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问工业互联网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信息化时代”

专题|四问工业互联网
专题|四问工业互联网

聚 焦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百度百科如此定义工业互联网。

如今,工业互联网作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也都在加大投入,我国政策力度更是空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后,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持续加码。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8年2月工信部开展工业互联网“323”行动,计划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紧接着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2018年5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6月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2018-2020年)》。在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后一周,工信部又发布了《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

政策的密集发布,让我们看到国家对于工业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和布局决心,也体现出国家对于工业互联网的支持从广度和深度均有提升。国家政策推动的同时,也获得地方政府的力推,纷纷落地工业互联网扶持政策。

浙江率先推进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1是指由阿里云、中控、之江实验室共建的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N”指的是以“1”为地基,培育出一批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北京、广东、上海、湖南、重庆先前已有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落地。北京市通过抓顶层设计,抓项目管理,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等工作推动政策落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编制《北京市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将作为北京市未来三年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行动纲领。广东是全国首个出台的工业互联网地方政策的省份,明确目标为到2020年,将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推动1万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带动20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湖南的目标是到2018年,“上云”企业将达到 5万家,典型标杆应用达案例达1000个;到2020年,湖南省 50%的企业将实现“上云”。上海计划到2018年完成2万家企业用户的上云计划。 重庆也发布相关政策,计划到2020年,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形成3―5个具备国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 10 家龙头引领企业,2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100个试点示范项目,建成20个智能工厂和200个数字化车间,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生态。

这些政策频出的背后,是国家希望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除了能带动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外,在政策助力下其本身更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领域,为企业发展带来良机。可以预见,未来工业互联网在网络、平台、应用、安全多个细分领域将不断加速发展。

政策加持下,工业互联网热度非凡,大大小小各种峰会论坛全国开花,但工业互联网到底是概念炒作还是产业风口?工业互联网为何出现两热两冷的现状局面?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难点又有哪些?为何供给力不足?让我们问道工业互联网,理清平台发展思路。

专题|四问工业互联网

与您距离更近!

专题|四问工业互联网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息化时代)

官网:www.cio360.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