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酝化:呵护普洱茶的第三次生命

贮藏酝化:呵护普洱茶的第三次生命

众所周知,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其生命经历了茶树种植、生产加工和贮藏酝化。如果说,茶树种植是普洱茶的第一次生命,生产加工是普洱茶的第二次生命。那么,贮藏酝化是普洱茶的第三次生命。

虽然普洱茶品质的形成,与其茶树原料和制作工艺有很大关系,但仍离不开贮藏酝化。普洱茶经过后贮藏酝化以后,其香气更醇,滋味更佳,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因此,有人把普洱茶的贮藏作为一个生产环节,可见贮藏之于普洱茶的重要性。

普洱茶的品质受贮藏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等因素影响。

贮藏温度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

相对恒定和适宜温度,是普洱茶贮藏的首要条件。从专业贮藏角度来说,普洱茶的贮藏温度在20℃-25℃最为适宜,因为这个温度区间酶的活性最佳,低于20℃会减缓普洱茶转化,高于25℃会加快普洱茶转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温差很大,很难找到这种恒定适宜的温度。一般来说,南方温暖湿润,普洱茶的转化较快;北方寒冷干燥,普洱茶的转化很慢。下面为2012年中国主要城市平均温度(见下表)。

中国主要城市平均温度(2012)

贮藏酝化:呵护普洱茶的第三次生命

从上表可以看出,东北地区6、7、8月份是适宜温度,大部分月份都低于20℃;华北地区5、6、9月份是适宜温度,7、8月份高于25℃,其他月份低于20℃;西北地区5、6、7、8是适宜温度,其他月份都低于20℃;上海至武汉长江中下游地区5、6、9是适宜温度,7、8月份高于25℃,其他月份低于20℃;广州4、10月份是适宜温度,5、6、7、8、9月份高于25℃,其他月份低于20℃;昆明5、6、7、8月是适宜温度,其他月份都低于20℃。

贮藏温度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只是转化快慢的问题,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是高温高湿,就容易使微生物繁殖,加速霉变。可见,湿度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更大。

贮藏湿度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

湿度对普洱茶贮藏品质的影响最大,业内普遍认为普洱茶的贮藏湿度最好是在60%-70%之间。低于60%,转化速度慢,高于70%,转化速度快。但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湿度也千差万别(见下表),影响了普洱茶的转化速度。

中国主要城市平均相对湿度

贮藏酝化:呵护普洱茶的第三次生命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北方地区)的平均适度低于65%,广州(南方地区)的平均适度高于70%,昆明(云南地区)的平均适度在65%-70%之间。由于各地适度差异较大,导致普洱茶品质的差异,于是出现了北方仓、南方仓、云南仓等说法,即使是广东华南地区,也因为地区的适度差异,产生了诸如广州仓、东莞仓、深圳仓等说法。由此,控制好各个地方的贮藏湿度就很有讲究,也非常重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受发酵说的误导,认为普洱茶的转化有微生物参与发酵,需要一定的温湿条件。因而有人主张存茶要有足够的湿度,认为湿度超过80%都可以,甚至有人通过人为加湿来达到快速转化,产生所谓的“湿仓茶”。但无论如何,人为加湿的“湿仓茶”固然能加速普洱茶的转化,但却带来霉变的不良后果,影响茶的口味,达不到越陈越香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普洱茶晒干后保存在茶叶中有9%左右的细胞水分,外部添加的水分不仅不会帮助普洱茶向好的品质方向转化,而且还会让普洱茶产生霉变。根据实验结果,普洱茶在45%至65%湿度值时茶香释放最佳;超过70%后,空气湿度会将茶叶释放的香气大量吸收,加速普洱茶香味的释放,不利于越陈越香;超过80%后,微生物会加速繁殖促使普洱茶发生外分解发酵,导致霉变变质。因此,普洱茶的贮藏湿度控制在65%以下最佳。

贮藏光线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

光线的本质是一种能量,普洱茶后期贮存陈化其本质是生物化学反应。普洱茶的内含物质在微生物、氧化酶、氧气等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茶叶中原有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一些新的对我们人体有益的物质,如茶多酚转化为新的茶多酚二级代谢物,茶黄素、茶红素,茶多糖的含量升高。

普洱茶存贮时,其内含物质的反应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中,而光线作为一种外部能量,会使得反应条件发生改变,从而破坏普洱茶各种物质转化反应的平衡,进而使得反应发生变化。反应产生的物质自然也随之改变,如原本应该产生的茶多酚二级代谢物,却因光线的影响变成了一级代谢物等,都会使得普洱茶的滋味和功效发生直接改变。

化学上将这种反应称之为“光化学反应”,普洱茶在光线下的反应属于“光氧化”。光线能够促进茶叶中的植物色素、脂类、醇类、部分氨基酸等物质氧化,而植物色素影响茶汤的色泽,脂类会影响茶叶的味道,醇类物质影响茶叶的香气。

如果是经过一段时间阳光暴晒后的普洱茶,茶叶色泽变化明显,品饮时往往香气涣散,有些味道会发酸(茶叶中脂类物质快速氧化酸败所致)。而且如果照射时间过长的普洱茶,茶香还会产生“日光臭”和酸味,

所以从光线的角度看,普洱茶存放最好避光,因为光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和氧化作用,紫外线会影响酶的活性。不避光的普洱茶,如果摆放在自然光、灯光的室内会有明显的异味,如果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三个月后就会有异味,而且还会快速跑香。

对于家庭存茶来说,最好用纸箱存放,如果存茶的房间有窗户,以加上窗帘遮挡阳光即可。房间所用的灯具,不要用有色光灯如部分有色荧光灯,紫光灯和红光灯尤其要避免,发热量较大的白炽灯、石英灯也要避免,而且不能长时间连续性开灯照射。

对于茶叶店来说,茶架上最好少放茶品尽量避光。

贮藏通风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

关于通风问题,目前存茶界分歧比较大,有人主张密闭有人主张通风。对于主张通风的人而言,通风有利于空气流动,有利于散掉茶叶的异味和霉味,同时也有利于茶的转化。对于主张密闭的人而言,认为通风容易使茶叶变坏,采取但求转化慢、就怕转化坏的策略,把茶叶密封包裹的严严实实。

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看不同地区对于通风的作用。

在珠三角地区,常年高温高湿、降水丰富、湿气很重,开窗通风,水汽侵蚀,茶叶极易霉变。如果遇上回南天,不仅要密闭窗户,还要用抽湿机,如果这时候通风无异于毁茶。

对于北方地区,虽然温度、湿度低、降水少,也不适宜通风。通风时间长或频繁通风,茶叶容易跑香,茶气流失,甚至茶的转化都会受到影响,内质和滋味会变得单薄。

因此从通风的角度来看,密封过度,虽然有利于藏香藏气,但不利于普洱茶的氧化和发酵。通风过大,虽然有利于普洱茶的氧化和发酵,但却不利于藏香藏气,达不到越陈越香的效果。

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茶叶半密闭,环境以密闭为主,并依环境变化不时通风,具体做法是茶叶不开箱密集堆放,窗户装上窗帘,保持室内的茶香味和相对干燥,防止发霉变质,并根据天气状况不时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