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丨一经传家的韦贤

为政以德丨一经传家的韦贤

韦贤(前143—前61年),字长儒,西汉昭宣时邹鲁大儒,韦孟五世孙。征为博士、给事中,进授昭帝《诗》,稍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本始三年拜为丞相,封扶阳侯。为相五年,于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第一区。丞相致仕自韦贤始。年八十二薨,谥曰节侯。

韦贤自幼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以当时研究《诗》、《春秋》的江公、许公为老师,熟读钻研,精通《诗》、《礼》、《尚书》,时称邹鲁大儒。因为学识渊博,满腹经纶,韦贤被西汉朝廷征为博士、给事中,在宫中给昭帝讲《诗经》。随后,韦贤升迁为光禄大夫(掌管议论之职,相当于现宣传部长)、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家事,相当于皇后、太子家庭总管),元凤五年(前76年),任大鸿胪(掌管礼宾事务之官)。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共尊立孝宣帝。宣帝初即位,韦贤因是先帝之师,很受尊重,并因为参与谋议,安定宗庙有功,于前74年,赐爵关内侯,并给予封地,后又调任长信少府。本始三年(前71年),代蔡义做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韦贤自前76年任大鸿胪、至前71年任丞相、至前67年致仕,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任丞相5年后,韦贤已经77岁了,年老多病。他主动向皇帝提出申请,请求辞职,“以老病乞骸骨”,皇帝批准并赐予韦贤黄金百斤,免去了他的丞相官职,让他回乡,并加赐第一区。韦贤这一创举开启了丞相致仕的先河,史称“史上告老还乡第一宰相”。

公元前61年,韦贤薨,年八十二岁,谥曰节侯。韦贤逝时把黄金散尽,让儿孙学诗经习做人明道理谨惕戒。正是秉承这一训诫,韦氏自韦贤始日渐繁盛:“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至贤孙韦宣泽徙家京兆杜陵,成为名门望族;东汉韦修、韦著精读诗书,为当时名儒;三国时韦昭精通经史,以写作著称,后世称“后汉名贤”;唐朝韦氏达到鼎盛,唐朝前后369位宰相,其中韦氏16人,太后、皇后、贵妃3人,太守、刺史100多位,县令等官职不计其数。

对于韦贤,史学家文学家多有记述:班固《汉书》有《韦贤传》、范晔《后汉书》称“名儒”,韦氏后人以韦贤为第一名人。宋王安石在《谒曾鲁公》中写到“老景已邻周吕尚,庆门方似汉韦贤”,把韦贤与周朝姜子牙相提并论。宋王之道《一经堂为王亦颜题》对韦贤教子一经发出慨叹:“何如散籯金,人遗以一经。韦贤不可作,高风看典型。”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唯一经”,说的正是以韦贤为代表的韦氏“一经传家”的故事。

《史记》、《汉书》有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