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負債都到什麼程度了?有專家提醒警惕「灰犀牛」事件

最近兩年,家庭債務備受關注。

半月談的一則報道曾經刷屏,其中顯示,我國家庭槓桿率近年來逐年攀升,2006~2016年槓桿率從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更達到50%上下,10年間增長3倍。

家庭債務增速令人吃驚。

真相到底如何,“NM知本產融服務區”查詢了大量資料,請跟我們看一些機構的研究結論。

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指出,從國際比較來看,2016年中國居民部門負債和勞動報酬之比是90%,而2008年不到50%;美國這一比值2008年是140%,2016年降到118%。可見,美國居民部門在去槓桿的同時,中國的居民部門在加槓桿。

比較有說服力的是2017年11月份的一份報告,當時,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發佈《三季度中國去槓桿進程報告》,其中提到,居民部門槓桿率依然延續上升趨勢,從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

不光社科院在研究家庭負債,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專門有一個“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在2017年7月份時,曾發佈《2017 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其中呼籲,要關注居民家庭債務風險,已成為中國經濟健康運行的巨大隱患。

該課題組測算,截至2016年底,包含公積金貸款的居民房貸餘額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達到了68.3%,如果按照近幾年的增長速度,將最早在2020年達到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峰值水平。

另外,該課題組的測算顯示,受到流動性約束的家庭比例,在2014年時就已上升至44.6%,表明家庭流動性收緊已經對實體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些民間的研究機構也有自己的觀點,蘇寧金融研究院曾有統計數據,1996年中國居民槓桿率只有3%,2008年也僅為18%。

但是,從2008年開始,居民槓桿率呈現迅速增長態勢,短短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36.4%。到了2017年三季度居民槓桿率已經高達48.6%,高於國際上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水平。

這一數值尚未考慮住房公積金貸款和P2P、現金貸等貸款。倘若將此納入考察範圍,那麼,中國居民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已經於2017年7月突破了54%。

摩根大通甚至預計,到2020年中國家庭槓桿率將進一步上升至61%。家庭槓桿率增加將主要由信用卡快速增長和在線P2P貸款所推動。

不過,還是有不少研究者認為,中國家庭的負債比重看起來高,但安全性同樣高,比國外的發達經濟體,還是比較低的。

第一太平戴維斯世界研究部統計發現,中國家庭的負債率遠低於全球其他地方。目前中國人均負債為2萬美元,美國的人均負債高達14.53萬美元,日本是13.4萬美元。中國的家庭負債佔GDP比例只有44%,美國的佔比高達80%,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是74%。

該機構認為,中國住宅資產總值與家庭負債餘額比值最高,為8.4,而美國住宅房地產價值不到家庭負債水平的三倍。

針對所有研究成果與發聲,小編認為,謹慎一些比較好。美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從20%上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時間,而中國只用了不到10年,飆升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在所有負債中,房貸成為中國家庭債務的大頭。

想必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吧,不光是主觀體會,還有大量數據為證:

2017年12月時,西南財經大學下屬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了《中國工薪階層信貸發展報告》,在調研逾4萬戶家庭數據和12萬家庭成員之後,發現:

工薪家庭平均總信貸需求額為26.5萬元,其中房產信貸需求額為22.5萬元。工薪家庭平均實際信貸額為12.5萬元,其中86.3%是住房信貸。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一半工薪家庭的信貸需求得到了滿足。工薪家庭和非工薪家庭都在在較大的信貸缺口,尤其是消費信貸滿足度較低。

還有一件事情是,在中國家庭的資產中房地產佔比已經達到了68%,而北京和上海更是高達85%。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認為,中國家庭債務風險總體可控。與其他國家比較來看,中國居民的債務收入比明顯低於美國,也遠低於同為東亞國家的韓國和日本。其中,中國工薪家庭的資產負債率,只有美國家庭的一半。

雖然如此,但中國家庭的債務收入比處於上升趨勢,高債務收入比家庭的償債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收入水平較低,且波動較大的非工薪家庭,其償債風險值得警惕。

專家普遍認為不會發生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但仍需警惕家庭債務風險引發“灰犀牛”事件。

什麼是“灰犀牛”事件呢?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撰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讓灰犀牛為世界所知,它比喻的是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灰犀牛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它並不神秘,卻更危險。

去年7月17日的時候,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其中提到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這是人民日報首次提到“灰犀牛”。

家庭負債上升為什麼存在“灰犀牛”事件的可能性呢?

道理是這樣的:居民的銀行儲蓄、持有現金等流動性資產受到約束性影響後,會進一步影響居民消費,自然影響實體經驗。

過高的債務讓無數家庭有錢不敢花,即便他們收入再高,但對比起鉅額債務,可能也是杯水車薪,僅房貸支出,就可能讓他們節衣縮食,更不用提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及生活開支。

同時,中國家庭槓桿率存在嚴重的分佈失衡,具體表現在地區差異、年齡段差異等方面。如果家庭債務的累積,出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不僅會影響當地居民生活質量,還會拖累宏觀經濟,隱含系統性風險。

再看年齡段差異,城市家庭槓桿率偏高主要體現在中青年家庭,尤其是近年來舉債購房的年輕人,可能是中國社會中槓桿率最高的群體,他們還可能向親友借錢。如果收入銳減或房價出現較大波動,他們的家庭債務風險就會顯現出來。

有人描繪過這樣一種惡性循環:

“經濟不景氣——收入下滑——一部分人還不起房貸——銀行低價出售欠賬人的房子——房價下跌——更多的人停止還房貸——銀行又出售——房價又下跌……”

一旦資不抵債,斷供停貸,就可能造成比較大的系統性風險。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當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低於10%時,家庭信貸繼續增加可能會對GDP增長起到積極作用;當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超過30%時,家庭債務的增加會損害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增長。

中國家庭債務快速上升,對消費升級、金融安全和經濟增長等方面的負效應值得關注,尤其房地產泡沫尤其值得警惕。

作為個人,在購置房產的同時,應該考慮到合理配置自身資產確保增值,不忘提升自身的理財水平、對大勢的判斷、業務水平與各方面能力,擴大收入源頭,增加報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