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各种资料显示,在中国比较有名的大学里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孩子的占比达90%多。

近几年贫困地区或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考上国内重点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小了。

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地向大中型城市聚集,在国家的着力调控下目前这种现状其实并没得到有效的遏制。

在贫困地区,优秀一点的教师下乡助教更多的是为了个人工资上的较快提级增长,对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的改善并无多大实质性的帮助。

况且,即便是有几个出类拔萃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一旦他们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并且在外面有较好的发展的时候,极少有愿意回到家乡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的。

所以在不少县市就出现了教育搞的轰轰烈烈但经济却举步维艰的奇特现状。

早以前,有不少人说教育是一种长效投资,三五年内你不能期望它就有多大的回报。

可现如今十年二十年过去了,不少地方“教育”火了但经济却一直保持“焉”状。

久盼的教育“甘霖”迟迟不得在当地撒播。

那种“富了一个能带动一片”的美好愿望如今仍还是悬于高空遥遥无期。

是“教育”不能反哺群众还是“教育”背叛了群众?

普通老百姓真的不得而知。

“教育”这个话题对农村人来说是既爱又恨。

因为“教育”的光环离他们正在越变越远。

农村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二)

那么农村孩子的“教育”当真就无望了吗?

在这里我们还需返回头来沉下心仔细琢磨一下“教育”这两个字的真正涵义及它背后的所指。

首先,通过“教育”我们才能立品立德,保有做人道德底线,同时这也是我们做人的根基。

其次,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树立一种信仰,培育一种观念。信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观念教会我们思考的方法。

其次才是一些技巧,它会应时应地而变化。

按理说“教育”应该以前两者为要,以最后一个为末。

只可惜现在的社会把此给颠倒过来运用。

“技巧”性的东西倒放在了最前面,“品德、信仰”方面的内容却挤兑的没有了地位。

那后果呢?

就是大抓贪官而贪官层出不穷,大打假货而假货屡禁不止。

人们内在的道德信仰上出了毛病,你却在他外在的皮毛上找答案寻病根。

这根本就是在缘木求鱼。

功利性的“教育”和“观念”已经在使我们好几代人扭曲变形。

得“教育”便利的城市孩子尤甚。

这其实才是目前我们在“教育”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

农村的孩子考不上好大学他不过是“无望”,城市里考上好大学的孩子进入社会春风得意到最后等待他们的却是“绝望”。

“根基”不固你却希图他能成长“顺直”。

现代的人们就是这般急功近利,就是这般舍本逐末。

殊不知轻浅的根基根本支撑不住高楼大厦的重压。

最终长成“歪瓜裂枣”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

在我们普通人的思维里老有这样一种幻想。

那就是要想防止出错就得制定相应的制度。

以为有了制度就能杜绝出错。

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当一个人从思想上认为“不出错”是他最起码的责任和义务的时候,所有外在的约束制度对他来说有几等于无。

所以说“品德、信仰、观念”这些内在的东西才是决定一个人出错与不出错的本源。

现代社会,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得掌握一定的技能。

而技能的学得其实很大一部分都得靠社会实践。

学校教育在技能的赋予上充其量只能占一小部分。

20%!10%或者更少!

其实通过目前的教育框架,我们筛选的是一部分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强的孩子。

在这当中“教育”仅起了一个甄别功能。

而它本身所具有的核心内涵却被眼前的这种体制给稀释淡化掉了。

这就是目前的教育现状。

外表看起来红红火火,实则几无真正教育之底蕴。

由一般功利化的领导及一般功利化的老师组成的学校,你期望能培养出一些真正有修养有内涵的学生来,你觉得这现实吗?

同房地产一样,目前所有中国人的神形都是虚胖的,存有泡沫的。

只有当教育真正回归到它的本位的时候,这时我们才有可能脱换掉这身虚胖,才可能真正走向和谐自由。

不管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这时候才会真正茁壮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