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醍天河路 造美食地標

琶醍天河路 造美食地标

在廣府廟會美食區現場,往來的人流絡繹不絕。(資料圖)

“去哪吃飯?”這一問題在未來將會更清晰。近日,廣州市商務委網站公示《廣州市餐飲業網點空間佈局專項規劃》草案。草案提到,將選取現狀4個已有一定發展基礎的餐飲集聚區打造成代表廣州走向世界的美食地標,包括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北京路惠福美食花街、西關美食帶、天河路美食區。

同時,近期將策劃7個重點建設項目,包括一江兩岸國際美食長廊、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園區改造升級、北京路老字號一條街二期、番禺大道五星商旅帶(廣州美食文化廣場)、廣州美食園改造升級、恩寧路—第十甫路—上下九老字號一條街、嶺南大觀園美食天地。一系列舉措將進一步擦亮“食在廣州”的招牌。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

目標: 2035年打造成世界美食之都

2017年,廣州市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達到1143.24億元,位居全國各城市第一位。據悉,廣州市現狀餐飲網點佈局總體較完善,是“食在廣州”的重要空間載體,“食在廣州”與“千年商都”相互支撐。

然而廣州餐飲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中,廣府粵菜還未與廣府文化充分融合,美食享受中的文化體驗不足。比如在成都的茶館、飯店,常出現川劇、評書等當地文化的表演節目,而廣州的餐飲業尚有欠缺;琶洲地區、天河智慧城等新興功能區,餐飲配套還不夠完善。

廣州餐飲定位為“世界美食之都”,草案中提到,近期目標(2020年)是打造成與中國香港、新加坡等亞洲一線城市比肩的、業態豐富、層次各異的知名美食城市。遠期發展目標(2035年)則是將廣州打造成與紐約、東京、巴黎等世界一線城市齊名的,傳統廣府粵菜與時尚國際餐飲薈萃、特色美食出眾與餐飲文化彰顯的世界美食之都。

佈局: 形成“核帶引領、點面網絡”佈局

草案中提到,將對現狀餐飲業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區呈單核心的佈局模式進行優化,與廣州建設新興功能區充分銜接,規劃形成“核帶引領、點面網絡”的餐飲業空間佈局結構。

其中“一核”指中心城區餐飲核心,結合中心城區餐飲老字號、歷史人文景觀、現代商業商務活動集中的特點,集中打造代表廣府和嶺南文化特色、支撐廣州建設國際商貿中心的全國知名、走向世界的餐飲品牌和美食地標。“一帶”指一江兩岸國際美食長廊,整合沿江餐飲資源,串聯珠江沿岸重要生態景觀節點、歷史文化街區、重點功能片區,發展濱水特色餐飲。

而點面網絡即分散佈局在全市域,與公共中心、交通節點、文化、旅遊、商業、居住等功能區融合佈局的餐飲企業、購物中心美食廣場、餐飲集聚區(含美食街),與廣州樞紐型網絡城市的空間結構銜接,支撐廣州建設世界美食之都。

打造4個美食地標

草案提到,將選取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北京路惠福美食花街、西關美食帶、天河路美食區打造成代表廣州走向世界的美食地標。

其中,完善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的餐飲、娛樂、休閒、文化創意、演藝活動等於一體的綜合功能,服務會展、電商等商務人士及國內外遊客;北京路惠福美食花街依託北京路商業功能區及花市、廟會等節事活動資源,促進餐飲與文化、旅遊、商業等產業聯動發展;重點發展西關美食帶的特色餐飲,依託荔灣湖、仁威廟等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推動傳統餐飲網點優化升級;增強天河路美食區的地標效應,藉助體育西、天河城等地鐵站店優勢,促進餐飲與商務、商業、旅遊、文化等產業聯動發展。

規劃47個餐飲集聚區

草案提出,規劃佈局47個餐飲集聚區,其中都會級10個,片區級37個。新增餐飲集聚區主要佈局在海珠、天河、黃埔、增城等區。同時,針對現狀27個集聚區,對其中16個餐飲集聚區進行提升工作,包括提升知名度、吸引力;豐富業態、菜系;舉辦節事活動,聚集人氣;開展微改造,改善交通、環境;與商務、商業、旅遊、居住等功能區融合發展。通過與城市更新結合,微改造植入特色餐飲;促進餐文旅商結合,豐富餐飲消費形式、提升影響力。

對6個餐飲集聚區進行擴展工作。合併部分餐飲集聚區,做大做強;推動部分餐飲集聚區擴建計劃。並調整5個餐飲集聚區。

一系列舉措擦亮“食在廣州”招牌

草案提到,廣州將打造餐文旅商結合的國際知名餐飲地標,打造一個廣州老字號餐飲集聚區,匯聚廣州酒家、陶陶居、蓮香樓等廣州、廣東省、中華老字號及一批經營多年獲得老廣認可的“民間老字號”。

將廣州國際美食節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相結合,融合餐飲、旅遊、文化、商業等多要素,打造成廣州的又一城市名片。

以“食在廣州”的優勢,打造一條集旅遊休閒與美食享受於一體的旅遊精品路線,包括北京路、上下九、花城廣場等。

整合各區已有的旅遊地圖、美食地圖內容,繪製廣州市美食地圖,編制廣州市美食畫冊。

每年組織評選“名店”“名菜”“名點”“名手信”“名廚”“五名”稱號。

加強餐飲業人才培養,構建學校教育、企業培訓、名廚帶徒等三管齊下的餐飲人才培養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