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等輪迴,你的來世就在自己孩子身上

何必等輪迴,你的來世就在自己孩子身上

(1)

前段時間一位班主任收到了一條這樣的消息:

何必等輪迴,你的來世就在自己孩子身上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成績上不去,拖班級和您的後腿,實在抱歉!”

是家長髮過來的,短短25個字,透著對自己孩子的絕望。

這孩子得多差勁,家長才能向老師發這條消息啊!

事情一出,眾說紛紜,有的人為孩子伸冤,可有的人卻大吐苦水:

@兒子成績差的王女士:不指望兒子能考上滿分,但是好歹得80分以上吧!昨天守著他寫作業,他一直用手在本子上戳啊戳,寫不出來也不翻書,要不是他爸攔著,我真的想往死裡打!@女兒性格不好的龔先生:我每週都會帶他去上興趣班,可是他呢?去了那裡也不怎麼認真。一節課300塊錢,都是血汗啊!上個星期,他還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吵起來了,然後鬧著不去上學。有時候真的很絕望,現在的孩子性格都這樣嗎?@女兒生活自理能力不行的李媽媽:前幾天送我女兒去上學,都快遲到了,她還在穿鞋子。我就催她,能不能快一點,然後她還是磨磨蹭蹭,我氣得直接衝過去把她整個人提起來。結果她在那裡哭,說真的,我比誰都想哭。
何必等輪迴,你的來世就在自己孩子身上

似乎大部分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有些許的不滿意,他們懶散、暴戾、無理取鬧、不勤奮好學......

為什麼我們付出了那麼多,把半輩子都搭進去了,可他們就是不懂事呢?

(2)

有一位偉人,也苦惱過類似的問題:買了那麼多書,為什麼孩子們就是不懂父母苦心,不願意讀呢?

為此,他和妻子想了一個辦法:每天晚飯後,用木板在桌子上隔出類似於辦公室格子間的區域,父母帶頭坐在位置上看書。

一開始,孩子非常不適應,又吵又嚷,可是這對夫妻不顧兒女的“反抗”,要求全部家庭成員在這段時間必須閱讀。

孩子們沒有辦法,只好挑選自己喜歡的課文、有意思的詩歌閱讀起來。

不知不覺中,家庭成員增多,桌子越來越大,隔板也越來越多了。孩子們有了一種儀式感,就算父母不在家也照常閱讀。他們不僅享受到了夜晚的寧靜、家庭的和睦,還在書籍中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

這一個偉人,叫做列夫·托爾斯泰。

何必等輪迴,你的來世就在自己孩子身上

《易經》第4卦講述了“童蒙養正”: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是脆弱的,需要父母的培育。

換句話說,如果你只懂得買書,那憑什麼要求你的兒女會讀書?如果你脾氣暴躁,那憑什麼要求你的兒女性情溫和?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與其一味的謾罵,不如坐下來,手把手教他們,以身作則。

(3)

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張圖片很火。

何必等輪迴,你的來世就在自己孩子身上

一箇中年人打了自己兒子,被老父親看到了,老父親生氣了,也打自己兒子。

讀起來有些繞,卻諷刺的很。我們不難想象,那個趴在沙發一角的孩子長大了,會不會也繼續拿著雞毛撣子對自己兒子大打出手。

參加過一個關於婚姻家庭講座,在提問環節有一個年輕人問了個問題:為什麼結婚前一定要去見對方的父母呢?

那位心理學博士想了一下,回答:撇開傳統倫理來講,這是看到自己老年生活的最佳途徑。一個女人,你想看她老了的樣子,就去看她媽,一個男人,就看他爸。

可不是嗎?

有多少人,年輕的時候厭惡父母,活到了中年之後,才赫然發現,自己現在的說話口吻,辦事方式和當初的父母無二。

又有多少人,年幼時暗暗發誓絕對不會像現在父母一樣對自己的孩子打罵批評,可十幾年過去,真當有了孩子,打罵過後徒留一陣陣悔意?

何必等輪迴,你的來世就在自己孩子身上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過,其實我們大多數的人生,就是不斷重複同樣的事情。

(4)

一檔叫做《不可說》的訪談節目講過6個原生家庭糟糕的年輕人。

這6個人中,有3個堅持丁克,因為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太大,他們不想把這種傷害再傳給自己的孩子。

而另外3個人,卻持不同的觀點。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叫做王嫣雲的女人,她決定試著改寫人生。

她從小父母離異,只能被動地順從父母分離帶來的後果。她的前半生,可以說一直都是不順利的,換句話說,她是帶著對父母的恨成長的。

而幸運的是,有一天,她懷孕了。用她的話來說,孕育、誕生、成長......她突然意識到做父母是一件有主動權的事。

何必等輪迴,你的來世就在自己孩子身上

成為母親,給她的生命帶來了光彩,而她也想身體力行告訴自己爸媽,到底什麼才是父母該做的,到底怎麼做才能成為好父母。

東野圭吾說過一句值得所有人銘記的話: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幼時的你可能只是一張白紙,只能任別人在上面塗塗畫畫沒有反抗的餘地,但是我們成年了,依舊可以努力一把,努力改變命運,成為更好的父母。

(5)

關於成為父母,我一直很喜歡一種說法:給你一次重新活過的機會。

人的一生,有兩扇門,一扇是你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一扇是當你有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前者你的命運被決定,後者你決定別人的命運。

童年已經回不去了,有些傷害也已經鑄成,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跳出原生家庭這個惡循環,別讓你的孩子重複之前的傷害。

如果你的童年父母常常吵架,那當你有了小孩,一定要學會妥善處理夫妻關係;

如果你的童年讀書少了,那當你有了小孩,一定要拿出時間多陪孩子讀書增長見識;

如果你的童年常常被批評,那當你有了小孩,一定要給他寬容與足夠的愛......

一個著名演員曾在訪談中說過:“我總覺得輪迴不用等到下世,今生今世就能看到,你的父親就是你的前世,你的孩子就是你的來世。”

每個人都會受前世影響,帶著前世的傷過今生。

而今生的你,請別讓你的孩子,在你看得見的來世,走你後悔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