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裴艷玲不能立派

為什麼說裴豔玲不能立派

在我的文章《邯鄲豫劇:有東風,無北派》的文章中,曾經提到了要想成立戲曲藝術流派應具備的一些條件:

1、首先該戲曲藝術流派要有區別於其他流派的鮮明的特徵。唱腔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辨識度要高,觀眾一聽唱腔就知道是哪個流派。也就是說,戲曲的流派主要是以唱腔來劃分的,每個流派都有自己鮮明的唱腔特色。

2、每個戲曲流派都有大師級的代表人物,在全國或者豫劇屆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這種知名度有時候是跨越了戲曲圈或者至少跨越了本劇種的小圈子的。

3、每個戲曲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這些代表劇目很多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4、每個戲曲流派都有廣為流傳的經典唱段。

5、要有大批的傳人。流派沒有傳人是無法傳承,無法成派的。要想成為流派,必須有大批的優秀的傳人,來繼承和發展流派。

反觀戲曲大師裴豔玲,先說她在唱河北梆子的階段,成立流派的前四個條件基本都具備了。首先,裴豔玲老師的河北梆子是非常有自己特色的,當然要想成派裴豔玲自己作為代表人物是當之無愧的,而且裴老師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河北梆子和京劇屆。在代表劇目上,裴老師在河北梆子中有《鍾馗》、《寶蓮燈》、《南北合》等。在流行唱段方面,主演成就也還是在河北梆子方面,有一些唱段還算流行。但是說到傳人,裴豔玲老師別說有大批的傳人了,可以說連一個合格的傳人都沒有。前段時間看《角兒來了》裴豔玲老師那期,裴老師的幾個弟子出來了幾個,可以說沒有一個能夠稱得上合格的。有一個朋友開玩笑說:“裴豔玲的徒弟,都是既開不了花,也結不了果的主。”說得很形象也很恰當。再好的藝術家,沒有傳人,沒有人傳承你的藝術,也成不了流派。河北梆子劇院的吳桂雲老師倒是傳承了裴豔玲的藝術,卻不是裴豔玲的徒弟。而且據說裴豔玲對吳桂雲非常不感冒,有一次吳桂雲掂著東西去登門拜訪,裴豔玲卻將其拒之門外了。

綜上所述,雖然裴豔玲老師的藝術水平很高,但是致命的缺點是沒有合適的傳人,所以無法成為流派。

還有一個問題是,裴豔玲唱了幾十年的河北梆子,又改回了京劇,現在如果立派,到底是立一個河北梆子流派呢,還是立一個京劇流派?立一個河北梆子流派吧,她現在不唱河北梆子了。立一個京劇流派吧,好像裴老師在京劇方面沒有什麼創造,所以,還是立不成流派。

為什麼說裴豔玲不能立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