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突破可期 六股业绩向好底子硬

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突破可期 续航提升助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车销量11.7万台,环比增19.1%,同比增84.8%。乘联会称,此前调高的新能源乘用车90万的年度预测应能突破。另工信部发布第11批新能源车推广目录,工况续航达5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首次进入目录。太平洋证券认为,随着新能源车高续航车型不断推出,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逐步减低,新能源车个人消费市场有望加速打开,关注隔膜和正极材料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当升科技、恩捷股份等。

||##PG##||


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突破可期 六股业绩向好底子硬


当升科技(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当升科技:正极材料持续放量,三季度单季净利通比增长140%

当升科技 300073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裘孝锋,陈冠雄 撰写日期:2018-11-02

事件: 公司2018 年三季报公告:2018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8 亿元,同比增长72.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 亿元, 同比增长12.00%;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9252 万元,同比增长140.86%。

点评:

1.三季度净利大增主要来源于锂电正极材料销量的高速增长和盈利水平的提升。据乘联会数据,2018 年1-9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60 万台, 同比增长近一倍,三季度单季乘用车销量25.37 万台,环比增长7.8%。公司多元正极材料江苏海门二期项目逐步放量,毛利率提升,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19.7%,比上半年上升5.8 个百分点。

2. 公司在锂电高镍多元正极材料领域深耕多年,目前已形成了高容量、高压实、高电压、单晶形貌且性能稳定的多系列高镍产品体系。高镍动力NCM811 受到客户高度评价;动力NCA 材料完成中试工艺定型,预计年内批量推向市场;下一代锂电正极材料固态锂电材料和富锂锰基材料也有专门团队在开发。

3.规划建设10 万吨/年锂电正极材料新基地。公司高镍正极材料的生产主要在江苏海门,一期、二期已经建成投产,目前在全力推进三期工程的建设,同时为了抓住市场机遇,缓解公司产能瓶颈,公司规划在常州建设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基地远期规划建成年产能10 万吨高镍锂电正极材料,其中首期规划年产能5 万吨,总投资额33.55 亿元人民币,分步建成投产。

投资评级: 公司在高镍多元正极材料领域深耕多年,且又在常州规划了10 万吨正极材料的新基地,未来业绩可期,我们维持业绩预测,预计18-20 年EPS 为0.59、0.75、1.02 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不及预期;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PG##||


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突破可期 六股业绩向好底子硬


恩捷股份(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创新股份:上海恩捷将于三季报并表,1~9月归母净利润预增320%~370%

创新股份 002812

研究机构:华金证券 分析师:林帆,肖索 撰写日期:2018-08-24

事件:8月22日,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2018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2亿元,同比下滑6.47%,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滑35.7%,业绩下滑在公司预告范围之内,符合预期。公司预计1-9月,归母净利润变动范围为4.3亿元-4.8亿元,同比增长320%-370%。 传统业务业绩下滑无碍恩捷并表后的高增长:公司传统主业业绩下滑,是因为特种纸产品市场变化导致竞争加剧,烟草配套产品(烟标、特种纸及其他产品)销售未达预期。原材料纸张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BOPP烟膜、无菌包装、特种纸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公司预计1-9月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湿法隔膜龙头上海恩捷的并表。公司已于7月20日公告,完成上海恩捷约90.1%的股权的收购。恩捷承诺2018年-2020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55亿元/7.63亿元/8.52亿元。

前三季度业绩预增3.2-3.7倍,全年利润大概率超业绩承诺:公司二季度传统主业归母利润0.18亿元,三季度或继续下滑至0.15亿元。基于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可推算出前三季度上海恩捷并表利润范围为3.73亿元-4.23亿元(上海恩捷前三季度利润范围为4.14亿元-4.7亿元)。根据恩捷产能推算,2018H1出货量约1.6亿平米,对应营业收入4.63亿元,净利润约2.21亿元,净利率47.8%。由于产能仍在爬坡期,目前单月出货量约0.5亿平米,下半年月均出货量有望达0.55亿平米。按0.5亿平米/月出货计算,对应Q3利润约为2.06亿元,则前三季度保守预计恩捷的净利润为4.26亿元,与通过业绩预告下限推算的业绩相符。全年来看,公司隔膜出货量有望达到5-5.5亿平米,恩捷贡献的净利润大概率超业绩承诺。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上海恩捷的隔膜产品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市占率行业领先。随公司持续扩大海外核心客户的供货量,预计公司隔膜产品整体平均价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维持公司2018年-2020年归母净利润7.37亿元/9.32亿元/12.56亿元的预测,维持每股收益分别为1.48元、 1.87 元和2.52元的预测,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PG##||


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突破可期 六股业绩向好底子硬


凯中精密(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凯中精密:换向器龙头企业,深入布局新能源车三电系统

凯中精密 002823

研究机构:国海证券 分析师:冯胜 撰写日期:2018-06-13

换向器龙头企业,收入稳定增长。换向器,伴随着直流电动机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中小型及微型电机的重要组成部件。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微特电机与组件分会测算,2015年全球换向器需求量为64.67亿只,需求规模为124.38亿元;中国换向器需求量为33.62亿只,需求规模为67.46亿元,占全球市场54.20%。公司是全球换向器龙头企业,2015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2.11%。2017年,公司换向器业务保持竞争优势,收入稳定增长;实现收入10.09亿元,同比增长15.05%,占营业收入比重72.86%。

大客户优势明显,产能瓶颈有望突破。公司定位高端核心精密零组件,始终瞄准国际知名企业发展业务,是博世、戴姆勒、日本电装、采埃孚、马勒、比亚迪、德昌电机、法雷奥、万宝至、大陆、电产等全球知名客户的优秀合作伙伴,并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45.47%。募投项目长沙基地一期已于2017年12月正式投产,2018年内公司将完成二期基建工程,深圳坪山基地将在2018年7月正式投产。新生产基地建设并投产后将有效突破产能限制瓶颈,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缓解公司目前生产场地不足的现状,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收购德国SMK100%股权,深入布局新能源车三电系统。2018年5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凯中德国拟以2,539.39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95亿元)收购SMK100%股权,凯中德国全资子公司凯中GVM拟以2,82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19亿元)收购SMK生产经营用厂房及土地。SMK成立于1950年,是一家领先的、主要为汽车行业提供高科技零件和功能零组件的德国制造商,拥有多项专利,为客户提供汽车动力热交换系统、气体交换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在斯图加特(著名的汽车制造中心)和德累斯顿(戴姆勒奔驰新能源汽车电池基地)拥有全自动化生产基地、原型制造能力和研发中心。此次收购完成后,将进一步支撑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电控”三电系统的布局。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暂不考虑收购德国SMK100%股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预计公司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2.28亿元、3.1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9元/股、0.78元/股、1.08元/股,按照2018年6月12日收盘价14.84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25、19、14倍。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换向器龙头标的,质地具备稀缺性,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PG##||


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突破可期 六股业绩向好底子硬


特锐德(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特锐德:公司股东拟发行可交换债,缓解风险,进一步推进充电网布局

特锐德 300001

研究机构:新时代证券 分析师:开文明 撰写日期:2018-11-08

控股股东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

特锐德控股股东德锐投资申请发行面值不超过6亿元人民币的2018年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符合深交所转让条件,深交所无异议。本次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将部分用于偿还德锐投资的股票质押借款,降低质押率,缓解风险;剩余部分用于支持公司业务发展,进一步推动公司电动汽车充电生态网的建设。

引入优质国有资产,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基于对特锐德的发展战略及未来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山东国惠、巨峰创盈等国有资本拟认购德锐投资发行的可交换公司债券。

本次控股股东通过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引入优质国有股东,并积极促成其转换股份,有利于优化、完善公司股东结构。公司于2014年成立“特来电”,进入充电桩行业,目前已经成为行业领军者,已累计投建充电桩约19万个,上线运营超过12万个,日充电量达360万度,累计充电量突破14亿度,充电网格局基本形成。本次引入优质国有资产,有利于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充电板块进入收获期,2018年有望达到盈亏平衡:

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充电量约7.5亿度,较2017年同期增长167%,日充电量达350万度,较2017年同期增长165%。2018H1公司充电板块亏损3千万,前三季亏损约1千万,预计2018年全年累计充电量有望超过11亿度电,公司确认收入电量约6亿度,充电设备全年销售额约为8亿-10亿元。

2018年全年公司充电板块业务有望实现盈亏平衡。2019年公司将以共建模式继续扩大充电桩领先地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公司充电桩利用率稳步提升,即将进入收获期。

看好公司充电网即将进入收获期,维持“推荐”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2.96、3.94、5.5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0、0.40、0.55元。当前股价对应2018-2020年PE值分别为47、35和25倍。看好公司充电网即将进入收获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充电桩市场竞争加剧,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

||##PG##||


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突破可期 六股业绩向好底子硬


比亚迪(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比亚迪:新能源销量靓丽,盈利环比改善

比亚迪 002594

研究机构:西南证券 分析师:刘洋 撰写日期:2018-11-01

业绩总结:公司公布2018年三季报,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89.8亿元, 同比增长20.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3亿元,同比下滑45.3%,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5亿元。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48.3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2.0%。

销量保持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环比改善: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14.3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3.5万辆,同比增长约97%,其中第三季度受益于全新唐、改款宋等新车型的带动,单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4万辆,同比增长约90%。传统汽车方面,宋MAX 单月销量破万辆,持续热销。受补贴政策退坡影响,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6.4%,较去年同期下滑3.4个百分点。但随着补贴政策由过渡期向正式期转换,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环比大幅度改善,达到17.2%,受益于此公司单季度扣非利润由负转正。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7%、6.9%、2.5%, 分别同比变动-0.1%、0.1%、0.3%。

王朝系列迎产品强周期,公司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方面,公司今年上市了全新一代唐,秦pro、宋改款等多款重磅车型,在持续提升性能的基础上,凭借Dragon face 的设计弥补了比亚迪在车型设计方面的短板,产品力从而得以进一步提升。后续公司将会陆续推出唐纯电版本、全新一代宋等车型, 将进一步丰富和加强比亚迪王朝系列的竞争力,公司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公司逐步实现了新老产品的更替,F3等老款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王朝系列的燃油版将形成全新的产品体系,有望带动公司燃油车业务的稳定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王朝系列产品将迎来产品强周期,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29.3/36.3/44.1亿元,EPS 分别为1.08/1.33/1.62元,对应PE 分别为44/36/29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或大幅波动;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补贴大幅退坡等风险。

||##PG##||


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突破可期 六股业绩向好底子硬


亚太科技(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亚太科技:业绩平稳增长,产能释放助力新突破

亚太科技 002540

研究机构:西南证券 分析师:刘岗 撰写日期:2018-10-25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三季度报,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35.1%。

销量同比上升,净利润实现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车身用铝需求增加,公司销售稳定增长,同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非汽车行业需求稳定增长,公司产销两旺,业绩稳步上升。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净利润同比增长56.2%,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公司产能提升,开发非汽车领域产品,提升产能效率,另一方面公司将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获取收益。

在建项目安装调试导致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0%,同比下降3.1%,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0.7%,营业成本同比增加11.6%,成本涨幅大于收入涨幅主要原因是公司新扩建的8万吨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仍处于运营初期,机器设备调试期较长,因此承担的固定运营成本和调试费用较高。

产品结构拓宽,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公司积极拓宽行业领域,在保持传统汽车行业稳定收益的同时,拓宽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海水淡化等其他工业领域,抢占市场份额,为公司丰富产品结构,拓宽行业应用,降低下游客户集中风险,减少传统汽车行业波动对公司带来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或成为新利润增长点。随着汽车巨头加快新能源汽车布局以及各地政策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对轻量化材料铝合金型材的需求将会持续提升,公司为新能源汽车投产的主要项目包括8万吨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6.5万吨新能源铝材项目和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车间项目,预计于2020年陆续完工,将持续释放产能;未来随着多个项目建成产能逐步释放,公司2020-2025年将实现约25-30万吨的铝挤压材产能,其中较大部分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有望在此领域实现营收及利润大幅增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31元、0.38元、0.47元,对应PE分别为13倍、11倍和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