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飛機的試飛久嗎?波音、空客的新飛機試飛不久就量產了嗎?爲什麼?

輝哥151805843


民航飛機的研發無論是國內研製的,還是國外的波音或者空客,都是需要按照嚴格的工程技術要求和民航管理部門適航證試飛要求開展工作的,時間方面耗時方面同波音或者空客相比還有一定的差異性,畢竟對於國內而言,研發大型商業噴氣式客機也是起步階段,而波音公司已經有50多年的技術積累了。

美國波音公司1989年確定研發雙發遠程寬體客機波音777,首架波音777-200型(波音777-100型未量產)下線時間是1994年6月,研發耗時了5年時間,在此之後進行取證飛行(適航證),耗時僅一年時間,也就說波音公司耗時六年就完成了波音777這樣的大型寬體客機研發,開始進入到商業化批量生產,交付客戶。

在這之後,波音777推出了777-200ER(增程型)、200LR(遠程型)、300、300ER等改進型,研發時間和試飛耗時就比較短了,加上取證時間不過2年,就可以交付客戶了,畢竟已經有波音777-200型打好基礎了。

國內商飛在研發919之前,研發過ARJ21練過手,ARJ-21屬於噴氣式支線客機,最大商載90人,這款飛機從2002年開始啟動研發,首架飛機於2007年12月21日下線,並於2008年11月28日首飛成功,前後耗時近六年時間。不過直到2014年才獲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適航證,距離啟動項目的時間已經過去12年了,而一年之後的2015年,首架ARJ-700型客機才交付成都航空投入商業運營。

ARJ21-700型可是商載只有90人的支線噴氣式客機,中國商飛耗時13年才讓其投入商業運營;

相比之下,波音777是商載達到500多人的大型寬體客機,波音公司耗時不過6年時間。

這就是差距。

在目前的C919項目上,國內是2008年啟動的,第一架樣機下線是2015年11月,首飛時間是2017年,耗時9年時間,截止目前還在試飛過程中,中國商飛的計劃是2021年向用戶正式交付第一架量產型客機。那麼也就說C919從啟動到交付,預計耗時13年時間。

仔細比較起來,差距還是很大的,波音777的六年.VS.C919的13年,前者是大型寬體噴氣式客機,或者是窄體噴氣式客機,不過慢慢來,路總要一步一步的走,有了C919,之後的客機研發時間就會越來越快了。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任何一款新飛機,成功完成首飛僅僅是試驗第一步,後續還有許多的飛行試驗以及適航取證工作,完成了這一系列的測試工作才能夠證明飛機是能夠安全投入商業運營的。

比如適航認證測試包括失速測試、最小離地測試、中斷起飛測試、濺水和噪聲測試、極寒天氣測試、暖溼環境及高高原測試等,之後還要進行驗證飛行模擬實際航班載客運行的狀況,以此來檢驗飛機客艙中的各項系統,包括空調、照明、音響、機上娛樂系統、廚房、衛生間以及汙水處理系統等。通過這些測試工作後,才能宣告一款成熟可靠的飛機正式誕生,才能交付客戶並開始量產。這是一個比較長的週期,短則一年長的五六年七八年也是有可能的,即便是波音和空客研製的新飛機也是如此。

(上圖為A350的濺水試驗)

世界上最大的客機空客A380是2005年1月18日總裝下線,2005年4月27日完成首飛試驗,正式交付新加坡航空並完成商業首航是在2007年10月25日,當中經歷了2年6個月時間。

再比如波音787是在2009年12月15日完成首飛試驗,2011年9月27日正式交付全日空投入商業運營,當中經歷了1年9個月。

(上圖為波音787首飛試驗)

還有空客的最新款寬體機A350-900,2013年6月14日完成收費試驗,2014年12月22日交付給了卡塔爾航空投入商業運營,當中經歷了1年6個月。

再來說說我們的C919,首飛是在2017年5月5日,這個日子其實已經比原定的首飛計劃推遲了一年時間。由於這是我們國家航空製造起步晚,技術肯定不如波音空客來得成熟,很多經驗是需要靠我們自己去摸索並積累起來的,研製一款新飛機自然花的時間要比波音空客要長一些。目前官方給出的C919交付投入商業運營將在2021年,但是以首飛推遲的時間來看,實際交付時間可能會更晚一些。


熊貓愛飛行


C919的研發時間相對較長。這和我國在航空領域的水平相符,畢竟是第一次研發幹線商用客機。目前,我個人覺得919要麼試飛和研發不太順利,要麼投資不夠,造成到目前為止只有兩架試飛機。據說第三架就要下線了。要知道波音的787用了6架試飛機。飛機研發特別是新飛機需要大量的試飛採樣的。射手是子彈喂出來的,飛機是飛出來的。咱在牛逼,也不能僅靠兩三架試飛,其他都用計算機模擬,這個航空管理局也不認啊。前一陣,AG600的總師也談到希望有更多的試飛機,當然那貨本來就落後時代,有一架飛起來就不錯了。

另外,我們的試飛時間相隔較長,至少第一和第二次試飛相隔幾個月。這期間一定有些大改動。後來飛陝西閻良繼續試飛就沒新聞了。沒新聞在我們國家不算好事兒。

總之,我覺得按照現在公開信息,2021年交付商用基本沒有可能。再往後,市場窗口就沒了。因為同級的737Max和320NEO都佔了換機潮的便宜。所以,國外用戶就別指望了。


稀星天外


波音和空客目前的飛機,基本沒有大改的。創新率一般在30%內。至於737Max,320neo這種,創新率就更低了,所以沒有更新的部分,都不需要再做適航審定,只有更新部分和整機需要新做審定來出報告,而這部分工作,時間並不會太久,小几年足夠了。

C919適航時間長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個是這是CAAC第一次自己審定幹線噴氣客機,怎麼審自己內部都需要研究很久,額外需要時間;適航審定需要FAA做影子審查,相當於需要審兩次,又額外需要時間;整個飛機是平地起高樓,完全沒有任何已有的適航審定資料做基礎,人家是80%開幹,我們是0%開幹,更額外需要時間。

所以,多給大飛機點時間。我們的設計當時瞄準了未來15年左右的市場需求,目前看節奏還是可以的,到時候C919仍然可以說是有競爭力的幹線客機。


量子態鵪鶉蛋


應該不算太久,還在正產範圍之內吧,但C919挺多東西都不太成熟,得經過多次改進肯定要比波音空客試飛時間長,波音空客有經驗積累,關鍵技術基本沒什麼要突破的,所以量產快


XingWenHao


看不懂題目想說明啥意思?C919腫麼了?波音又咋了?空客又如何了?

題目出的一頭霧水,看不懂!

C919現在處於試飛階段,非常非常非常正常!腫麼了?

放心睡覺去吧,c919一切正常,即便是失敗了,也是正常的!

世界沒有一款民用客機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成功與失敗並存。


孔乙己亂彈


國產大飛機要試飛這麼久是因為現在的飛機飛行參數要求已經提高,中國國產大飛機跨過這一步的距離比外國飛機的跨步要大,中國現時航空業的市場規模也越來越大,先行搞好國內市場信息再投入產量也是比較穩妥的辦法。


大偉140797056


波音和空客他們有大量的生產和設計及技術經驗,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可以直接生產新型的飛機,c919就不同了,我們沒有製造大飛機的經驗,所以c919就要在各種條件下去測試,就會花很長的時間。將來我們的大飛機可以投入運營了,就和現在的高鐵一樣,成為我們的新一張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