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负债都到什么程度了?有专家提醒警惕“灰犀牛”事件

最近两年,家庭债务备受关注。

半月谈的一则报道曾经刷屏,其中显示,我国家庭杠杆率近年来逐年攀升,2006~2016年杠杆率从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更达到50%上下,10年间增长3倍。

家庭债务增速令人吃惊。

真相到底如何,“NM知本产融服务区”查询了大量资料,请跟我们看一些机构的研究结论。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锋指出,从国际比较来看,2016年中国居民部门负债和劳动报酬之比是90%,而2008年不到50%;美国这一比值2008年是140%,2016年降到118%。可见,美国居民部门在去杠杆的同时,中国的居民部门在加杠杆。

比较有说服力的是2017年11月份的一份报告,当时,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三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其中提到,居民部门杠杆率依然延续上升趋势,从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

不光社科院在研究家庭负债,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专门有一个“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2017年7月份时,曾发布《2017 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其中呼吁,要关注居民家庭债务风险,已成为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巨大隐患。

该课题组测算,截至2016年底,包含公积金贷款的居民房贷余额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达到了68.3%,如果按照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将最早在2020年达到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峰值水平。

另外,该课题组的测算显示,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家庭比例,在2014年时就已上升至44.6%,表明家庭流动性收紧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民间的研究机构也有自己的观点,苏宁金融研究院曾有统计数据,1996年中国居民杠杆率只有3%,2008年也仅为18%。

但是,从2008年开始,居民杠杆率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短短六年间翻了一倍,达到36.4%。到了2017年三季度居民杠杆率已经高达48.6%,高于国际上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一数值尚未考虑住房公积金贷款和P2P、现金贷等贷款。倘若将此纳入考察范围,那么,中国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于2017年7月突破了54%。

摩根大通甚至预计,到2020年中国家庭杠杆率将进一步上升至61%。家庭杠杆率增加将主要由信用卡快速增长和在线P2P贷款所推动。

不过,还是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中国家庭的负债比重看起来高,但安全性同样高,比国外的发达经济体,还是比较低的。

第一太平戴维斯世界研究部统计发现,中国家庭的负债率远低于全球其他地方。目前中国人均负债为2万美元,美国的人均负债高达14.53万美元,日本是13.4万美元。中国的家庭负债占GDP比例只有44%,美国的占比高达80%,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是74%。

该机构认为,中国住宅资产总值与家庭负债余额比值最高,为8.4,而美国住宅房地产价值不到家庭负债水平的三倍。

针对所有研究成果与发声,小编认为,谨慎一些比较好。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上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飙升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在所有负债中,房贷成为中国家庭债务的大头。

想必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吧,不光是主观体会,还有大量数据为证:

2017年12月时,西南财经大学下属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在调研逾4万户家庭数据和12万家庭成员之后,发现:

工薪家庭平均总信贷需求额为26.5万元,其中房产信贷需求额为22.5万元。工薪家庭平均实际信贷额为12.5万元,其中86.3%是住房信贷。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一半工薪家庭的信贷需求得到了满足。工薪家庭和非工薪家庭都在在较大的信贷缺口,尤其是消费信贷满足度较低。

还有一件事情是,在中国家庭的资产中房地产占比已经达到了68%,而北京和上海更是高达85%。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认为,中国家庭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与其他国家比较来看,中国居民的债务收入比明显低于美国,也远低于同为东亚国家的韩国和日本。其中,中国工薪家庭的资产负债率,只有美国家庭的一半。

虽然如此,但中国家庭的债务收入比处于上升趋势,高债务收入比家庭的偿债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收入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的非工薪家庭,其偿债风险值得警惕。

专家普遍认为不会发生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但仍需警惕家庭债务风险引发“灰犀牛”事件。

什么是“灰犀牛”事件呢?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撰写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让灰犀牛为世界所知,它比喻的是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灰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它并不神秘,却更危险。

去年7月17日的时候,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其中提到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这是人民日报首次提到“灰犀牛”。

家庭负债上升为什么存在“灰犀牛”事件的可能性呢?

道理是这样的:居民的银行储蓄、持有现金等流动性资产受到约束性影响后,会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自然影响实体经验。

过高的债务让无数家庭有钱不敢花,即便他们收入再高,但对比起巨额债务,可能也是杯水车薪,仅房贷支出,就可能让他们节衣缩食,更不用提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及生活开支。

同时,中国家庭杠杆率存在严重的分布失衡,具体表现在地区差异、年龄段差异等方面。如果家庭债务的累积,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不仅会影响当地居民生活质量,还会拖累宏观经济,隐含系统性风险。

再看年龄段差异,城市家庭杠杆率偏高主要体现在中青年家庭,尤其是近年来举债购房的年轻人,可能是中国社会中杠杆率最高的群体,他们还可能向亲友借钱。如果收入锐减或房价出现较大波动,他们的家庭债务风险就会显现出来。

有人描绘过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经济不景气——收入下滑——一部分人还不起房贷——银行低价出售欠账人的房子——房价下跌——更多的人停止还房贷——银行又出售——房价又下跌……”

一旦资不抵债,断供停贷,就可能造成比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当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低于10%时,家庭信贷继续增加可能会对GDP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当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30%时,家庭债务的增加会损害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增长。

中国家庭债务快速上升,对消费升级、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负效应值得关注,尤其房地产泡沫尤其值得警惕。

作为个人,在购置房产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合理配置自身资产确保增值,不忘提升自身的理财水平、对大势的判断、业务水平与各方面能力,扩大收入源头,增加报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