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三位大師教你如何應對股市暴跌

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三位大師教你如何應對股市暴跌

大跌大喜,這是巴菲特說的一句話。大跌讓好公司、好股票變得很便宜,他可以用很低的價錢買到好東西,就像超市打折的時候我們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我們想買的好東西一樣。在熊市,巴菲特會興奮得一塌糊塗。1967、1968、1969三年美國開始一波大牛市,股市首次突破1000點時,巴菲特反而非常憂傷。

巴菲特在他投資生涯當中經歷過數次大跌,他都能在股市遠遠沒有達到頂點,就選擇了退出。到熊市大跌時巴菲特早就準備好滿滿的現金了,任何時候他就像一個把彈藥準備足足的獵手,就等著大象出現,一旦大象出來了就一槍。

散戶認為價值投資就是長期持有,認為長期持有就是不管拿什麼股票,只要拿到一定年限就有出頭之日,其實在巴菲特的理念中這種理念是不存在的。巴菲特很多時候不是在做股票是在做公司,他成為很多公司的長期持有者,擁有的股份足以變成一個長期股東,他也參與到公司的經營過程,還給予一些公司經營建議。

牛市要反貪極早拋出,熊市要反恐要敢去抄底,就是說敢反貪,能及早退出,之後才敢抄底。關鍵是很多人很難做到既反貪又反恐,而巴菲特都做到了。

2007年10月,當中國股市一片火熱的時候,巴菲特曾表示,泡沫化已經出現。他連續8次拋售手中持有的中石油股票,最終以旁觀者的姿態迎來了泡沫的破裂,並伺機選擇更具投資價值的低價股票進行下一步計劃。因此不少人認為,在全球股市競相跌落的時候,巴菲特的存在特別有意義。

“在熊市,巴菲特會興奮得一塌糊塗。”一位對巴菲特深有研究的學者說,這種目光長遠的投資戰略,並不是投機的把戲。”

“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一直在裸泳。”這是理性的巴菲特所遵循的原則。

巴菲特在熊市做什麼?

巴菲特在牛市時候,覺得股票已經明顯高估,會把大部分股票拋出去,這時候他很閒,因為找不到被低估便宜的股票,但是到熊市反而特別忙。在熊市,巴菲特會興奮得一塌糊塗。巴菲特1956年開始做私募基金,到1966年賺了11.5倍,大盤十年才漲了一倍多。十年之後,從1967、1968、1969這三年開始,美國開始一波大牛市,美國股市首次突破1000點時,那時候巴菲特反而非常憂傷。

如何成功從熊市出逃?

巴菲特買股票與普通人購物是一樣的,他買股票就像去超市購物,商品打折了,就衝進去大買一番,股市越跌打折也越多。

巴菲特在他投資生涯當中經歷過四次大跌,1970年大跌、1973~1974年大跌,2000年網絡泡沫以及這次的次貸風波,他都能在股市遠遠沒有達到頂點,就選擇了退出。到熊市大跌時巴菲特早就準備好滿滿的現金了,任何時候他就像一個把彈藥準備足足的獵手,就等著大象出現,一旦大象出來了就一槍。

巴菲特不會等到大象肥得流油的時候再出手,比如1970年大跌,1969年就清倉了,1973到1974年那次大跌,三年之前他就已經空倉了。除了1969年基本是空倉,其他三次都不是。為了等待一個熊市來臨,他會攢幾年的現金,就等著大跌的來臨,巴菲特有非常多的現金。

只有極少數股票巴菲特是死了也不賣,就像1987年大跌之前,他把所有股票都清倉了,就留下三隻股票,華盛頓郵報、黑客保險,還有一個就是大都會ABC。

價值投資的區別

散戶認為價值投資就是長期持有,認為長期持有就是不管拿什麼股票,只要拿到一定年限就有出頭之日,其實在巴菲特的理念中這種理念是不存在的。很多時候巴菲特不是在做股票是在做公司,他成為很多公司的長期持有者,擁有的股份足以變成一個長期股東,他也參與到公司的經營過程,還給予一些公司經營建議,這是散戶做不到的。

巴菲特堅決不住紐約,而居住在自己的老家——美國中部內羅拉加斯州,相當於中國貴州、河南的一個小城市,城市人口只有40萬。他這樣做為的目的就是遠離市場,保持獨立和清醒的頭腦。巴菲特說,天天在嘈雜的市場裡,想要依靠巨大的定力免受市場誘惑是很困難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與市隔絕,但不是與世界隔絕。這是噪音理論,噪音太強了會影響自己的思想,其實巴菲特也是人,如果把巴菲特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也有可能會做錯。

巴菲特選股的標準

第一是公司長期競爭優勢非常明顯,業務一流。第二點公司管理非常優秀,管理一流。第三點就是公司業績非常突出,遠遠超出市場平均水平,業績一流。同時具備這三點,巴菲特才會選擇,而且他買這種公司的時候,一定等到股價被嚴重低估的時候。

巴菲特會割肉嗎?

巴菲特買入股票很少割肉,也不是等賺了才走。他極少去選股,做了52年投資,選的股票只有22只,重倉股一共才有7只,差不多7年才能選出一隻重倉股票。可以說效率很低,但是一旦選中巴菲特就會投很多錢在股票上,當然也會賺很多,而且他的重倉股票投資無一失誤,而且每個都非常成功,為什麼呢?巴菲特認為投資的關鍵是避免重大的錯誤,這有點像我們人生,人生關鍵的時候只有幾步,只要這幾步不走錯就行了,巴菲特認為選對重倉股就可以了,50%、60%的資金投的股票都對了,剩下10%、20%稍微錯一點沒有關係,所以說巴菲特不需要割肉,因為要避免割肉、避免虧損的最好辦法就是根本不犯錯誤。

巴菲特哪點最值得學習?

大跌大喜,這是巴菲特說的一句話,大跌讓好公司、好股票變得很便宜,他可以用很低的價錢買到好東西,就像超市打折的時候我們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我們想買的好東西一樣。

保護自己,熊市中間刀子要快,不要等到割不動的時候再去割,割完之後要學會把自己保護起來,不要經常的參與市場,更多的是要休息。有一點一定要去學習,不管什麼時候要調節自己,讓自己去休息。

熊市之中,系統風險似乎埋伏在叢林中的黑熊,市場中隨時有“熊出沒”的風險,因而,我們不熱衷於猜想反彈能到達什麼點位,下跌的目標位在哪裡。實踐上,熊市中試圖在稍縱即逝的反彈股票行情中投機盈利無異於火中取栗,從“風險收益比”的角度看這種做法很不值得,很多人都有過投機不成反而被深套的閱歷

喬治·索羅斯

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三位大師教你如何應對股市暴跌

活下來,一切好談

1987年,索羅斯判斷失誤使他受到重創,他並沒有執迷自己的判斷而是立刻認賠出場。他的原則是:先求生存,再求致富。所以雖然這次投資失敗,但全年的基金表現仍有14%的盈餘,也為他留下日後大戰的籌碼,也才有日後“讓英格蘭銀行破產者”的封號。索羅斯在《金融鍊金術》的導論中說:如果我必須就我的實務技巧做個總評,我會選擇一個詞:存活。

招數2:市場,我永遠不相信你

招數3:冒險不是忽略風險

招數4:親自了解而不是道聽途說

“相信偏差”反應了索羅斯另外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他不僅認為市場總是錯的,而且相信自己的判斷也常常存在缺陷。多數人願意分析正確,投資合理,而不願意承認自己犯錯誤。索羅斯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在《開放社會》一書中寫道,“我在發現錯誤中得到了真正的快樂。”在《索羅斯談索羅斯》一書中,他繼續解釋說,“對於其他人來說,犯錯是羞恥的淵藪,而對我來說,意識到我的錯誤是驕傲的源泉。我們一旦意識到人類在認識事物方面存在缺陷,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正我們的錯誤。”

彼得·林奇

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三位大師教你如何應對股市暴跌

第一,不迷信各種理論。彼得·林奇認為:“多少世紀以來,人們聽到公雞叫後看見太陽昇起,於是認為太陽之所以升起是由於公雞打鳴。今天,雞叫如故。但是每天為解釋股市上漲的原因及影響的新論點,卻總讓人困惑不已。每當我聽到此類理論,我總是想起那打鳴的公雞。”

第二,不過於依賴預測。彼得·林奇認為:“雖然利率和股市之間確實存在著微妙的相互聯繫,我卻不信誰能用金融規律來提前說明利率的變化方向。相信成功得來不易,而且從小培養下一代成功緻富的觀念的人,才是掌握命運、掌握財富,信奉智慧的人。”

第三,不相信數學分析。彼得·林奇認為:“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對於那些受到呆板的數量分析訓練的人,處處都會遇到不利因素,如果可以通過數學分析來確定選擇什麼樣的股票的話,還不如用電腦算命。選擇股票的決策不是通過數學做出的,你在股市上需要的全部數學知識是你上小學四年級就學會了的。”

最後,不相信投資天賦。彼得·林奇說過:“在股票選擇方面,沒有世襲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認為別人生來就是股票投資人,而把自己的失利歸咎為天生愚笨。我的成長曆程說明,事實並非如此。在我的搖籃上並沒有吊著股票行情收錄機,我長乳牙時也沒有咬過股市交易記錄單,這與人們所傳貝利嬰兒時期就會反彈足球的早慧截然相反。”

在熊市,彼得·林奇認為作股票需要有信念。如果你中意股票隨其他的股票一起下跌了,要乘機買入。他同時提出了三個建議:

第一,不要恐慌而全部賤價拋出。

第二,對好公司股票要有堅定持有的勇氣。

第三,要敢於低價買入好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認為“股市下跌就像科羅拉多一月的暴風雨一樣平常,如果你有準備,它並不能傷害你,下跌正是好機會,去撿那些慌忙逃離風暴的投資者丟下的廉價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