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騙局?

小小嬴政


有人竟然偽造周總理的簽名,騙了兩麻袋現金20萬!

1960年3月18日,下午5:30左右,一箇中年男子來到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秘書室。他自稱是國務院的,來給行長送急件。

(偽造的急件)

當時行長到外地出差去了,聽說是急件,秘書趕緊送到了值班的銀行計劃研究局王局長手裡。王局長打開一看,立刻明白了這封急件的重要性。這是來自主席辦公室的撥款指示,後面還有周總理的親筆簽名。

急件的內容是這樣的:

“總理,主席辦公室來電話告稱,今晚9時,西藏活佛舉行講經會,並有中外記者參加,拍紀錄影片,主席囑,撥一些款子做修建寺廟用,這樣可以表明我們對少數民族和宗教自由的政策,根據以上情況,擬撥給人民幣15至20萬元整,可否請批示。”
左側是周總理的批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請撥款20萬元。
在周總理簽字的下面,還有兩個要求:要市場流通的10元舊票;包裝要好一些,晚7時以前務必送到民族飯店,交西藏工委宗教事務部趙全一收。

王局長一看確實是周總理的簽名,趕緊安排準備錢。不過,王局長次是也有一絲的疑惑,20萬這麼大的數目,為什麼不通過財政部呢?

就在這時,接線員告訴王局長,有來自總理辦公室的電話。這通電話,是催問錢準備好了沒,希望務必盡全力辦好。

王局長打消了疑慮,又看到時間快到了,立刻安排三個人把裝滿錢的麻袋裝進汽車,直奔民族飯店去了。

進了飯店大廳,就有一個人站了起來,對工作人員說自己是西藏工委的趙全一,還拿出了一張蓋有“總理辦公室介紹信專用”圖章的信函。

這封介紹信上說:“茲介紹西藏工委宗教事務部趙全一同志前去你行領取撥款20萬元整,此致中國人民銀行。一九六O年三月十八日”

送錢的工作人員一看,就把錢交給了這個人,拿到了他寫的收據就離開了。


到了3月23日的時候,中國人民銀行著急了。這麼大一筆錢,按理說總理辦公室應該很快來電話,交待怎麼入賬。但是,等了一天又一天,毫無動靜。

(王倬)

於是,中國人民銀行打電話到了總理辦公室,但是,對方竟然毫不知情!

這下事情大了,銀行趕緊報警!1960年的20萬,什麼概念啊!總理震怒,限期破案。

其實這個案子並不難破,因為罪犯留下了太多的線索。

他送急件使用的牛皮紙信封,是真的國務院舊信封,公文用紙也是大機關用的15行橫格紙。這些東西,一般的老百姓是不可能接觸到的。

綜合各種信息分析,辦案人員很快就查出,那個舊信封是國務院發給外貿部使用的,公文紙也是來自外貿部。所以,這個罪犯應該就在外貿部!

辦案人員到外貿部一查,工作人員一致認為,很可能是王倬

為什麼這麼說呢?和王倬同一辦公室的人回憶說,案發當天王倬請假沒有上班,說是帶母親去積水潭醫院看病,但是經查他們根本沒去。

辦案人員找出王倬的筆跡一鑑定,完全一致。沒跑了,就是他!

王倬這個人,1951年自薦到中國進出口公司工作,1952年9月到外貿部出口局工作。早在1950年的時候,他到公安部禮堂看演出,發現牆上有周總理的題詞和簽名,就找張紙臨摹了下來。

回到家之後,他就一直在練習。到外貿部工作之後,王倬更是有很多機會見到周總理的批示。

他發現,周總理對外貿部門的批示和安排,外貿部和銀行都處理的非常快。所以,王倬就萌生了偽造周總理筆跡,騙一把的想法。

經過細緻計劃,王倬一步一步的設套,還真把20萬騙到手了。

(審判現場)

拿到鉅款之後,王倬騎著自行車帶回了家。但是,他很快就意識到,這筆錢根本花不出去。

北京已經四處嚴查,別說花錢了,把錢藏在家裡都不敢了。王倬沒辦法,為了毀壞證據,開始在家裡生爐子燒錢。接連幾天,白天黑夜的燒,王倬上班的時候,就讓他母親接著燒……

但是,直到被捕,錢還沒燒完。

1960年7月,王倬因反革命詐騙罪被判處死刑,王倬的母親因包庇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敢偽造周總理的簽名騙中國人民銀行,膽子太肥了……


七追風


1992年左右著名的“水變油發明”。

水變油的發明者王洪成在發明出可以使水變成燃油的“膨化劑”之前是是一位普通司機,從未有過科研經歷。

1984年王洪成發明了這項發明,那個年代傳媒業遠不如現在發達,直到1992年才被大街小巷的百姓知曉,其中80多家中央和地方的主流媒體進行過報道,包括1992年8月14日的《人民日報》也進行了報道。

到底這項發明有多神奇?

王洪成公開的配方是75%的水勾兌上25%的汽油,再加上王洪成保密的“洪成基液”,經過40多秒的反應可以形成一種新的燃料。

按照王洪成的說法,洪成基液的製造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就利用這個所謂的發明到處宣傳造勢,尋找投資,

有300多家鄉鎮企業拿出上億元資金給投資王洪成搞共同開發,他自己一不申請專利,二不建廠。

下圖為王洪成當眾表演

如果水變油成功,那對於解決能源危機,環境汙染都影響極大,但是很明顯示違背科學原理的,王洪成使用的很可能是劉謙的魔術手法,掉包計。這種方法之能作為表演效果看來,真的開廠投產,是不可能的。

最終,王洪成經濟詐騙最被逮捕,被黑龍江中院以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核先生科普


在精彩紛呈的中國古代史上,各種“有才”的騙子騙局,有時也竄出來混個熟臉。但下面一個著名的騙局,效果卻堪稱震撼:把古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都哄得如傻孩子一般團團轉。這個事件,就是漢朝“欒大騙漢武帝”的鬧劇。

身為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鐵腕帝王,揍匈奴拓疆土通西域的漢武帝,堪稱強橫得無人敢惹。但強人漢武帝,卻也有糾結心病:我現在這麼牛,將來還不是有一天要死?於是中年後的漢武帝,開始瞪圓了眼找長生不老之術。一個叫欒大的騙子,也就輕鬆趁虛而入。

欒大,原先只是膠東王處的一個小官,但機緣巧合學過一些才藝,比如皮影和一些魔術。然後就膽子變肥,輕鬆就把自己包裝成神仙覲見漢武帝時,欒大更是使出渾身解數,用磁石鐵屑製作的棋盤,表演棋子的自動行走。就這麼個簡單的物理現象,就叫漢武帝瞬間跪了膝蓋,認定欒大就是他朝思暮想的神仙。

於是欒大的好日子來了,先被漢武帝不停加官進爵,不到兩個月就封了樂通侯,擁有兩千戶食邑,這可是多少抗匈將士們浴血奮戰都得不到的爵位。接著又給了欒大十萬兩黃金和上千奴僕,連漢武帝的掌上明珠衛長公主(抗匈名將衛青的外甥女)都許配給了他。

完婚沒兩年,又加封欒大為天道將軍,簡直是位極人臣。

當然,漢武帝如此重用欒大,自然不是要白花錢供著他,而是有目的的:你不是神仙嗎?那去給朕到海邊找長生不老藥吧。

可欒大本來就不是神仙,這事哪裡辦得成?磨嘰了兩年以後,欒大終於在漢武帝的逼迫下上路了,可這個騙子心夠大,居然從海邊溜達了一圈,就回來找漢武帝覆命,說自己見著大神仙了,可大神仙太忙,長生不老藥得下次來取。

熟料漢武帝雖然被騙了兩年,卻早派人盯著他,把欒大的一路糊弄看了個滿眼。這下把戲揭穿,暴怒的漢武帝,一怒把欒大處死。

雖說戳穿了把戲,但畢竟大把的金錢,都讓這欒大揮霍的差不多,還白白搭上了自己的親女兒。漢武帝這趟受騙,堪稱灰頭土臉。

可這麼個民間變戲法的把戲,就能把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兩年裡乖乖的牽著鼻子走?與其說欒大的本事太高明,不如說,漢武帝長生不老的願望,簡直是吃了秤砣般堅定。

歸根結底,還是他的想法太荒唐。

人如果信錯了事情,再精明也有變傻的時候,不信?可看漢武帝。


歷史風雲錄


1889年,從普法戰爭陰影中走出的法國,決定再一次在巴黎舉辦世博會。

恰好當年也是法國大革命勝利一百週年,所以法國政府決定修建一個標誌性建築物。於是他們開始了工程招標,要求有兩個——第一是要高,要能夠吸引觀眾參觀。第二點比較匪夷所思:法國政府要求這種建築能夠隨時拆除。

於是在眾多的競標項目中,艾菲爾鐵塔誕生了——

艾菲爾鐵塔高三百餘米,用了七千噸鋼鐵,它完美的符合了兩個要求——首先它很高,可以俯瞰整個巴黎,一看就讓觀眾很有參觀欲。其次它幾乎完全是鋼鐵結構,可以隨時拆卸。

一開始,法國政府並沒有保存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因為當時的巴黎城裡幾乎沒有什麼高層建築,這麼一個巨塔在城中顯得太突兀了,另外其鉅額的維護費用也是一比大開銷。所以世博會結束之後,巴黎政府決定拆除埃菲爾鐵塔。

但是巴黎市民不幹了,他們覺得鐵塔已經成了巴黎的象徵,一番抗議之下,政府取消了拆除鐵塔的計劃。但是鉅額的維護費用卻讓巴黎政府有些不堪重負。

在鐵塔建成三十多年後,一個人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這個人叫做維克多.拉斯蒂格,是個遊手好閒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一直幹一些賭場出千,坑蒙拐騙的事情。當他看見龐大的埃菲爾鐵塔後,他心中有了一個念頭——這麼大一個鐵塔,要是賣廢鐵也能賣不少錢啊!

結果仔細一打聽,維克多從巴黎市民口中得知,巴黎政府還真曾經有把埃菲爾鐵塔賣掉的計劃!

維克多隨即到處跟人說,政府準備拆掉埃菲爾鐵塔,等謠言發酵了一段時間以後,他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租下了一輛豪華汽車,租下了巴黎最貴酒店的套間,還租了一身體面的行頭,開始了角色扮演。

他請來了歐洲最有名的幾個鋼鐵商人,告訴他們,自己是法國郵電部的副部長。帶著他們坐著豪華汽車繞著埃菲爾鐵塔風風光光的繞了一圈,同時還有他僱傭的一群工人,在他們參觀鐵塔時在鐵塔裡進進出出。

為的是什麼呢?

等維克多把這些商人們拉回酒店,他宣佈——法國政府要拆除埃菲爾鐵塔,他們可以競標收購鐵塔的廢鐵。

同時他還強調——巴黎市民反對這一計劃,所以競標過程必須嚴格保密,等競標完成直接拆除,生米煮成熟飯。

這可是大生意,幾個鋼鐵商人被他的架勢唬的一愣一愣的,紛紛表示自己願意參加競標,交了一大筆保證金。

同時,他還像幾位商人暗示自己手頭比較緊,幾位商人自然會意,又給了他一大筆賄賂。在行賄的時候商人們還很高興,以為自己神不知鬼不覺的拿下了這麼一大宗秘密生意。

結果自然可以想到啦,拿到了錢的維克多隨即跑路,幾個商人直到一個禮拜後才發現自己好像被騙了!可是他們都沒有報警,因為他們已經實際上違法參與了政府資產的買賣,而且其中損失最多的商人覺得這件事說出去實在是太丟人,因此沒有向警察舉報。

沒想到的是,維克多膽大包天,一個多月以後,他發現沒人報警,居然故技重施,把埃菲爾鐵塔又賣了一遍!!!

這次他倒是沒有那麼幸運,被商人們舉報,但他提前得到消息離開了法國。之後裡面,他又成功詐騙了芝加哥黑手黨教父五千美元(上世紀三十年代),幹了一些零敲碎打的騙局,直到在美國落網。在監獄中,他甚至還成功越過一次獄,逼得美國政府不得不把他放在了著名的惡魔島監獄上,讓他在惡魔島監獄裡度過了餘生。


小約翰


【紡織工人的起義英雄根本是杜撰的】

早在英國以珍妮紡紗機的發明為標誌的工業革命開始,這個促使人類文明進步的恢弘偉業勢必會造成因紡織機器化而失業的紡織工人的反抗。這個時候,紡織工人中出現一個名叫內德·勒德的反工業化叛亂者,他在1779年用錘子砸爛了兩臺針織機來抗議紡織工被機器取代,因此內德·勒德被處以絞刑。
勒德的勇氣大大激勵了因工業化而失業的英國紡織工人,其中一夥被視為擔心科技進步、反對機械化和自動化的人也因此被稱作“勒德主義者”或“勒德分子”(Luddite)。
他們在1811年到1813年間踴躍參加政治運動,衝進工廠,模仿勒德的樣子砸毀導致他們失業的紡織機器。就業結構帶來巨大的衝擊掀起了紡織工人的動亂,1812年的一次紡織工人暴動後不少“勒德分子”被絞死。
但是內德·勒德的故事最早出現的時候正是1811年紡織工人動亂的時候,他的名字只在《諾丁漢評論報》中出現,沒有其他資料佐證這一歷史事件。
最後得出結論,內德·勒德此人根本不存在,完全是憑空捏造杜撰出來用以山東省紡織工人造反的噱頭。而歷史上想造反卻不敢的人總想等著有人振臂一呼,當沒有出頭鳥的時候就不得不捏造出一個“人民英雄”了。
珍妮紡紗機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歷史上的騙局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下面簡單說兩個。



男扮女裝,騙奸數百人

《明史》中記載了這樣一個事情,明成化年間有一個叫做桑衝的潑皮無賴,成天無所事事,混跡於市井之中。

偶然間得知一個叫做谷才的人善於男扮女裝,以教授女工為由,暗行奸宿,誘姦、迷姦良家婦女,竟然連續十多年沒有案發。於是桑衝不遠千里拜師學藝,終於在學習了兩年之後,桑衝辭別師父谷才,一個人開始了騙奸少女之路。



這一晃就是就是十年,桑衝的足跡走遍了山東、河北、山西一帶,而且還教導了很多徒弟。不過最後一次桑衝在晉州高員外家時,被高家的女婿趙文舉看中。

晚上,桑衝正盤算著如何對高家小姐動手時,趙文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爬進了“桑小姐”的臥室,準備對他施暴,兩人爭執間,趙文舉摸遍了桑衝全身,發現了“桑小姐”竟然是男人。於是便把他綁了送到了衙門。

經過桑衝交代,十年間騙奸一百八十多位黃花大閨女。成化帝也感到十分震驚,於是下令把桑衝凌遲處死了。



假扮皇帝、行騙數省

清代《世載堂雜憶》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當時湖北武漢的一個公館之中來了兩個人。他們一主一僕,主人20多歲的模樣,身形俊朗。僕人40歲的模樣,說話聲音中略帶女聲。關鍵二人談話中還帶有一定的京腔。

當他們入住公館之後,這個僕人自“奴才,而且這個奴才還稱呼另一個人為“聖上”,這種事情馬上就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武漢瞬間炸了鍋。



傳言紛至沓來,最後武漢的官員也聽說了這件事,但是由於武漢的大小官員沒人見過光緒皇帝,而且當時也沒有光緒皇帝的照片,所以很多人就拿著光緒皇帝的畫像比對了一下,發現這個人和光緒畫像還真有些相似。於是武漢的大小官員,以及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拜見“光緒皇帝”,當然也送上了價值不菲的禮物。

這件事最終越鬧越大,當時的民間傳聞稱光緒帝在革命黨人的掩護下逃離北京,準備尋找兩江總督張之洞對抗慈禧。這件事引起了張之洞注意,於是立刻向朝廷打探消息,經過確認,光緒皇帝依然在北京,所以張之洞立刻把二人抓獲。



經過審訊得知,假扮光緒的人叫崇福,是一名戲子,曾經多次出入皇宮大內,對宮中禮儀非常清楚,而且因為長得像光緒,所以很多人都稱他為假皇帝。當他看到別人冒充親王、大臣到各省行騙暴富時,認為這是一個發財的機會,於是勾結了一名畏罪潛逃的太監假扮光緒行騙。

最終,當事情明瞭之後,二人也被判處了斬立決。



倒賣埃菲爾鐵塔,成功獲利

1925年巴黎有傳聞稱法國政府負擔不起埃菲爾鐵塔的維護保養費用,準備把埃菲爾鐵塔賣掉。這時巴黎境內一個叫做維克多的小混混看到了希望,決定好好利用這個消息發一筆橫財。



首先維克多花錢給自己置辦了一身政府工作人員的著裝,偽造了大量政府工作證件。然後花錢讓報紙針對埃菲爾鐵塔的去留進行討論,等到社會輿論已經沸沸揚揚的時候,維克多以政府的名義給5位鋼鐵商人送去了邀請信。

信中告訴這5位鋼鐵商人,法國政府認為埃菲爾鐵塔沒有根本沒有帶來經濟效益,而且還浪費管理費用,所以準備把埃菲爾鐵塔賣掉。但是這個事情可能會觸怒民眾,所以你們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而且約好了見面會談的地點。

這5位鋼鐵商人為了得到這個大業務,所以積極的賄賂這位“政府高官”,而維克多也是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等到會談的時候,維克多帶領著這幾位商人參觀了埃菲爾鐵塔,並且出示了偽造的證件。然後告訴他們,等回去之後,每個人寫一封信說出自己能夠出的三皇價格,然後寄給自己。

維克多看到信件之後,從中挑選了一個出價最高的人,然後告訴他需要先付10萬法郎的中間人手續費。然後這位商人付給了維克多10萬法郎,當維克多收到後,立刻逃離了巴黎。而商人知道被騙後,因為害怕政府給他定罪也選擇了默不作聲。



當維克多花光騙來的錢後,竟然故技重施竟然又一次準備把埃菲爾鐵塔賣掉,不過這一次卻沒有成功,失敗後的維克多也逃往了美國。在美國的維克多也因為得罪了黑手黨,被關進了監獄,直到死沒有出來。


我是越關


百年騙局——酸奶,造就萬億產業

酸奶對於每個人而言再熟悉不過。尤其經過奶企廠商通過電視、手機、網頁全方位的轟炸宣傳,各種關於酸奶增強免疫力、美容養顏色、減肥的噱頭已讓我們深信不疑。


但這其實不過是徹頭徹尾的一場大騙局,就目前科研表時:沒有任何研究成果能證明酸奶有這些神奇的功效。廣告中所大肆宣傳的這些功效其實都是假的,而佈下這個百年騙局的始作俑者就是——梅契尼科夫,1908年諾貝爾醫學、生物學獎獲得者。

1899年9月,梅老師途經保加利亞一個原始村落,意外發現這裡每20個人中就有一位百歲老人,經過幾番交流後,他發現村民常常喝一種神秘的飲品。這種把牛奶經過特定條件而成的神奇飲品,口感獨特,有點酸澀,當地人稱其為酸奶。


1903年,梅老師開始潛心研究衰老和長壽的關係,還把在保加利亞的見聞寫成了一篇文章,發表於法國《Ie matin》報。文中稱:經過他研究發現,保加利亞人是全球最長壽的民族,很可能源於他們常食用一種叫‘酸奶’的神奇飲品。


人類對長壽的話題總是如何趨之若鶩,這篇文章很快引起了轟動,看過文章的吃瓜群眾們紛紛向報社寄信詢問如何製作酸奶或者在哪裡能夠買到酸奶。


報社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就堆滿了一屋子郵件,編輯頻頻聯繫梅老師,希望跟進關於酸奶的文章。很快,梅老師又發表了一篇解答酸奶疑雲的文章,而這篇文章的內容更讓群眾們為之瘋狂。


文章稱:梅老師已經找到了酸奶長壽的秘密!那就是酸奶中含有的“保加利亞乳酸菌”,每天食用含有乳酸菌的食物,普通人的壽命就是能大幅度延長至150歲!


作為一名享謄世界的資深化學家,梅契尼科夫早就探明瞭乳酸菌的特性,深知無論怎麼吃都不會使人延年益壽,但此刻無數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對此卻深信不疑,認為如果自己把當做獨門秘方來賣,一定能大賺一筆。


文章發佈後,消息很快傳開來,越來越多的人蜂擁而至,乞求乳酸菌。上了年紀的老人每天都會守在報社和他家門口,甚至,還有些人在他面前下跪,祈求他賜予一點乳酸菌。而不惜重金求購的大有人在。


在此之前,梅老師已然早就和食品廠商談妥,秘密在巴黎開設了4家“乳酸菌工廠”,通過他的指導批量生產固體狀乳酸菌藥片。


此後,梅老師多次在不同場合公開宣講乳酸菌的神奇功效,市場對於乳酸菌的預期也越來越高。


眼見時機成熟,終於,梅老師宣佈開賣乳酸菌藥片。而藥片甫一面市就遭到哄搶,供不應求。梅老師被抬上神壇後開始全歐洲巡迴演講,民眾對乳酸菌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1904年,狂熱的梅老師在巴黎演講時聲稱:酸奶可以讓普通人壽命延長至200歲,並且頭髮永遠不會變白!此刻的他已完全罔顧事實,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胡編亂造起來。

這場演講快結束時,他還大方地公佈了製作方法。此後短短一個月,法國境內數十家酸奶工廠拔地而起,世界酸奶產業在這場精心策劃的騙局中誕生了。


1907年,梅老師把之前的“科學研究”彙總,寫成一本《The prolongation of life:Optimistic studies》的書,提出乳酸菌會殺滅人體腸胃道里腐敗細菌,從而得以讓人長壽,因此鼓勵人們多喝酸奶。


1908年,“發現吞噬細胞,建立細胞免疫學說”讓梅老師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此時的梅老師已經陷入癲狂,把自己也騙進去了。他甚至瘋狂地向《費加羅報》記者說到:我研究的最新成果顯示,喝酸奶能讓人長生不老!

這位受諾貝爾獎神聖光環加持的生物學家,顯然已經把自己當成了神。


然而,謊言終究是謊言,總會有戳破的一天。1916年,發生了一件舉世譁然的大事,被法國人神化的梅老師去世了!


這位掌握長壽秘訣的人竟然連自己的生命都沒法延續?喝酸奶能永生的真實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質疑,甚至很多人開始宣揚:喝酸奶有害身體健康!


1917年,多名科學家組成聯合調查團奔赴酸奶發源地保加利亞長壽村進行調查。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保加利亞根本沒什麼長壽村,梅老師得出保加利亞人長壽的結論也僅僅是因為這個國家很多人會使用一樣的名字!梅老師把這些重名人壽命疊加在一起,便有了每20個人中就有一個百歲老人的假數據。


此後,神奇的酸奶被迅速拉下神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它當做一種日常飲品,價格也越來越親民,雖然它神奇的功效不在,但仍有不少人喜歡他獨特的口味。


然而,酸奶的風波並未就此停息。


1942年,美國第一家酸奶廠落成。雖然酸奶已經摘掉了神奇的長壽光環,但奶企廠為了利益,總能想出點噱頭去重新包裝。


當時奶企廠瞅準了女性減肥、美白的市場,經過一番宣傳後,酸奶搖身一變,成為具有減肥、美白、養顏功效的保健品。這樣一來,頓時引起喝酸奶的風潮,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養成了喝酸奶的習慣,奶企銷量大幅攀升。

這引起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的注意。1960年,FDA專門成立調查小組,開始對酸奶進行嚴格的調查分析。


再一次讓世人大跌眼鏡的是:實驗結果表明酸奶非但不具有減肥、美白、養顏的功效,反而由於牛奶經過發酵營價值部分喪失,高脂酸奶中所含的脂肪和糧反而會增肥。


1962年,FDA規定:酸奶具有健康功效的廣告禁止出現在美國境內,因為這完全是虛假宣傳。酸奶在歐洲、美國折騰一圈後,21世紀初,酸奶中添加“益生菌”的廣告又開始風靡,助消化、易吸收、增強免疫力這些噱頭捲土重來了!


2009年9月,加州大學的科研機構對酸奶的功效進行了科學評估:市面上數百種所謂“益生菌”沒有一種增進腸道健康或免疫力。歐洲所有乳企關於添加益生菌能增進腸道健康、免疫力的廣告被全部叫停。


同年,法國達能旗下奶企因關於益生菌的虛假宣傳還被判賠償3500萬美元給消費者並責令修改了宣傳語。


這個百年騙局,這些虛假噱頭的廣告早已在歐美被叫停,但直到今天,這些假廣告仍在國內被大肆宣傳,廣而告之,而這些宣傳語放到歐美地區毫無疑問會被嚴懲,甚至可能直接讓你破產。


為什麼酸奶在國內如此有市場,大行其道而無所顧忌,不得不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同樣,還有一個遠比酸奶騙局誇張並且至今未被拉下神壇的營銷騙局——鑽石


鑽石一度是地位的象徵,十九世紀後期南非一座產量幾千萬克拉鑽石礦被發現,一旦這些鑽石流入市場,鑽石價值勢必一瀉千里,於是,市場上很多投資者開始紛紛低價出手鑽石。


1888年,戴比爾斯公司創始人羅茲調研後發現:從目前形勢看,能控制鑽石的流通就能控制信價格,於是一橫心全部買進,買進了南非的鑽石礦。此後,帶著團隊嚴格控制全世界鑽石出產量,壟斷了整個鑽石供貨市場近90%的交易量。


儘管如此,鑽石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也不具備保存價值和溢價空間,價格自然越來越低。為了挽救這種頹勢,戴比爾斯公司苦思冥想後終於想出了一個天才的營銷方案。


1938年開始,戴比爾斯耗巨資打造“鑽石文化”,廣告開始瘋狂轟炸民眾。鑽石逐漸洗腦成為愛情的隱喻,甚至演變到訂婚缺它不可。


1950年,“A diamond is forever"(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語橫空出世,徹底奠定了鑽石對於愛情不可撼動的地位。

捆綁了愛情後,買鑽石的人越來越多,但轉手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女人看重的不僅是鑽石,更看重的是鑽石代表愛情的象徵。至今世界上已有五億克位鑽石,但市場仍然供不應求,價格一直在扶搖直上,一切都歸功於把鑽石與愛情捆綁的完美營銷。



而究其組成成分,不過是碳而已,價格上漲是人為造成的供不應求的局面。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許多現在我們看來深信不疑的東西,也許不過是場精心佈置的騙局而已。


八零印記


中國歷史上,騙局非常多。但最嚴重、最惡劣、最違背契約精神的騙局有二:一是商鞅騙公子卬。二是張儀騙楚。


一、商鞅騙公子卬。

商鞅為人刻薄,背信棄義。雖徙木立信,卻最不守信。

商鞅率領秦軍與魏國公子卬率的魏軍交戰。商鞅畏懼魏武卒方陣的強大,不敢與之交戰。便寫信給公子卬。在稱自己魏國時,常常受身份高貴的公子卬關照。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能與恩人動兵戈,願意議和,簽訂和平協議。 就在商鞅與公子卬議和之時,商鞅卻暗藏伏兵,把公子卬抓獲。

而《大秦帝國》中,嚴重抹黑醜化公子卬,顛倒黑白,歪曲事實。 商鞅此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嚴重的違背和破壞契約精神。

二、張儀騙楚懷王。

在《羋月傳》中,楚懷王的形象被嚴重醜化。楚懷王是一代雄主,曾消滅強大的越國。攻破秦國函谷關。秦國無力抵擋,向諸侯求援。秦國才沒有被滅。若不是諸侯救援,秦國就成為越國第二,被楚懷王所滅了。


秦國為破壞齊楚同盟,譴張儀使楚。承諾楚國與齊國解盟,與秦國結盟,秦國便割讓五百里土地給楚國。

楚懷王到秦國,準備接受秦國割讓的土地。但張儀卻稱只割讓五里。楚懷王義憤填膺,準備回楚國。秦國嚴重違背契約精神,拘禁楚懷王的。 秦王稱,只要楚懷王割地給秦國,便放他回國。

鐵骨錚錚的楚懷王拒絕割地,被秦國拘禁致死。

楚懷王死後,震驚諸侯,不再朝秦。

秦國兩次騙局,都嚴重違背契約精神。必將被後世唾罵!


楊朱學派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

歷史上最著名的騙局非龐氏騙局莫屬,時至今日,一些所謂的資本大佬、成功人士仍在用著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空手套白狼的斂財手段,一茬一茬割著不明真相的韭菜們。

發明這個騙局的人叫查爾斯·龐茲的意大利人, 雖然家裡窮,但出身貴族的他,還是氣質不凡。1903年,揣著叔叔給的200美金,他隻身橫渡大西洋,來到了美國討生活,和數以百萬計的移民一樣,沒有一技之長的龐茲只能做些推銷員和洗盤子的工作維持生活,甚至因為沒錢付房租,他還露宿過公園。

一次偶然間,龐茲發現了國際郵政代金券之間存在利率差價,舉例來說就是花一美元在意大利能買20張代金券,這些代金券運回美國使用就可以價值一美元十美分。可在實際操作中,因為各國發行的代金券數量有限,所以這項操作並不具備大規模投資的可能。龐茲清楚地知道其中的缺陷,但是在他的設計中,他要出售的並不是代金券這種商品,而是他的創意。1919年龐茲來到了波士頓,他改頭換面,把自己偽裝成了一名成功商人的形象,並在《波士頓郵報》上打出了這樣一則廣告。

“三個月內讓你的金錢翻一倍,龐茲在45天內付給投資者50%的利息——吸引了數千名投資者,國際代金券的交易利用低匯率獲得利潤。”消息一出,被高額收益誘惑的波士頓人陷入了瘋狂。

而當龐茲用第二批投資者的錢支付了第一批投資者的利息後,原本持觀望態度的人,也難抵金錢的誘惑,投資者蜂擁而至,一年的時間裡,差不多有4萬美國人投資給龐茲,龐茲聚斂了在大約1500萬美金的資產,這足以讓讓當時的任何一家銀行崩潰,而一些美國人也將龐茲和哥倫布、馬可尼並列,稱作最偉大的三個意大利人之一,因為他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發現了錢”。而實際上,而龐茲手上用來出售的郵政代金券卻只有61美元。

拿到了錢的龐茲為了維護自己成功人士的形象,開始大肆揮霍,購買高檔消費品,他住上了有20個房間的別墅,他擁有一百多套高檔西裝,專門定製的皮鞋,數十根鑲金的手賬,甚至連他的菸斗都鑲上了鑽石。為了能不斷地拆東牆補西牆,龐茲是不斷地以高額利息吸收存款,甚至當有金融專家在《華爾街日報》上戳穿了他的騙術,說他沒有做任何實質性的交易,只不過是在騙取投資人的錢財,龐茲還發表了文章反駁說專傢什麼都不懂,不明白自己的高明之處。

然而因為只是資本的遊戲,龐茲的騙局沒能持續太久,當他不能再足額支付高額的利息後,大量的投資者找到了龐茲要求撤出投資,無力支付的龐茲宣告破產,這時人們才發現,所謂的暴富神話,不過是一場騙局,大量的投資者破產,無家可歸。後來龐氏騙局就成了一個專門名字,指用後來者的錢給前面投資者回報的騙術。

後來龐茲被判入獄五年,出獄後,他又在設計了幾個類似的騙局後,再次鋃鐺入獄。1934年,他被遣送回意大利。晚年的龐茲去到了巴西,最終他在巴西的一個慈善堂去世,死時身無分文。


楊過的大仙


說道歷史上的騙局……明代萬曆年間的張應俞曾撰有一部《騙經》。這本書目前可謂是國內外皆有知聞,2017年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乾脆直接出了英譯本“The Book of Swindles”。或者可以說,從此以後,中國騙術大概有可能會出現在類如《十一羅漢》、《華爾街之狼》、《欺詐聖手》、《瞞天過海美人計》這等犯罪電影之中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自閱全文,有白話版。(下見正文)


至於說驚天騙局……雖然各種性質都有,但我最想說的就是明朝的大忽悠沈惟敬,比賣柺的趙本山還過分,以一己之力玩弄了三個國家的政要、領導人。可以說古往今來都少有這樣的傑出者,這個人名叫沈惟敬。


萬曆朝鮮之戰是分成兩部分打的,一部分是文祿之戰,再就是慶長之役(日本說法)。這個沈惟敬的傑出之處就在於,幾乎是以一己之力,促成了慶長之役。然而沈惟敬最初只是以經商謀生的普通商賈。如非因熟悉日語被賞識,根本沒機會出任談判使節。當然,他的談判對手之一,也是商場舊識小西行長(另一人為宗義智),我覺得也很重要。


沈惟敬在《明史》中少有見到完整描述,唯有朝鮮王朝柳成龍所撰的《懲毖錄》有較多記載(別看同名電視劇,太假)。《懲毖錄》中曾介紹說:豐臣秀吉為招待明國使節,特意弄了個“盛飾館宇”迎接,然而夜裡大地震,只能換地方繼續……這個劇情考慮到是日本,所以我個人比較認可(另有葡萄牙教士著《16-17世紀耶穌會日本報告》提到是火山爆發,灰若細雪)。而之後沈惟敬與平行長(小西行長)相熟,臨時補漏,忽悠豐臣秀吉,並且把事兒談成,卻詳情無一人知曉這段(明、朝兩方)。我真的很佩服。下為原文“蓋關酉所求甚大,不止封貢,中朝只許封不許貢,沈惟敬與平行長相熟,欲臨事彌縫,苟且成而不以實情聞諸天朝與我國(朝鮮)。


然而,雖然《明史·奸臣錄》中將沈惟敬視為“市井無賴”,但柳成龍對其評價頗高,曾為其辨誣說:“而漢城之收復,更有賴於沈惟敬再入倭營,以口舌之勞遊說小西行長撤兵漢城,日軍遂‘懇求封貢東歸’。

”確實,止戈一事對朝鮮王朝勝於一切,更遑論光復首府漢城?但也有朝鮮使臣金晬哭訴說沈惟敬害死了六萬朝鮮國民……再則這個事情放到明朝,動靜可就又大了。


《明史·列傳一二三·王德完》中有一段,說的很繞口令,原文“封則必貢,貢則必市,是沈惟敬誤經略,經略誤總督,總督誤本兵,本兵誤朝廷也。後封果不成。德完尋以疾歸。”瞧瞧這責任關係捋的多順溜,就衝這便可知當時明朝朝中是什麼樣子。不過重點卻是當時不僅兩國首腦,連兩國政要都有以此辭歸者,可見沈惟敬捅的這個窟窿委實太大……


另一個我佩服之處就是實話騙人。《明史·列傳一二六·李如松》那段曾說過“十二月,如松至軍,沈惟敬自倭歸,言倭酋行長願封,請退平壤迄西,以大同江為界。”小西行長願封,可日本當時最大的頭頭卻是豐臣秀吉……所以,騙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實話騙人。



之後事情就簡單了,明朝以為豐臣服軟,豐臣以為明朝答應了封貢通商等諸多條件。結果事蹟敗露之後……沈惟敬的腦袋就被咔嚓嚓了。然而就膽色來說,豐臣秀吉是評論其為“猛將兄”的。此為原文“日本國前關白秀吉書大明國使遊擊將軍沉宇愚(沈惟敬)麾下。大明、日本為和親,於朝鮮國趨而入予前驅營中,切詢起兵,故實猛將也


因此說到歷史上的騙局,我覺得這件事是很值得拿來說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