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本期荐读 :贾平凹

《静虚村记》 | 第 56 期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吴冠中 [中国]

1980年7月,贾平凹搬到西安北郊未央区的方新村居住。租住了其中的两间土屋,是他们一家人当时的“家”。直到1982年2月搬走,他们前后在这里居住了一年半时间。这期间,贾平凹写出不少佳作。

今晚,我们与你分享的作品,节选自贾平凹的散文《静虚村记》。文中的方新村被他更名为“静虚村”。《文心雕龙·神思》有云:“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可见,这里的“静虚”并非避世,更多的是追求内心的无杂念。

▾ 点击收听 ▾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静虚村记(节选)

为你朗读:任彬 | 演员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是火车东站,北去二十里地,又是一片工厂,素称城外之郭。奇怪台风中心反倒平静一样,现代建筑之间,偏就空出这块乡里农舍来。

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先是那树,差不多没了独立形象,枝叶交错,像一层浓重的绿云,被无数的树桩撑着。走近去,绿里才见村子。

拢共两条巷道,其实连在一起,是个“U”形。屋舍相面,门对着门,窗对着窗;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单声儿持续半个时辰,巷头家养一条狗,巷尾家养一条狗,贼便不能进来。几乎都是茅屋。并不是人家寒酸,茅屋是他们的讲究;冬天暖,夏天凉,又不怕被地震震了去。从东往西,从西往东,茅屋撑得最高的,人字形搭得最起的,要算是我的家了。

当年眼羡城里楼房,如今想来,大可不必了。那么高的楼,人住进去,如鸟悬窠,上不着天,下不踏地,可怜怜掬得一抔黄土,插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了。殊不知农夫有农夫得天独厚之处。我不是农夫,却也有一庭土院,闲时开垦耕耘,种些白菜青葱。菜收获了,鲜者自吃,败者喂鸡,鸡有来杭、花豹、翻毛、疙瘩,每日里收蛋三个五个。夜里看书,常常有蝴蝶从窗缝钻入,大如小女手掌,五彩斑斓。一家人喜爱不已,又都不愿伤生,捉出去放了。那蛐蛐就在台阶之下,彻夜鸣叫,脚一跺,噤声了,隔一会儿,声又起。心想若是有个儿子,儿子玩蛐蛐就不用跑蛐蛐市掏高价购买了。

天旱了,村人焦虑,我也焦虑,抬头看一朵黑云飘来了,又飘去了,就咒天骂地一通,什么粗话野话也骂了出来。下雨了,村人在雨地里跑,我也在雨地跑,疯了一般,有两次滑倒在地,磕掉了一颗门牙。收了庄稼,满巷竖了玉米架,柴禾更是塞满了过道,我骑车回来,常是扭转不及,车子跌倒在柴堆里,吓一大跳,却并不疼。最香的是鲜玉米棒子,煮能吃,烤能吃,剥下颗粒熬稀饭,粒粒如栗,其汤有油汁。

在城里只道粗粮难吃,但鲜玉米面做成的漏鱼儿,搅团儿,却入味开胃,再吃不厌。

小女来时刚会翻身,如今行走如飞,咿呀学语,行动可爱,成了村人一大玩物,常在人掌上旋转,吃过百家饭菜。妻也最好人缘,一应大小应酬,人人称赞,以至村里红白喜事,必邀她去,成了人面前走动的人物。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地,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暝,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

选自《贾平凹文集——闲澹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内容有删节,朗读者根据阅读习惯有所改动

- 你理想中的宜居之地是_____-

请移步图文下方「留言区」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宛若世外之境,桃花林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步入桃花源中,只见: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到了唐人的诗中,桃花源则被比拟成仙雾缭绕的仙境,王维在诗中写道:“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刘禹锡也有“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之句。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仇英《桃花源图卷》局部

随意翻寻书籍,人们对与世隔绝、生活安逸的世外之地的追求,千百年间从未止息,诗词歌赋中处处可见“桃花源”的影子。

《山静日长》一文中,作者所居之地“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松影参差”。闲时在窗前随意读书吟诗,或去往山中散步,与麛犊共偃息。若邂逅园翁溪叟,则“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归来则与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

而在现代化的今天,贾平凹也在大城市附近为自己寻了一处清静之地——方新村。他和家人在村中住了一年半。《静虚村记》一文中,贾平凹以平和的笔调向我们娓娓道来村里的风土人情,和自己的闲适生活。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吴冠中 [中国]

静虚村不大,少有花,多槐树。村子拢共两条巷道,屋舍相对,邻里鸡犬之声相闻。村人厚诚,衣着朴素,但待人接物毫不吝啬。

闲时,他在自家的一庭土院种些青菜,养些家禽。门前有槐树,每日黎明,鸟声不绝。村人有了新鲜事,便来找他叙说。兴起时,他也会在月影树下念写好的故事给村人听,

“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快意且乐。

贾平凹为村子取名“静虚”,一开始就掺杂了一种哲学的味道。但静虚村这看似缥缈之地却是真实存在的,文中着墨更多的也是俗世人生。大抵乡村景物平凡,淡泊的是心境。生如逆旅,若能潇洒,便潇洒些吧。

文 / 七 点

- 本期配乐 -

配乐剪辑自美国音乐人Esteban Ramirez的作品Sandbox(选自专辑Welcome Home)。

- 朗读的人 -

贾平凹:人生如寄,该自在就自在吧|回声

任彬

演员。代表作品:《强风吹拂》《蓝色生死恋》《烟台山》等。

- 更多作家作品 -

语文老师领读计划

10月6日起,「为你读诗」已开启“语文老师领读计划”,邀请全国范围内中小学语文老师参与朗读,引领我们一起回归单纯的读书时代。我们也欢迎其他热爱朗读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领读,传播人文诗意。

通过「为你读诗」“声音征集”邮箱:

[email protected]

声音征集截止时间:每周四18:00

节目播出时间:每周六22:00

下期征集·语文老师领读系列第6期

杨绛《我们仨》(节选)

如何参与“语文老师领读”系列节目?

策划出品:Be My Guest「为你读诗」

知识产权法律顾问:金杜律师事务所史玉生律师 郑绩律师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李亚律师 王维维律师

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为你读诗」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诗歌、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 说说你理想中的宜居之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