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問工業網際網路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信息化時代”

专题|四问工业互联网
专题|四问工业互联网

聚 焦

“工業互聯網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的結果。它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並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工業、激發生產力,讓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潔且更經濟。”百度百科如此定義工業互聯網。

如今,工業互聯網作為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支撐,已經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世界各國也都在加大投入,我國政策力度更是空前。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後,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持續加碼。2017年11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2018年2月工信部開展工業互聯網“323”行動,計劃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緊接著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工作,2018年5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6月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2018-2020年)》。在三年行動計劃發佈後一週,工信部又發佈了《2018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

政策的密集發佈,讓我們看到國家對於工業互聯網的重視程度和佈局決心,也體現出國家對於工業互聯網的支持從廣度和深度均有提升。國家政策推動的同時,也獲得地方政府的力推,紛紛落地工業互聯網扶持政策。

浙江率先推進建立“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和行業聯盟,1是指由阿里雲、中控、之江實驗室共建的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N”指的是以“1”為地基,培育出一批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北京、廣東、上海、湖南、重慶先前已有工業互聯網行動計劃落地。北京市通過抓頂層設計,抓項目管理,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等工作推動政策落實,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已編制《北京市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將作為北京市未來三年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行動綱領。廣東是全國首個出臺的工業互聯網地方政策的省份,明確目標為到2020年,將在全國率先建成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推動1萬家工業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帶動20萬家企業“上雲上平臺”。湖南的目標是到2018年,“上雲”企業將達到 5萬家,典型標杆應用達案例達1000個;到2020年,湖南省 50%的企業將實現“上雲”。上海計劃到2018年完成2萬家企業用戶的上雲計劃。 重慶也發佈相關政策,計劃到2020年,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和工業互聯網示範基地,形成3―5個具備國內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 10 家龍頭引領企業,2萬家企業“上雲上平臺”,實施100個試點示範項目,建成20個智能工廠和200個數字化車間,基本形成工業互聯網生態。

這些政策頻出的背後,是國家希望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依託工業互聯網,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從而推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除了能帶動製造業的整體轉型升級外,在政策助力下其本身更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產業領域,為企業發展帶來良機。可以預見,未來工業互聯網在網絡、平臺、應用、安全多個細分領域將不斷加速發展。

政策加持下,工業互聯網熱度非凡,大大小小各種峰會論壇全國開花,但工業互聯網到底是概念炒作還是產業風口?工業互聯網為何出現兩熱兩冷的現狀局面?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廣難點又有哪些?為何供給力不足?讓我們問道工業互聯網,理清平臺發展思路。

专题|四问工业互联网

與您距離更近!

专题|四问工业互联网

中國信息化週報(信息化時代)

官網:www.cio360.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