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你准备“剁手”吗?这些电商套路要小心

这个帖子最近在你的朋友圈出现过吗?前不久,一则号称“大凉山丑苹果滞销”的网帖刷屏朋友圈,号称来自大凉山的冰糖心苹果因大雪封山没有销路,组图中留守儿童和老人绝望的眼神戳中了许多人的内心,网友纷纷伸出支援的双手,向他们献出爱心。

今年双十一,你准备“剁手”吗?这些电商套路要小心

网贴“大凉山丑苹果滞销”里所贴的留守儿童照片

10月12日,凉山盐源县政府发声明辟谣。10月26日,盐源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先后表示,今年未出现苹果滞销,总体销售情况良好。商家发布此类悲情营销帖文目的是为获利。“对方在网上7斤苹果卖49.9元,1斤苹果相当于卖到7块左右,实际上,盐源苹果的批发价通常每斤2块多。”

有媒体调查发现,最早发布上述营销帖文的是广州帮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管理人员吴某回应,帖文中的个别图片是从网上下载,文字表述也相对片面,影响了当地形象。事发后,公司微信公众号被封,他们正在积极和盐源有关部门沟通,处理后续事宜。

10月31日,广州市天河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证实,上述企业发布虚假悲情帖文销售盐源苹果一事,该局已介入调查。

准备“剁手” ?小心被套路!

今年的“双十一”就在眼前了,你是不是已经“磨刀霍霍”准备清空购物车了?剁手之前,还得擦亮眼睛,看看电商促销有哪些套路:

“悲情营销”

类似“大凉山丑苹果”,今年4月有帖文称,山西临猗4000万斤苹果滞销,其中一位7旬老人40斤苹果仅卖12元。之后,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声明称,该消息不实,属打“悲情牌”的营销方式,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还有网络平台自称“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多篇推文涉嫌悲情营销,标题如“60岁聋哑人急抹泪”“春寒损失惨重”“17岁女孩撑起五口之家”等,推文往往附着店铺链接,出售多种农产品,价位高于正常市场价。

有的“悲情营销”已不光是涉嫌虚假宣传,而是彻头彻尾的造假。比如,尽管滞销的农产品不同、地方不同,有的是苹果,有的是鲜笋,有的地方则是菠萝,但用的都是下面这张老农的照片。

今年双十一,你准备“剁手”吗?这些电商套路要小心

“烧脑套路”

“我做过最难的数学题不是高考,而是商家的促销……”

今年双十一,你准备“剁手”吗?这些电商套路要小心

以往的双十一是拼网速、拼手速、拼运气,最近两年的“双十一”都是拼智商,玩法越来越多。打开天猫App,各种红包、优惠券扑面而来:全球狂欢红包、火炬红包、品牌狂欢城红包、战队红包、捉猫猫、无门槛跨店优惠、购物津贴、满减优惠……京东的页面也充斥着各种满减优惠、神券、京券、东券、PLUS会员红包等等。 “红包和优惠券多到让人不知所措,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明白到底啥意思。”

今年双十一,你准备“剁手”吗?这些电商套路要小心

一瓶沐浴露的活动价还得这么算

好不容易算清楚下了定金,到付款时发现还有各种条件,说好的满减可能并不一定满足,但这时候后悔已经没用了,因为……“定金不退!”只想省点钱,哪想到费去的脑细胞可能更多……

今年双十一,你准备“剁手”吗?这些电商套路要小心

“先提再降”

还有的商家明面上好像减价力度很大,实际上会在促销活动前悄悄提价,等活动时再以高价计算来打折。

2015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开始施行的《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提到拟对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价等6种不正当手段促销予以禁止。但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在2017年双十一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还是很多。消协提醒,消费者应尽量购买自己平时比较熟悉价格的商品,或在购买前多多比较该商品平时售卖价格。

“电商专供”

“电商专供”“电商定制版”“网络直销”……打着这些旗号的商品你购买过吗?这些商品外观看起来和线下商店销售产品并无差异,在价格上却有着很大的优势,有不少商家以此为噱头赚足了消费者的目光。

但看上去物美价廉的商品背后可能藏着不少问题,曾有业内人士披露,部分商品线上线下价格差异悬殊并不仅仅是省去了部分经营成本那么简单,商家有时会在生产线上做手脚,比如“电商特供产品”的型号和线下产品的型号会有细微差别,个别型号字母不同,采用零部件就会不同,就家电来说,不同型号产品的零部件是有区别的,功能上也会有一些区别。

瓜分红包?小心骗子先出手!

除了商家这些套路,有些不法分子的活动你还得小心。今年的双十一促销活动还未正式开始,各种“瓜分红包”活动就已经拉开序幕。有朋友拉你组队抢红包?点之前还得仔细甄别。

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发布红包恶意链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偷走用户的账户资金。专家提醒,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分享链接可抢红包不要信,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高额红包不可信,拆红包要求输密码是诈骗。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购物助手、退差价等等名义主动联系消费者,一步步诱导消费者上当受骗。

今年双十一,你准备“剁手”吗?这些电商套路要小心

今年双十一,你准备“剁手”吗?这些电商套路要小心

当然,电商平台不是法外之地,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电商法》规范了整个体系中的各方责任,对平台内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或者对平台内经营者未尽到资质资格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总的来说,电商套路虽然繁多,但是大多数利用的都是消费者“贪便宜”“从众”“冲动购物”等心理,其实只要消费者能够时刻保持警惕,不盲目跟风,理性购物,就能降低踏入消费“陷阱”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