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甲午战争是有袁世凯引起的,袁世凯说:这个锅,我不背

有人说:甲午战争是有袁世凯引起的,袁世凯说:这个锅,我不背

甲午战争,大清帝国一败涂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有人说,甲午战争的发生与袁世凯有着莫大的关系。袁世凯说:这个锅,我不背。

1、

袁世凯是发迹于朝鲜的,在朝鲜混得如鱼得水。大清朝廷里有李鸿章罩着,朝鲜的土地上有闵妃小姐姐护着,可以说,日子过得很滋润。

但,好日子总会过去,难过的日子总会到来。在朝鲜呆了12年后,最大的风险还是对着袁世凯扑面而来。

到底是什么风险呢?风险来自于增兵,日本人增兵了。有人说了,这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增加几个大头兵嘛!

如果只是“增加几个”,那就好了。实际上,日本增兵一万多,气势汹汹地前来,看来目的非常不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大家可能对“东学党”这三个字有些陌生,其实它是当时朝鲜境内的一个新兴宗教。

“东学党起义”其实就是朝鲜的一个农民起义,有点像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

起义就起义了呗,可朝鲜的军队根本控不住农民起义军,官兵被打得头破血流,四处逃窜。

在朝鲜的袁世凯,赶快向清政府汇报,并希望派兵过来。大清派兵了吗?派了,总共3000人,有直隶总督叶志超带队,从这点看来,做为宗主国的大清政府还是不错。

日本也貌似关心的的派人过来了,据说是要派800人。

也许是日本人“算数不好”,这一派就来了一万多人,而且马步炮弓全来了,兵种还挺齐全,看到这情况,袁世凯快气疯了。

无奈至极,袁世凯联系沙俄等各国使者,向日本五路兵马负责人大鸟(全名大鸟圭介)质问。

“我说大鸟啊!你这不够意思啊!不是说来800吗?”袁世凯质问道。

“对不住啊!是多了一点点!可能军部那些人算错了!”大鸟说道。

“错你妹啊!说,啥时候撤走!”袁世凯继续发问。

“既来之,则安之,这些大兵也不容易,让大家多呆几天吧!”大鸟说。

看来日本人是不走了,怎么办?

有人说:甲午战争是有袁世凯引起的,袁世凯说:这个锅,我不背

2、

日本人不仅不走了,而且在汉城开始挖各种工事了。

袁世凯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要武力控制朝鲜啊!

先打报告给“中央”吧,也增一些兵。

报告上去了,朝廷通知下来了:我怏怏大清,前面已经答应了小日本不增兵,岂能说话不算话?

袁世凯一看此路不通,那就另想办法吧!如果把叶志超三千兵马调过来守卫王宫,也许能起些作用。

于是,先问朝廷:叶志超的人能调吗?朝廷军部人说:老叶脾气不好,你自己联系吧!

袁世凯小媳妇似的问叶志超:叶叔,我们一起来守卫王宫,不要让日本人阴谋得逞,你看怎样?

老叶胡子一抖:对不起,烦着呢!没空!

真没空吗?当然不是,空多的很,老叶的潜台词是:你当我傻啊!3000多打一万多,胜算多低啊!我还想回家养老呢!

此路又是不通,袁世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怎么办,怎么办?

有人说:甲午战争是有袁世凯引起的,袁世凯说:这个锅,我不背

3、

没有办法,确实没有办法了。

大势已去,没几天,日本工事已经形成,对袁世凯所在的使馆和王宫都已经形成包围之势,各种大炮随时可以轰向使馆。

日本人对袁世凯也是恨透了,因为袁世凯做了不少“对不起"日本的事,不把袁世凯灭掉,实在对“日本天皇和臣民”交代不过去。

嗅到危险的袁世凯决定“撤”了,但得征求上级领导的同意啊!于是给朝廷致电:

津约日已先违,我应自行,若以牙军与日军续来兵相持,衅端一成,即无归路,乞速裁度…

什么意思?日本违约在先,大势已去,我要撤了。

看到这样的消息,朝廷沸腾了,什么?袁世凯要逃跑?不行,绝对不行,大家纷纷议论。

于是朝廷回电:要坚贞,勿退怯。

坚贞你个大爷,袁世凯气坏了。

使馆人员看情况不对,纷纷逃离,可是袁世凯不能逃啊,朝廷没下命令啊!这如果逃了,一切就归零了,说不上还要上“军事法庭”。

那怎么办?先耗着。

可是,面对日本人的大炮,没过多少时间,人都跑差不多了,袁世凯看着孤零零的自己,头大得不行,于是再次发电:

凯等在汉,日围月余,视华仇甚。赖有二三员勉力办公,今均逃去,凯病如此,惟有一死,然死何益于国?至能否邀恩拯救,或准赴义平待轮,乞速示。

这次的意思是:皇帝陛下,亲爱的章叔,各位领导,大家好。不想麻烦你们,可是我这里人都跑完了,我也病了,想问一下,我继续呆着有什么意义?我死了,对国家也没什么好处啊!希望批准我回家。爱你们!

朝廷看到这信,烦透了这个袁大头,真是没一点骨气,回电:不准。

袁世凯真的成了“袁大头”了,貌似只能等死了。

有人说:甲午战争是有袁世凯引起的,袁世凯说:这个锅,我不背

4、

朝廷不想让袁世凯回来,不想听袁世凯的一面之词,袁世凯感觉生命到了尽头。

俗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

也许袁世凯命不该绝,此时朝廷收到了另外一份电报,是个使馆员工唐绍仪发的。

现在汉城两署办公,只余两员,今闻南北进兵,均已逃去,无法挽留。仪一人译电办公,已难料理。而袁道病又须照拂,势急情迫,乞速示遵。

看到这个电报,朝廷知道袁世凯病了是真的,人跑的只剩两个也是真的。

于是,李鸿章下令:那就回来吧!

可是,面对日本人的包围,此时的袁世凯和唐绍仪又怎么能轻易逃脱呢?

都说头大的人聪明,因为脑容量大,此话不假。袁大头和唐绍仪乔装打扮,竟然逃了出去,智慧真是不一般。

袁世凯逃出不久,日本兵攻入了汉城大清使馆,空无一人,一无所获,日本人这下气得够呛。

当日本兵和日本浪人攻入王宫后,国王李熙被严重殴打,闵妃被残忍杀害,日本人就此完全控制了朝鲜。

至于叶志超在牙山的部队,看到情况不对,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跑不快的只好投降。

当日本人看到大清的脆弱,很快发动了甲午战争,开始了他们的霸权主义的道路。

有人说:甲午战争是有袁世凯引起的,袁世凯说:这个锅,我不背

5、

有人气愤地说:“要不是袁世凯前面对日本太过了,日本人怎能气急败坏的派那么多人过来呢?”

看似说得有些道理,仿佛日本人是在赤裸裸的报复,实际不然。

日本其实是有着超过自己控制力的的战略野心的,第一步是控制朝鲜,第二步是“征服”中国,第三步是征服亚洲。不要笑,这是真的。

本来是准备以最少量代价获得朝鲜的控制权,“可恨”的是袁世凯屡屡破坏,并且控制了王宫,俨然“太上皇”。

于是,日本人不得已悄悄派了大军过来,通过武力控制了朝鲜。

有人说:甲午战争是有袁世凯引起的,袁世凯说:这个锅,我不背

甲午战争的发生,确实和袁世凯关系不大,有没有袁世凯,中日都会有这么一战,只是或早或晚。

也正是袁世凯看到了清军低下的实力,所以下定决心练兵,开启了“小镇练兵”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