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你準備「剁手」嗎?這些電商套路要小心

這個帖子最近在你的朋友圈出現過嗎?前不久,一則號稱“大涼山醜蘋果滯銷”的網帖刷屏朋友圈,號稱來自大涼山的冰糖心蘋果因大雪封山沒有銷路,組圖中留守兒童和老人絕望的眼神戳中了許多人的內心,網友紛紛伸出支援的雙手,向他們獻出愛心。

今年雙十一,你準備“剁手”嗎?這些電商套路要小心

網貼“大涼山醜蘋果滯銷”裡所貼的留守兒童照片

10月12日,涼山鹽源縣政府發聲明闢謠。10月26日,鹽源縣政府辦、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先後表示,今年未出現蘋果滯銷,總體銷售情況良好。商家發佈此類悲情營銷帖文目的是為獲利。“對方在網上7斤蘋果賣49.9元,1斤蘋果相當於賣到7塊左右,實際上,鹽源蘋果的批發價通常每斤2塊多。”

有媒體調查發現,最早發佈上述營銷帖文的是廣州幫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管理人員吳某回應,帖文中的個別圖片是從網上下載,文字表述也相對片面,影響了當地形象。事發後,公司微信公眾號被封,他們正在積極和鹽源有關部門溝通,處理後續事宜。

10月31日,廣州市天河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證實,上述企業發佈虛假悲情帖文銷售鹽源蘋果一事,該局已介入調查。

準備“剁手” ?小心被套路!

今年的“雙十一”就在眼前了,你是不是已經“磨刀霍霍”準備清空購物車了?剁手之前,還得擦亮眼睛,看看電商促銷有哪些套路:

“悲情營銷”

類似“大涼山醜蘋果”,今年4月有帖文稱,山西臨猗4000萬斤蘋果滯銷,其中一位7旬老人40斤蘋果僅賣12元。之後,山西臨猗縣政府發佈聲明稱,該消息不實,屬打“悲情牌”的營銷方式,給當地果業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影響。

還有網絡平臺自稱“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多篇推文涉嫌悲情營銷,標題如“60歲聾啞人急抹淚”“春寒損失慘重”“17歲女孩撐起五口之家”等,推文往往附著店鋪鏈接,出售多種農產品,價位高於正常市場價。

有的“悲情營銷”已不光是涉嫌虛假宣傳,而是徹頭徹尾的造假。比如,儘管滯銷的農產品不同、地方不同,有的是蘋果,有的是鮮筍,有的地方則是菠蘿,但用的都是下面這張老農的照片。

今年雙十一,你準備“剁手”嗎?這些電商套路要小心

“燒腦套路”

“我做過最難的數學題不是高考,而是商家的促銷……”

今年雙十一,你準備“剁手”嗎?這些電商套路要小心

以往的雙十一是拼網速、拼手速、拼運氣,最近兩年的“雙十一”都是拼智商,玩法越來越多。打開天貓App,各種紅包、優惠券撲面而來:全球狂歡紅包、火炬紅包、品牌狂歡城紅包、戰隊紅包、捉貓貓、無門檻跨店優惠、購物津貼、滿減優惠……京東的頁面也充斥著各種滿減優惠、神券、京券、東券、PLUS會員紅包等等。 “紅包和優惠券多到讓人不知所措,每個字都認識,就是不明白到底啥意思。”

今年雙十一,你準備“剁手”嗎?這些電商套路要小心

一瓶沐浴露的活動價還得這麼算

好不容易算清楚下了定金,到付款時發現還有各種條件,說好的滿減可能並不一定滿足,但這時候後悔已經沒用了,因為……“定金不退!”只想省點錢,哪想到費去的腦細胞可能更多……

今年雙十一,你準備“剁手”嗎?這些電商套路要小心

“先提再降”

還有的商家明面上好像減價力度很大,實際上會在促銷活動前悄悄提價,等活動時再以高價計算來打折。

2015年10月,國家工商總局開始施行的《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提到擬對虛構原價、虛假優惠折價等6種不正當手段促銷予以禁止。但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顯示,在2017年雙十一整個體驗週期內,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註價格的情況還是很多。消協提醒,消費者應儘量購買自己平時比較熟悉價格的商品,或在購買前多多比較該商品平時售賣價格。

“電商專供”

“電商專供”“電商定製版”“網絡直銷”……打著這些旗號的商品你購買過嗎?這些商品外觀看起來和線下商店銷售產品並無差異,在價格上卻有著很大的優勢,有不少商家以此為噱頭賺足了消費者的目光。

但看上去物美價廉的商品背後可能藏著不少問題,曾有業內人士披露,部分商品線上線下價格差異懸殊並不僅僅是省去了部分經營成本那麼簡單,商家有時會在生產線上做手腳,比如“電商特供產品”的型號和線下產品的型號會有細微差別,個別型號字母不同,採用零部件就會不同,就家電來說,不同型號產品的零部件是有區別的,功能上也會有一些區別。

瓜分紅包?小心騙子先出手!

除了商家這些套路,有些不法分子的活動你還得小心。今年的雙十一促銷活動還未正式開始,各種“瓜分紅包”活動就已經拉開序幕。有朋友拉你組隊搶紅包?點之前還得仔細甄別。

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發佈紅包惡意鏈接,竊取用戶個人信息甚至偷走用戶的賬戶資金。專家提醒,需要個人信息的紅包不要碰,分享鏈接可搶紅包不要信,與好友共搶的紅包需謹慎,高額紅包不可信,拆紅包要求輸密碼是詐騙。

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打著購物助手、退差價等等名義主動聯繫消費者,一步步誘導消費者上當受騙。

今年雙十一,你準備“剁手”嗎?這些電商套路要小心

今年雙十一,你準備“剁手”嗎?這些電商套路要小心

當然,電商平臺不是法外之地,2018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已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並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電商法》規範了整個體系中的各方責任,對平臺內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採取必要措施,或者對平臺內經營者未盡到資質資格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並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總的來說,電商套路雖然繁多,但是大多數利用的都是消費者“貪便宜”“從眾”“衝動購物”等心理,其實只要消費者能夠時刻保持警惕,不盲目跟風,理性購物,就能降低踏入消費“陷阱”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