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神歸位:中國價值觀的構建(2)

西方四百年之得失(1600-2000)

四百年故事,三字足矣:全球化。

四百年故事極為紛繁,若前後延伸,又生若干枝節,不可盡言。

僅地理大發現一事,就前起1298年後《馬可·波羅遊記》成書,後終結於1779年英國的庫克船長進行3次南太平洋考察,將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納入英國版圖、並且發現了夏威夷。

哥哥僅觀其大略,論其格局,攝其魂魄,以煉中華之魂。

1

西方的思想從近代開始是在三個緯度上展開的。

一是科學精神,它相信可以通過對自然規律的把握和不間斷的技術發明,通過無止境的生產力的發展,滿足人不斷被刺激起來的生活需要;

二是社會變革的信念,它相信只有通過各種經濟、政治、法律等社會治理手段方能真正作用於人類;

三是人本主義、個人主義,它們使人的個體獨立性、個人意志、個人價值、個人自由、個人權利得到不斷的增強。

這正是歐美四百年來極大影響世界的三個核心層面。

2

1840年開始,列強們在中國人面前開始一場炫目又殘酷的演出。

誰也無法明白,化外的蠻夷為何如此強悍?

早期的反應自然是拋棄偏見,立馬迎頭趕上,加入歷史洪流,正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西學為用,中學為體”。

殊不知,垂垂老態的大一統才是帝國內部最大的革新大敵。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及至1919年,終於響亮地喊出“打倒孔家店”,新文化運動呼嘯而至,一個新生兒躁動於母腹。

一百五十年轉瞬離去,沒有人說得清對和錯,東方故國的傳統和西方的船堅炮利,只是內心那種深深刺痛一刻也不曾消停。

書生奮起,曾國藩撲滅了清帝國倒下前最大的一場大火,內戰順利結束,卻無法止住外亂,面對天津教案心力交瘁,1872年曾去世。

世家子弟,曾的首席弟子李鴻章借練淮軍而起,意氣風發,殊不知等待他是更為慘烈的政治命運,1894中日甲午戰爭,1900八國聯軍侵華,此二事件可與日後日本侵華成為最嚴重三件事情,都給他攤上了,李除了全力周旋別無他法,留下一句“三千年未見之大變局”,1901年去世。

李鴻章的弟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袁世凱登場中國歷史,手段與實力放於當時可謂首屈一指,玩弄清室、革命黨於股掌之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以至於有的人認為就該這樣的人來治理中國,大炮本來就是名實不符,如唐德剛先生的《袁氏當國》,——但形勢比人強,袁大頭最終在面對《二十一條》這個兩難選擇時被壓倒,1916年離世。

千年一出的學者大家,宗師裡的宗師,巨人裡的巨人,王國維先生,1927年選擇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史載如下:“1927年6月2日。王國維早起盥洗完畢,即至飯廳早餐,餐後至書房小坐。王國維到達辦公室,準備給畢業研究生評定成績,但是發覺試卷、文章未帶來,命研究院的聽差從家中取來。卷稿取來後,王國維很認真地進行了評定。隨後,王國維和研究院辦公處的侯厚培共談下學期招生事,相談甚久,言下,欲借洋二元,侯給了五元鈔票,王國維即出辦公室。王國維僱了一輛人力車,前往頤和園。王國維吸完一根菸,躍身頭朝下扎入水中,於園中昆明湖魚藻軒自沉。”

先生遺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世變二字,令八十七年之後的哥哥讀來潸然淚下,我的華夏,我們的故園,竟至如此多災多亂,可感當年先生之心境之悲切!

哥哥列此四人,無一人不超群,——然而,作為老派的人物,竟毫無他法。如果一定要延伸,還有第五人,蔣介石。他們代表了一個沉痛的舊世界的終結,但他們的努力會延續到新世界,他們的痛烈表情,在歷史的鏡子裡永遠那樣生動,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是,刻骨銘心。

我們唯有看到此種中外對比,才能更加深切明白,西方這四百年於我們、於世界,意味著更豐富的內容。

元神歸位:中國價值觀的構建(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