大如小女手掌,五彩斑斕。一家人喜愛不已,又都不願傷生,捉出去放了。那蛐蛐就在臺階之下,徹夜鳴叫,腳一跺,噤聲了,隔一會兒,聲又起。心想若是有個兒子,兒子玩蛐蛐就不用跑蛐蛐市掏高價購買了。

天旱了,村人焦慮,我也焦慮,抬頭看一朵黑雲飄來了,又飄去了,就咒天罵地一通,什麼粗話野話也罵了出來。下雨了,村人在雨地裡跑,我也在雨地跑,瘋了一般,有兩次滑倒在地,磕掉了一顆門牙。收了莊稼,滿巷豎了玉米架,柴禾更是塞滿了過道,我騎車回來,常是扭轉不及,車子跌倒在柴堆裡,嚇一大跳,卻並不疼。最香的是鮮玉米棒子,煮能吃,烤能吃,剝下顆粒熬稀飯,粒粒如慄,其湯有油汁。

在城裡只道粗糧難吃,但鮮玉米麵做成的漏魚兒,攪團兒,卻入味開胃,再吃不厭。

小女來時剛會翻身,如今行走如飛,咿呀學語,行動可愛,成了村人一大玩物,常在人掌上旋轉,吃過百家飯菜。妻也最好人緣,一應大小應酬,人人稱讚,以至村裡紅白喜事,必邀她去,成了人面前走動的人物。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歡靜靜地坐地,靜靜地思想,靜靜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鮮事,跑來對我敘說,說畢了,就退出讓我寫,寫出了,嚷著要我念。我念得忘我,村人聽得忘歸;看著村人忘歸,我一時忘乎所以,邀聽者到月下樹影,盤腳而坐,取清茶淡酒,飲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夢,風止月暝,露珠閃閃,一片蛐蛐鳴叫我稱我們村是靜虛村。

選自《賈平凹文集——閒澹卷》,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內容有刪節,朗讀者根據閱讀習慣有所改動

- 你理想中的宜居之地是_____-

請移步圖文下方「留言區」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宛若世外之境,桃花林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步入桃花源中,只見: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到了唐人的詩中,桃花源則被比擬成仙霧繚繞的仙境,王維在詩中寫道:“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劉禹錫也有“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之句。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仇英《桃花源圖卷》局部

隨意翻尋書籍,人們對與世隔絕、生活安逸的世外之地的追求,千百年間從未止息,詩詞歌賦中處處可見“桃花源”的影子。

《山靜日長》一文中,作者所居之地“每春夏之交,蒼蘚盈階,落花滿徑,松影參差”。閒時在窗前隨意讀書吟詩,或去往山中散步,與麛犢共偃息。若邂逅園翁溪叟,則“問桑麻,說粳稻,量晴校雨,探節數時”。歸來則與山妻稚子“作筍蕨,供麥飯”。

而在現代化的今天,賈平凹也在大城市附近為自己尋了一處清靜之地——方新村。他和家人在村中住了一年半。《靜虛村記》一文中,賈平凹以平和的筆調向我們娓娓道來村裡的風土人情,和自己的閒適生活。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吳冠中 [中國]

靜虛村不大,少有花,多槐樹。村子攏共兩條巷道,屋舍相對,鄰里雞犬之聲相聞。村人厚誠,衣著樸素,但待人接物毫不吝嗇。

閒時,他在自家的一庭土院種些青菜,養些家禽。門前有槐樹,每日黎明,鳥聲不絕。村人有了新鮮事,便來找他敘說。興起時,他也會在月影樹下念寫好的故事給村人聽,

“取清茶淡酒,飲而醉之”,快意且樂。

賈平凹為村子取名“靜虛”,一開始就摻雜了一種哲學的味道。但靜虛村這看似縹緲之地卻是真實存在的,文中著墨更多的也是俗世人生。大抵鄉村景物平凡,淡泊的是心境。生如逆旅,若能瀟灑,便瀟灑些吧。

文 / 七 點

- 本期配樂 -

配樂剪輯自美國音樂人Esteban Ramirez的作品Sandbox(選自專輯Welcome Home)。

- 朗讀的人 -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任彬

演員。代表作品:《強風吹拂》《藍色生死戀》《煙臺山》等。

- 更多作家作品 -

語文老師領讀計劃

10月6日起,「為你讀詩」已開啟“語文老師領讀計劃”,邀請全國範圍內中小學語文老師參與朗讀,引領我們一起迴歸單純的讀書時代。我們也歡迎其他熱愛朗讀的學科教師共同參與領讀,傳播人文詩意。

通過「為你讀詩」“聲音徵集”郵箱:

[email protected]

聲音徵集截止時間:每週四18:00

節目播出時間:每週六22:00

下期徵集·語文老師領讀系列第6期

楊絳《我們仨》(節選)

如何參與“語文老師領讀”系列節目?

策劃出品:Be My Guest「為你讀詩」

知識產權法律顧問:金杜律師事務所史玉生律師 鄭績律師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李亞律師 王維維律師

本公眾微信平臺音頻、視頻及活動圖文信息報道系「為你讀詩」獨家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詩歌、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

▼ 說說你理想中的宜居之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