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是《周易》哲學思想的本質特點,而這一思想正是它社會和諧思想的理論基礎。

《易·說卦傳》雲:“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宣告天、地、人是統一的,“三才”之道就是天、地、人之道。這是典型的“天人合一”之論。

《周易》認為人類社會是天地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天地是萬物之祖,產生在前,人類夫婦、父子、君臣產生在後。人類社會是自然界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

《易·序卦傳》說:“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

《繫辭傳》又說萬物皆“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即萬物都由陰陽合德而生。所以“一陰一陽之謂道。”而陰陽之道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日月往來、寒暑交替就是自然界陰陽的運動規律。《易·乾卦》卦辭所云:“乾,元、亨、利、貞。”《子夏傳》釋為“始、通、和、正”;古人又釋為“春、夏、秋、冬”

元為春,萬物始生;亨為夏,萬物亨通;利為秋,萬物和成;貞為冬,萬物收藏,表達的是自然界的運動規律。

《說卦傳》還運用八卦及其代表的方位進一步闡釋四季變化規律說:乾之元氣至春分始震,震是東方之卦,萬物開始生長;巽是東南之卦,是立夏,其時萬物生長一片潔齊;離是南方之卦,是夏至,其時萬物包括飛、潛、動、植都出現了;坤是西南之卦,是立秋,坤為大地,萬物立秋時賴大地養成;兌為西方之卦,是秋分,萬物成熟,一片歡悅;乾為西北之卦,是立冬,其時寒暖交替,陰陽二氣相搏;坎為北方之卦,是冬至,其時萬物歸藏,唯水在流動;艮是東北之卦,是立春,其時舊的發展過程已經結束,故曰“成終”,但春風吹動,新的發展過程又將開始,故曰“成始”。艮是萬物成終成始之卦。

在《周易》看來,一年四季的時間與空間運動都是和諧有序的,萬物在時空中生長、茂盛、成熟、收斂,年復一年也是和諧有序的。自然界的和諧發展過程是生生不息的,故曰“生生之謂易”。但這一生生過程並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一個革故鼎新、推陳出新的發展過程。

《周易》認為世間萬物皆由陰陽構成,陰陽是對立統一的,互相聯繫、互相作用、相輔相成,所以“山澤通氣,風雷相薄,水火相射”[4]。因此,自然界萬物和諧發展的本質是陰陽和諧。自然界的發展是和諧有序的,由它產生的人類社會的發展當然也是和諧有序的。

《繫辭傳》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自然界天尊地卑,人類社會是君尊臣卑,貴賤之等皆井然有序。《左傳》昭公七年說:“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這十等人是王、公、大夫、士、皀、輿、隸、僚、僕、臺。實際上週代的等級制比這一說法更為複雜。

因此,《周易》所說的和諧就是維持各等級間利益的和諧。這是它社會和諧思想的根本特點。

陳恩林 著 東方耳有刪節。


《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