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资本杨歌:每个人都看得懂你,你得多平凡

星瀚资本杨歌:每个人都看得懂你,你得多平凡

一家GP如何才能穿越行业周期,成为顶级机构?

出类GP系列人物报道 004篇

文 | 潘艳艳

采访 | 潘艳艳、冯玉娟

6月14日下午两点半,杨歌坐在浦东工商行政管理局一角的圆桌上吃着快餐,桌子对面坐着鲜世纪创始人廖川,两个人利用中午的时间短暂的碰了个面。与此同时,杨歌也在远程和龙龙蛋创始人祁建华一起处理龙龙蛋投后会议的相关事宜。在见到出类记者后,杨歌立即擦了擦嘴,飞速地收拾桌子,招呼记者入座。

“不好意思让你们奔波了,时间有点赶,不然咱们加快语速开聊?”简短的寒暄后,杨歌直奔主题,一个小时后他还要参加一场培训活动。

此时,距离他创立星瀚已经过去三年多,如同精密齿轮般运转的生活已经持续了1000多个日夜。“我有一个7×8的表格,每天分为8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为一个半小时,平常一个半小时内要看两个项目,一个投后。机构成员都是向我助理要时间,按照优先顺序往里面填充。”杨歌语速飞快、声调有力。

成立近四年,星瀚资本投资了铅笔道、鲲云科技、时代农信、甲加由、鲜世纪、旷盛文化、心上、皮皮鲁、亿幕、V.Fine、德师傅、科百科技等为代表的30余个项目。

对杨歌的好奇,停留在他如何理性的克制自己的投资欲望,在创业红海里做到精准射击,其策略体系能否支撑星瀚资本穿越时间周期,逐步成为顶级机构?

在一个小时的谈话期间里,杨歌多次在三个手机之间来回切换,迅速简短的查看、回复消息。但这几乎没影响到他的思辨能力,他总能在记者问完之后第一时间给出真诚、详尽的回答。

我不投不代表我不看,投得晚不代表我不懂

2017年,杨歌在张江985平台结束课程后,被其平台负责人拉住:“杨总,给你推荐一个项目叫鲲云科技,我平时不给你推荐项目,就给你推荐这一个,这项目也是人工智能背景的。”

“看完项目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很喜欢,既有科技价值,又有商业价值,而且技术、理念都是很过关的。”杨歌毫不掩饰对于鲲云科技的欣赏,更让他惊叹的是,鲲云科技创始人牛昕宇在公司只占据了10%的股份,“很高风亮节的一个人,这是非常少见的。”

但面对心动的项目,杨歌有些担忧,“我害怕自己太过于喜欢这个项目而掩盖了自己的判断。”为了不产生价值偏差,杨歌充分听取了其他合伙人及同事的意见,结果星瀚资本内部全票通过,这让杨歌觉得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星瀚资本投资总监魏坤透露,“在大家都赞同投资后,杨总反而产生了一些疑虑。”

“不只是鲲云科技,任何一个团队只有技术和强大的背景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具有强烈的商业能力,就是说从技术到产品到营销再到市场,这个过程能落地,能见到钱。”杨歌把这些归结为四个意识,即资本意识、品牌意识、运营管理意识以及前沿意识。经过一周左右的考察,星瀚资本决定出手。

星瀚资本杨歌:每个人都看得懂你,你得多平凡

杨歌“挑剔”的风格无疑也在影响着机构出手的速度,从2017年开始,星瀚资本投资的频率相对以往有所降低,杨歌总结于“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而针对2016年的风口——新零售以及今年火热的区块链和小程序,星瀚资本也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杨歌的解释是小程序和新零售都是阶段性的产物,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非要硬把它搞成一个大行业,那里面就会产生很多泡沫。”

在丰厚资本联合创始人吴智勇看来,“星瀚资本的打法是点射型,对项目都是精准射击,不会盲目扫射。这其实和杨歌不无关系。”2016年,互联网、O2O相关的风口正盛。杨歌反而认为这不是投资的绝佳机会,大家都追的风口不一定能赚钱,“我一贯的理念是不愿意炒作风口,还是要踏踏实实去做。”

与此同时,杨歌观察到民生的根本——农业一直鲜有人注意,他觉得如果能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结合,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国家主张PPP和政府引导资金带动产业基金的政策更加坚定了杨歌的想法。他找到了农业供应链项目甲加由创始人王灵光,王灵光出生乡村,家里三代都是农户,对于农业种植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身为农商学的博士,王灵光善于运用商业管理、技术管理等方法对行业进行整合。

“其实,投的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他们做的非常成功,估值2年翻了30多倍。”

“在当时大家都扎堆垂直电商、智能硬件的领域时,杨总却抱着对于普世价值的追求,敢于投资相对冷门的农业项目,这也是我敬佩杨总的一个点。”魏坤说。

英诺天使合伙人王晟与杨歌相识多年,在他看来,杨歌这种克制自己欲望,注重价值的投资方式是少之又少,“投资人在约束自己、克制自己投资冲动的时候内心其实是挣扎的,更是痛苦的,但是杨歌做到了。”

“我不投不代表我不看,投得晚不代表我不懂。就以区块链为例,你知道火热但没研究清楚就决定投,这叫投机行为,只有在研究透彻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以及结构等众多因素之后的投资才是有价值的投资。”杨歌认为,只有这样,机遇来了,你才知道这是一个机遇,你也能认识到30分和100分的机遇的区别。

你要当亲生孩子一样去带

2018年2月份某天晚上九点左右,杨歌快速走出虹桥T2航站楼附近的麦当劳,一路小跑赶上飞机,原本约定与祁建华20分钟的沟通时间在不知不觉之间变成了一个多小时。但后续的过程并没有祁建华预想中的顺利,“除了杨总,我后来还见了星瀚其他五位成员,可能他们内部觉得我们团队太年轻了。”

针对这个刚成立没多久的项目以及它的未来的发展潜力如何,星瀚内部有些疑虑,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对龙龙蛋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业绩增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杨歌坦诚的说道。

祁建华接受了这个条件,“其实在这期间还有其他人愿意出资,但是我们拒绝了。星瀚在投后方面,不管是资金还是资源的对接都是很到位的,在我看来星瀚是最合适的伙伴,所以我宁可等一等。”

杨歌后来的行为证明了祁建华的判断。4月底,杨歌拨通了祁建华电话,商量接下来投资的事宜。除注入资金之外,杨歌还直接拉出自己手上的资源让祁建华去建立联系,例如自己之前投过的餐饮公司、供应链公司、农业公司等。

“我们都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祁建华说,在工商变更甚至投资之前就开放资源,这并不是每一个投资人都能做到的。

这种重投后的管理风格早期就在杨歌身上体现出来。甲加由初创时,王灵光对“标准化,流程化”等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这在杨歌看来是很有必要的,“美国的农业生产早已开始推行自动化和智能化,但我们还处于供应链整改的过程中。”杨歌认为,甲加由做的正是用现代化农业的概念来规范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

“投后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你既然投了,你就要管它,而且要当亲生孩子一样去带。”杨歌认为,投资是可以靠个人的认知解决的,而管则需要依靠人性,需要你花大量的时间去影响它,“就像铅笔道,我们只占据了较少的股份,但他们每个月都会和我一起讨论接下来的方向和战略。”

You are on the right way

2012年,处于上升阶段的杨歌选择离开大江投资,但接下来去哪里,杨歌却没想好。彼时,一位韩国天使投资人察觉到了杨歌的迷茫,并对其说了一句“You are on the right way”。这句话让杨歌猛然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选择依旧是创投,“那我就按照这个方向去Setup自己,果然一年多以后,我就遇到很多人愿意投资我。”

2014年,人民币基金纷纷崛起,杨歌顺势而为,决定成立星瀚资本,也在那年,杨歌认识了目前的星瀚其他的合伙人,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了。

星瀚资本杨歌:每个人都看得懂你,你得多平凡

星瀚资本成立后并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合伙人+员工”的模式,而是像创业公司一样成立市场部、运营部、投资部、综合投资部。在市场总监王梓看来,分部门工作是一个效率优化的过程,“大家各司其职,细分工作反而能更好的去配合主线投资业务的开展。”

但是,部门协作对于统一化管理的难度有着高标准,“对于创投机构而言,更大的弊端在于转换赛道时,团队成员面临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会根据市场变化切换管理模式,例如我们年初就切换为小组工作制,工作任务完结后再切换回来。”杨歌说,但类似游击战的切换是非常困难的,这个过程中大家会有不理解,可是必须要适应。

“你是一个很强势的人?”出类记者问道。

我比较强势,正因为知道自己强势,所以我非常希望放权。但放权的代价是什么,是短期错误,你只有承担短期错误的代价,大家才会迭代成长。”

2016年,魏坤在进入公司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凭着自己的爱好研究着农业领域。杨歌觉得这样下去会很局限,

投资最难判断的是人,投资人可以凭借着一套理论研究去看和初筛项目,可没办法深入去扶持项目落地。所以杨歌鼓励魏坤去看不同的行业,例如物流、供应链等。对魏坤来说,杨歌是老板,也是老师。

为了让魏坤更迅速的了解投后,杨歌把自己直接负责的云菜园交给魏坤去做管理。但魏坤很快就碰到问题,云菜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运营管理能力,这让没有太多运营经验的魏坤直接犯了难,“最后我只能找杨总寻求帮助。”

杨歌了解到情况后,给云菜园创始人熊彬打了一通电话,并约其在星瀚资本见面,本以为短暂的面聊变成了持续两周的投后会议。“杨总分析了云菜园当时所面临的困难,并结合他之前几次创业所总结出来的运营管理经验提出解决办法。”

此次事件让魏坤受益颇多,“这也是我从星瀚实习结束后,选择留下的原因之一,杨总会教授你很多东西,而且愿意留出机会给大家成长。”

今年第二季度,魏坤正式胜任投资总监。

“如果一个人成长速度很快,能力也很足,那合伙人的位置也可以是他的。”杨歌笑笑。

就在采访前一天,一个女孩做了一个令很多朋友不解的决定,放弃了月薪三四万的工作加入星瀚从投资经理做起。但在她看来,“星瀚更能让自己实现价值”。

V.Fine Music创始人李权曾向杨歌抱怨,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不理解自己。杨歌笑笑回答 :“哥们儿,每个人都看得懂你,你得多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