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這六種吃法,更加強身健體,對體虛多病的人更有好處

米飯是我們中國人的主食之一,雖然我們經常吃,可沒有意識到,一粒米蘊藏著多麼有益的精華。幾千年來,先祖不斷從自然界各種植物中試圖找到能夠養育後代的物種,最後逐漸發現瞭如此豐富的五穀,五菜,五果,五畜。

米飯這六種吃法,更加強身健體,對體虛多病的人更有好處

而自然界中千萬植物,多數有偏性甚至毒性,並不適合我們人類長期食用。從成千上萬種植物中確定五穀成為我們的主食,並不容易。

而當我們沉溺於追求各種價格高昂,千金難求的奇珍異物來“進補”的時候,是什麼真正支撐了我們一生數十年乃至百年的健康呢?是一粒米,一顆麥,永遠吃不膩。

米飯這六種吃法,更加強身健體,對體虛多病的人更有好處

一、秈米。

很多人分不清秈米與粳米的區別,哈哈,但秈米不是粳米,這一點可以自行了解。不過秈米有這麼幾個特點:粒細長、粘性差、脹性大。

米飯這六種吃法,更加強身健體,對體虛多病的人更有好處

從中醫理論來講,秈米性平味甘。長期吃可以補中養氣,養血生津,填髓,充飢

。什麼是補中養氣呢?當說話氣短或者呼吸氣短的時候,說明中氣不足了,就可以多吃秈米來補中氣。

同時秈米還可以養血生津、填髓。長期吃秈米,可以補足我們身體的血和津液,以及骨髓和腦髓。

仔細想想,從出生6,7斤長到100多斤甚至200多斤的大個兒,這些骨頭和肉肉絕大多數是不是主食的精華組成的呢?我可沒見過靠吃藥和吃補品長成人的。

注意:秈米對於食慾欠佳、初產後、以及大病初癒的人不適合;不過可以磨粉蒸成糕,給病人當點心吃。

秈米分早中晚三季。紅色、白色都有。以晚稻白色為佳。早稻性溫,不能久藏,容易壞。

二、粳米。

粳米也是性平味甘,功效與秈米也類似。粳米可以煮粥,會比秈米粥稠一些。大病初癒體虛的人如果沒有條件進補,可以熬一鍋粳米粥,取濃米湯來替代參湯,非常好。米湯可是叫做米油的,大米的精華積聚成的,加一點鹽,可以補液填精。

米飯這六種吃法,更加強身健體,對體虛多病的人更有好處

粳米湯和粳米粥適合老年虛弱、產婦、久病的人,因為它比秈米柔和,比糯米不粘滯。也可以磨粉做成糕。

注意:粳米對於水飲內停,痧、脹、霍亂的人不合適,因為性子比較補,喝了可能閉塞絡脈,這樣邪氣就出不去了。

三、糯米,有的地方也叫元米、佔米。

糯米性溫味甘。可以補肺氣,養胃液,暖腎。另外,虛寒多尿的人可以吃點糯米飯,睡前細嚼慢嚥吃一點,可以減少晚上夜尿的次數。

米飯這六種吃法,更加強身健體,對體虛多病的人更有好處

我們主要用來釀酒、熬糖稀、做餅、做餈粑、年糕、餌塊。糯米不能經常用來煮粥和蒸米飯,因為性子太粘滯,難以消化,小孩和病人消化不好不適合吃,而且出天花的人不能吃,會助長天花的痘漿。

四、凍米,有的地方叫雪米。

米飯這六種吃法,更加強身健體,對體虛多病的人更有好處

一般是在冬月時候家裡做一些。凍米性子不粘滯,可以止瀉補脾,有脾虛拉肚子的人可以做一些吃。

五、炒米。

這裡說的炒米可不是炒飯。將糯米炒到焦黃,加白砂糖調著吃。炒米雖然香,但是正常人可不要多吃,炒米性燥,吃多會損傷體內津液,還容易上火。不過,有脾虛而每年季節性拉肚子的人可以做一些吃,脾胃虛寒腹瀉的人可以適當多吃

六、淘米水。

第一次的淘米水比較髒,取第二次的乾淨淘米水。淘米水也是好東西,可以清熱、除心煩、止渴。

七、稻杆。

平常都是拿來當柴火的稻杆,沒想到竟然也是一個好東西。稻杆性溫味甘。煎煮喝湯,可以治“陰黃”。什麼是陰黃呢?就是體內寒溼,脾陽虛,寒溼困住肝膽,膽汁外滲而引起的黃疸。同時稻杆煎湯也可以消腹脹積食以及吃牛肉不消化引起的積食。

大家還知道哪些我們忽略了的、稻米的神奇之處呢?貢獻出來讓更多人重新認識我們主食的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