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南桥的徐文才,异乡奋斗30年,如今在南方开批发市场

天下菜园百万亩,

兰陵商团遍江南。

从小商小贩式的卖菜,到架起一条物流大通道,30多万兰陵人传奇般地从农村席卷城市,牢牢占据了以大上海为主的江南蔬菜市场。作为80年代初最早一批外出打拼的兰陵人,徐文才从起初蔬菜批发市场被动的参与者,摇身一变成为市场的创建者,他用努力与坚持书写成功,用情怀诉说乡情与感动。

9月中旬,兰陵县秋意渐浓,记者一行四人驱车历经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相距500公里之外的苏州昆山,这里天气依旧闷热,还下起了小雨。

厉害!南桥的徐文才,异乡奋斗30年,如今在南方开批发市场


听说兰陵老家来人,徐文才显得特别高兴,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热情爽朗的性格,加之朴实的乡音,让我们倍感亲切,没了距离感,采访变成了一次快乐地拉家常。

据了解,徐文才是兰陵县南桥镇人,30多年前他是第一批下江南的兰陵人,“当时还是个小伙子,南下的人还不多,在第一批人的带领和指引下,后来越来越多的兰陵人来到江南,现在,在江南基本上有菜市场的地方就有兰陵人,占到80%以上,甚至达到90%”,平时话不多的徐文才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80年代初便来到江南打工创业,和那时候的大多数兰陵人一样,过着“打工贩菜卖蒜姜,一摞煎饼到南方”的苦日子。“那个时候,主要在上海曹安市场卖大蒜、大姜,咱们苍山大蒜、大姜口感好,很受市民认可,但是交通不方便,主要靠排车、轮船等交通工具运输姜蒜,困难可想而知。虽然这样,第一批下江南的兰陵人硬是靠双腿把市场闯了出来。1992年,上海曹安市场挂牌开张,徐文才和许多老乡一起来到这里,从事蔬菜等农副产品经营,这也造就了当时上海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这个市场的辉煌成就了好多的老家经营户,对山东的蔬菜也是很大的帮助,当然对上海也是起了很大的帮助,做出了巨大贡献”,谈起最初南下创业的经历,徐文才如是说。

徐文才卖大蒜、大姜尝到甜头后,慢慢开始卖各种蔬菜、禽蛋、肉类、干货等,甚至参与市场管理领域,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生意也越做越好,并逐渐在上海立住了脚跟,但好景不长,2013年初,为了配合区域内产业升级,上海曹安市场被迫关停,几千家经营户没了去处,而这时,有着一些农贸市场管理经验的徐文才站了出来,他和几位合伙人在江苏省昆山市开办了奚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厉害!南桥的徐文才,异乡奋斗30年,如今在南方开批发市场


据徐文才介绍,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昆北路的奚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占地80余亩,投资总额1.2亿元,于2013年年底开始营业,主营农副产品批发,兼营农副产品零售,是昆山市第二大批发市场。这个市场每天满足着周边一百多万人口的饮食供应。无论清晨还是日暮,这里都是人声鼎沸、车流如潮,一派繁忙的交易场面。

“开办市场一个产生效益,第二个重要的目的也是为老乡亲戚朋友提供方便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过来经营,现有各类经营商户700余户。兰陵人有500家左右,80%都是老乡在此经营”,徐文才如是说。

“曹安市场被拆掉以后我们这些兰陵人没地方去了,有部分人找了好几个市场效益不是很好,后来听说徐总开了一家市场,我们很多人就直奔他过来了,感觉还是跟着他干心里踏实放心!”江苏奚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副总经理徐会军说道。

“徐总在上海比较有名望,做市场管理的,好多兰陵人都是奔他来的,之前谁也没来过昆山,也不知道昆山生意怎么做”,市场经营户兰陵老乡张新军如是说。

有了老乡们的信任,这给了徐文才十足的信心,但开办市场并非易事,空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疑需要过硬的产品和正确的经营之道。

徐文才说,咱这个市场是2013年12月18开业,当时也是承受了重重压力,市场真正好转是需要一个培育期,马上就红火不太现实。所以当时我们采取了很多手段,比如补贴,你到我这来,会根据营业额给你补贴。第二个昆山市民过来消费我给发抵用券,刚开始我也费了好多头脑,费不少心思。

厉害!南桥的徐文才,异乡奋斗30年,如今在南方开批发市场


采访的那天恰巧碰到徐文才给员工开会,关于农贸市场管理,徐文才讲的也是头头是道,“第一,彻底杜绝市场三合一现象,同时每个经营户要把灭火器安装到位,政府要求的很严,我们要积极配合好政府;第二,目前中央文明创建督察组正在昆山,环境卫生问题是重中之重,各经营户一定要把卫生打扫干净,负责环境卫生这块的小张一定要监管到位;第三个,食品安全问题,一定要长抓不懈,关系到昆山市民最基本的生活”,徐文才告诉记者,为确保市场较好地运营,每周要至少开一次这样的会议。

从一开始生姜大蒜到卖各种蔬菜,到参与市场管理,再到担任江苏奚强农贸公司的总经理。这一路走来,徐文才吃过苦,受过累,流过汗。让他坚持下来的不只是为了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更多的是一个兰陵人的责任和担当。

“自己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让更多的老乡也一起富起来算是真正的富起来”,徐文才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据了解,在江苏昆山奚强农贸市场中,获得过徐文才帮助的人有很多很多,从事蔬菜经营的陈石成就是其中一位。

据介绍,陈石成,今年35岁,也是一名兰陵人,13岁那年放鞭炮炸掉了一只手,身体上的缺陷没能让乐观坚强的陈石成气馁,出于对生活的热爱,他辛勤工作,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这一切都被老大哥徐文才看在眼里,从曹安市场到奚强市场,徐文才都对这个小兄弟关爱有加。

记者在徐文才的带领下来到陈石成的摊位前,只见这里生意异常火爆,“黄瓜50斤,西红柿30斤,大蒜20斤,总共241元元钱……”,一溜烟的功夫就成交了一单,

“俺来昆山有四个年头了,最初,大概在2006年去上海曹安市场从事蔬菜经营,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曹安市场被迫关闭,然后辗转常州、苏州等地干了一段时间,经营状况都不理想,接着打电话给徐总,徐总得知后,让我放心来这边,他为人特别仗义,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关照,我们是残疾人,先是免掉了半年的摊位费,现在是每年免一万摊位费。像我这个摊位,每天销售额都在在1万多,好的时候可以达到2万,一年下来能净赚五六十万呢”,陈石成高兴的告诉记者。

“俺还在昆山买了大房子和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房子买的时候7000多,现在值20000啦,也算是在这定居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呢!”,陈石成紧接着说。

在徐文才的帮助与带动下,市场里越来越多的兰陵人在昆山这个排名第一的全国百强县站稳了脚跟。对于今后,徐文才打算再流转土地100亩,作为2期项目开发,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兰陵人加入到奚强这个大家庭,用乡情推动家乡发展。

“我们是在兰陵走出来的人,内心想着兰陵的蔬菜农产品发展规模越大,有前途才好,想着兰陵蔬菜要做大做强,要更好”,徐文才如是说。

在江南大市场里成长起来的兰陵人的创业经历几乎是相似的,每个人身上都是一部闯市场的风雨史,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给兰陵人作出了榜样,也为兰陵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打出了一道金字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