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三位大师教你如何应对股市暴跌

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三位大师教你如何应对股市暴跌

大跌大喜,这是巴菲特说的一句话。大跌让好公司、好股票变得很便宜,他可以用很低的价钱买到好东西,就像超市打折的时候我们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我们想买的好东西一样。在熊市,巴菲特会兴奋得一塌糊涂。1967、1968、1969三年美国开始一波大牛市,股市首次突破1000点时,巴菲特反而非常忧伤。

巴菲特在他投资生涯当中经历过数次大跌,他都能在股市远远没有达到顶点,就选择了退出。到熊市大跌时巴菲特早就准备好满满的现金了,任何时候他就像一个把弹药准备足足的猎手,就等着大象出现,一旦大象出来了就一枪。

散户认为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认为长期持有就是不管拿什么股票,只要拿到一定年限就有出头之日,其实在巴菲特的理念中这种理念是不存在的。巴菲特很多时候不是在做股票是在做公司,他成为很多公司的长期持有者,拥有的股份足以变成一个长期股东,他也参与到公司的经营过程,还给予一些公司经营建议。

牛市要反贪极早抛出,熊市要反恐要敢去抄底,就是说敢反贪,能及早退出,之后才敢抄底。关键是很多人很难做到既反贪又反恐,而巴菲特都做到了。

2007年10月,当中国股市一片火热的时候,巴菲特曾表示,泡沫化已经出现。他连续8次抛售手中持有的中石油股票,最终以旁观者的姿态迎来了泡沫的破裂,并伺机选择更具投资价值的低价股票进行下一步计划。因此不少人认为,在全球股市竞相跌落的时候,巴菲特的存在特别有意义。

“在熊市,巴菲特会兴奋得一塌糊涂。”一位对巴菲特深有研究的学者说,这种目光长远的投资战略,并不是投机的把戏。”

“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这是理性的巴菲特所遵循的原则。

巴菲特在熊市做什么?

巴菲特在牛市时候,觉得股票已经明显高估,会把大部分股票抛出去,这时候他很闲,因为找不到被低估便宜的股票,但是到熊市反而特别忙。在熊市,巴菲特会兴奋得一塌糊涂。巴菲特1956年开始做私募基金,到1966年赚了11.5倍,大盘十年才涨了一倍多。十年之后,从1967、1968、1969这三年开始,美国开始一波大牛市,美国股市首次突破1000点时,那时候巴菲特反而非常忧伤。

如何成功从熊市出逃?

巴菲特买股票与普通人购物是一样的,他买股票就像去超市购物,商品打折了,就冲进去大买一番,股市越跌打折也越多。

巴菲特在他投资生涯当中经历过四次大跌,1970年大跌、1973~1974年大跌,2000年网络泡沫以及这次的次贷风波,他都能在股市远远没有达到顶点,就选择了退出。到熊市大跌时巴菲特早就准备好满满的现金了,任何时候他就像一个把弹药准备足足的猎手,就等着大象出现,一旦大象出来了就一枪。

巴菲特不会等到大象肥得流油的时候再出手,比如1970年大跌,1969年就清仓了,1973到1974年那次大跌,三年之前他就已经空仓了。除了1969年基本是空仓,其他三次都不是。为了等待一个熊市来临,他会攒几年的现金,就等着大跌的来临,巴菲特有非常多的现金。

只有极少数股票巴菲特是死了也不卖,就像1987年大跌之前,他把所有股票都清仓了,就留下三只股票,华盛顿邮报、黑客保险,还有一个就是大都会ABC。

价值投资的区别

散户认为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认为长期持有就是不管拿什么股票,只要拿到一定年限就有出头之日,其实在巴菲特的理念中这种理念是不存在的。很多时候巴菲特不是在做股票是在做公司,他成为很多公司的长期持有者,拥有的股份足以变成一个长期股东,他也参与到公司的经营过程,还给予一些公司经营建议,这是散户做不到的。

巴菲特坚决不住纽约,而居住在自己的老家——美国中部内罗拉加斯州,相当于中国贵州、河南的一个小城市,城市人口只有40万。他这样做为的目的就是远离市场,保持独立和清醒的头脑。巴菲特说,天天在嘈杂的市场里,想要依靠巨大的定力免受市场诱惑是很困难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市隔绝,但不是与世界隔绝。这是噪音理论,噪音太强了会影响自己的思想,其实巴菲特也是人,如果把巴菲特放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也有可能会做错。

巴菲特选股的标准

第一是公司长期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业务一流。第二点公司管理非常优秀,管理一流。第三点就是公司业绩非常突出,远远超出市场平均水平,业绩一流。同时具备这三点,巴菲特才会选择,而且他买这种公司的时候,一定等到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时候。

巴菲特会割肉吗?

巴菲特买入股票很少割肉,也不是等赚了才走。他极少去选股,做了52年投资,选的股票只有22只,重仓股一共才有7只,差不多7年才能选出一只重仓股票。可以说效率很低,但是一旦选中巴菲特就会投很多钱在股票上,当然也会赚很多,而且他的重仓股票投资无一失误,而且每个都非常成功,为什么呢?巴菲特认为投资的关键是避免重大的错误,这有点像我们人生,人生关键的时候只有几步,只要这几步不走错就行了,巴菲特认为选对重仓股就可以了,50%、60%的资金投的股票都对了,剩下10%、20%稍微错一点没有关系,所以说巴菲特不需要割肉,因为要避免割肉、避免亏损的最好办法就是根本不犯错误。

巴菲特哪点最值得学习?

大跌大喜,这是巴菲特说的一句话,大跌让好公司、好股票变得很便宜,他可以用很低的价钱买到好东西,就像超市打折的时候我们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我们想买的好东西一样。

保护自己,熊市中间刀子要快,不要等到割不动的时候再去割,割完之后要学会把自己保护起来,不要经常的参与市场,更多的是要休息。有一点一定要去学习,不管什么时候要调节自己,让自己去休息。

熊市之中,系统风险似乎埋伏在丛林中的黑熊,市场中随时有“熊出没”的风险,因而,我们不热衷于猜想反弹能到达什么点位,下跌的目标位在哪里。实践上,熊市中试图在稍纵即逝的反弹股票行情中投机盈利无异于火中取栗,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很不值得,很多人都有过投机不成反而被深套的阅历

乔治·索罗斯

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三位大师教你如何应对股市暴跌

活下来,一切好谈

1987年,索罗斯判断失误使他受到重创,他并没有执迷自己的判断而是立刻认赔出场。他的原则是:先求生存,再求致富。所以虽然这次投资失败,但全年的基金表现仍有14%的盈余,也为他留下日后大战的筹码,也才有日后“让英格兰银行破产者”的封号。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的导论中说:如果我必须就我的实务技巧做个总评,我会选择一个词:存活。

招数2:市场,我永远不相信你

招数3:冒险不是忽略风险

招数4:亲自了解而不是道听途说

“相信偏差”反应了索罗斯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不仅认为市场总是错的,而且相信自己的判断也常常存在缺陷。多数人愿意分析正确,投资合理,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误。索罗斯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在《开放社会》一书中写道,“我在发现错误中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在《索罗斯谈索罗斯》一书中,他继续解释说,“对于其他人来说,犯错是羞耻的渊薮,而对我来说,意识到我的错误是骄傲的源泉。我们一旦意识到人类在认识事物方面存在缺陷,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正我们的错误。”

彼得·林奇

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三位大师教你如何应对股市暴跌

第一,不迷信各种理论。彼得·林奇认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听到公鸡叫后看见太阳升起,于是认为太阳之所以升起是由于公鸡打鸣。今天,鸡叫如故。但是每天为解释股市上涨的原因及影响的新论点,却总让人困惑不已。每当我听到此类理论,我总是想起那打鸣的公鸡。”

第二,不过于依赖预测。彼得·林奇认为:“虽然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我却不信谁能用金融规律来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相信成功得来不易,而且从小培养下一代成功致富的观念的人,才是掌握命运、掌握财富,信奉智慧的人。”

第三,不相信数学分析。彼得·林奇认为:“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对于那些受到呆板的数量分析训练的人,处处都会遇到不利因素,如果可以通过数学分析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的话,还不如用电脑算命。选择股票的决策不是通过数学做出的,你在股市上需要的全部数学知识是你上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了的。”

最后,不相信投资天赋。彼得·林奇说过:“在股票选择方面,没有世袭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认为别人生来就是股票投资人,而把自己的失利归咎为天生愚笨。我的成长历程说明,事实并非如此。在我的摇篮上并没有吊着股票行情收录机,我长乳牙时也没有咬过股市交易记录单,这与人们所传贝利婴儿时期就会反弹足球的早慧截然相反。”

在熊市,彼得·林奇认为作股票需要有信念。如果你中意股票随其他的股票一起下跌了,要乘机买入。他同时提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不要恐慌而全部贱价抛出。

第二,对好公司股票要有坚定持有的勇气。

第三,要敢于低价买入好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认为“股市下跌就像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雨一样平常,如果你有准备,它并不能伤害你,下跌正是好机会,去捡那些慌忙逃离风暴的投资者丢下的廉价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