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南橋的徐文才,異鄉奮鬥30年,如今在南方開批發市場

天下菜園百萬畝,

蘭陵商團遍江南。

從小商小販式的賣菜,到架起一條物流大通道,30多萬蘭陵人傳奇般地從農村席捲城市,牢牢佔據了以大上海為主的江南蔬菜市場。作為80年代初最早一批外出打拼的蘭陵人,徐文才從起初蔬菜批發市場被動的參與者,搖身一變成為市場的創建者,他用努力與堅持書寫成功,用情懷訴說鄉情與感動。

9月中旬,蘭陵縣秋意漸濃,記者一行四人驅車歷經6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抵達相距500公里之外的蘇州崑山,這裡天氣依舊悶熱,還下起了小雨。

厲害!南橋的徐文才,異鄉奮鬥30年,如今在南方開批發市場


聽說蘭陵老家來人,徐文才顯得特別高興,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了我們的採訪。熱情爽朗的性格,加之樸實的鄉音,讓我們倍感親切,沒了距離感,採訪變成了一次快樂地拉家常。

據瞭解,徐文才是蘭陵縣南橋鎮人,30多年前他是第一批下江南的蘭陵人,“當時還是個小夥子,南下的人還不多,在第一批人的帶領和指引下,後來越來越多的蘭陵人來到江南,現在,在江南基本上有菜市場的地方就有蘭陵人,佔到80%以上,甚至達到90%”,平時話不多的徐文才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80年代初便來到江南打工創業,和那時候的大多數蘭陵人一樣,過著“打工販菜賣蒜姜,一摞煎餅到南方”的苦日子。“那個時候,主要在上海曹安市場賣大蒜、大姜,咱們蒼山大蒜、大姜口感好,很受市民認可,但是交通不方便,主要靠排車、輪船等交通工具運輸姜蒜,困難可想而知。雖然這樣,第一批下江南的蘭陵人硬是靠雙腿把市場闖了出來。1992年,上海曹安市場掛牌開張,徐文才和許多老鄉一起來到這裡,從事蔬菜等農副產品經營,這也造就了當時上海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這個市場的輝煌成就了好多的老家經營戶,對山東的蔬菜也是很大的幫助,當然對上海也是起了很大的幫助,做出了巨大貢獻”,談起最初南下創業的經歷,徐文才如是說。

徐文才賣大蒜、大姜嚐到甜頭後,慢慢開始賣各種蔬菜、禽蛋、肉類、乾貨等,甚至參與市場管理領域,憑藉自己的堅持和努力,生意也越做越好,並逐漸在上海立住了腳跟,但好景不長,2013年初,為了配合區域內產業升級,上海曹安市場被迫關停,幾千家經營戶沒了去處,而這時,有著一些農貿市場管理經驗的徐文才站了出來,他和幾位合夥人在江蘇省崑山市開辦了奚強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厲害!南橋的徐文才,異鄉奮鬥30年,如今在南方開批發市場


據徐文才介紹,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昆北路的奚強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佔地80餘畝,投資總額1.2億元,於2013年年底開始營業,主營農副產品批發,兼營農副產品零售,是崑山市第二大批發市場。這個市場每天滿足著周邊一百多萬人口的飲食供應。無論清晨還是日暮,這裡都是人聲鼎沸、車流如潮,一派繁忙的交易場面。

“開辦市場一個產生效益,第二個重要的目的也是為老鄉親戚朋友提供方便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過來經營,現有各類經營商戶700餘戶。蘭陵人有500家左右,80%都是老鄉在此經營”,徐文才如是說。

“曹安市場被拆掉以後我們這些蘭陵人沒地方去了,有部分人找了好幾個市場效益不是很好,後來聽說徐總開了一家市場,我們很多人就直奔他過來了,感覺還是跟著他幹心裡踏實放心!”江蘇奚強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副總經理徐會軍說道。

“徐總在上海比較有名望,做市場管理的,好多蘭陵人都是奔他來的,之前誰也沒來過崑山,也不知道崑山生意怎麼做”,市場經營戶蘭陵老鄉張新軍如是說。

有了老鄉們的信任,這給了徐文才十足的信心,但開辦市場並非易事,空有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無疑需要過硬的產品和正確的經營之道。

徐文才說,咱這個市場是2013年12月18開業,當時也是承受了重重壓力,市場真正好轉是需要一個培育期,馬上就紅火不太現實。所以當時我們採取了很多手段,比如補貼,你到我這來,會根據營業額給你補貼。第二個崑山市民過來消費我給發抵用券,剛開始我也費了好多頭腦,費不少心思。

厲害!南橋的徐文才,異鄉奮鬥30年,如今在南方開批發市場


採訪的那天恰巧碰到徐文才給員工開會,關於農貿市場管理,徐文才講的也是頭頭是道,“第一,徹底杜絕市場三合一現象,同時每個經營戶要把滅火器安裝到位,政府要求的很嚴,我們要積極配合好政府;第二,目前中央文明創建督察組正在崑山,環境衛生問題是重中之重,各經營戶一定要把衛生打掃乾淨,負責環境衛生這塊的小張一定要監管到位;第三個,食品安全問題,一定要長抓不懈,關係到崑山市民最基本的生活”,徐文才告訴記者,為確保市場較好地運營,每週要至少開一次這樣的會議。

從一開始生薑大蒜到賣各種蔬菜,到參與市場管理,再到擔任江蘇奚強農貿公司的總經理。這一路走來,徐文才吃過苦,受過累,流過汗。讓他堅持下來的不只是為了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更多的是一個蘭陵人的責任和擔當。

“自己一個人富了不算富,讓更多的老鄉也一起富起來算是真正的富起來”,徐文才是這麼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據瞭解,在江蘇崑山奚強農貿市場中,獲得過徐文才幫助的人有很多很多,從事蔬菜經營的陳石成就是其中一位。

據介紹,陳石成,今年35歲,也是一名蘭陵人,13歲那年放鞭炮炸掉了一隻手,身體上的缺陷沒能讓樂觀堅強的陳石成氣餒,出於對生活的熱愛,他辛勤工作,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而這一切都被老大哥徐文才看在眼裡,從曹安市場到奚強市場,徐文才都對這個小兄弟關愛有加。

記者在徐文才的帶領下來到陳石成的攤位前,只見這裡生意異常火爆,“黃瓜50斤,西紅柿30斤,大蒜20斤,總共241元元錢……”,一溜煙的功夫就成交了一單,

“俺來崑山有四個年頭了,最初,大概在2006年去上海曹安市場從事蔬菜經營,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曹安市場被迫關閉,然後輾轉常州、蘇州等地幹了一段時間,經營狀況都不理想,接著打電話給徐總,徐總得知後,讓我放心來這邊,他為人特別仗義,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關照,我們是殘疾人,先是免掉了半年的攤位費,現在是每年免一萬攤位費。像我這個攤位,每天銷售額都在在1萬多,好的時候可以達到2萬,一年下來能淨賺五六十萬呢”,陳石成高興的告訴記者。

“俺還在崑山買了大房子和轎車,日子越過越紅火,房子買的時候7000多,現在值20000啦,也算是在這定居了,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呢!”,陳石成緊接著說。

在徐文才的幫助與帶動下,市場裡越來越多的蘭陵人在崑山這個排名第一的全國百強縣站穩了腳跟。對於今後,徐文才打算再流轉土地100畝,作為2期項目開發,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蘭陵人加入到奚強這個大家庭,用鄉情推動家鄉發展。

“我們是在蘭陵走出來的人,內心想著蘭陵的蔬菜農產品發展規模越大,有前途才好,想著蘭陵蔬菜要做大做強,要更好”,徐文才如是說。

在江南大市場裡成長起來的蘭陵人的創業經歷幾乎是相似的,每個人身上都是一部闖市場的風雨史,他們用自己的成功給蘭陵人作出了榜樣,也為蘭陵在江南乃至全國,都打出了一道金字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