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神归位:中国价值观的构建(2)

西方四百年之得失(1600-2000)

四百年故事,三字足矣:全球化。

四百年故事极为纷繁,若前后延伸,又生若干枝节,不可尽言。

仅地理大发现一事,就前起1298年后《马可·波罗游记》成书,后终结于1779年英国的库克船长进行3次南太平洋考察,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纳入英国版图、并且发现了夏威夷。

哥哥仅观其大略,论其格局,摄其魂魄,以炼中华之魂。

1

西方的思想从近代开始是在三个纬度上展开的。

一是科学精神,它相信可以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和不间断的技术发明,通过无止境的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不断被刺激起来的生活需要;

二是社会变革的信念,它相信只有通过各种经济、政治、法律等社会治理手段方能真正作用于人类;

三是人本主义、个人主义,它们使人的个体独立性、个人意志、个人价值、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得到不断的增强。

这正是欧美四百年来极大影响世界的三个核心层面。

2

1840年开始,列强们在中国人面前开始一场炫目又残酷的演出。

谁也无法明白,化外的蛮夷为何如此强悍?

早期的反应自然是抛弃偏见,立马迎头赶上,加入历史洪流,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西学为用,中学为体”。

殊不知,垂垂老态的大一统才是帝国内部最大的革新大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及至1919年,终于响亮地喊出“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呼啸而至,一个新生儿躁动于母腹。

一百五十年转瞬离去,没有人说得清对和错,东方故国的传统和西方的船坚炮利,只是内心那种深深刺痛一刻也不曾消停。

书生奋起,曾国藩扑灭了清帝国倒下前最大的一场大火,内战顺利结束,却无法止住外乱,面对天津教案心力交瘁,1872年曾去世。

世家子弟,曾的首席弟子李鸿章借练淮军而起,意气风发,殊不知等待他是更为惨烈的政治命运,1894中日甲午战争,1900八国联军侵华,此二事件可与日后日本侵华成为最严重三件事情,都给他摊上了,李除了全力周旋别无他法,留下一句“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1901年去世。

李鸿章的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袁世凯登场中国历史,手段与实力放于当时可谓首屈一指,玩弄清室、革命党于股掌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至于有的人认为就该这样的人来治理中国,大炮本来就是名实不符,如唐德刚先生的《袁氏当国》,——但形势比人强,袁大头最终在面对《二十一条》这个两难选择时被压倒,1916年离世。

千年一出的学者大家,宗师里的宗师,巨人里的巨人,王国维先生,1927年选择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史载如下:“1927年6月2日。王国维早起盥洗完毕,即至饭厅早餐,餐后至书房小坐。王国维到达办公室,准备给毕业研究生评定成绩,但是发觉试卷、文章未带来,命研究院的听差从家中取来。卷稿取来后,王国维很认真地进行了评定。随后,王国维和研究院办公处的侯厚培共谈下学期招生事,相谈甚久,言下,欲借洋二元,侯给了五元钞票,王国维即出办公室。王国维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王国维吸完一根烟,跃身头朝下扎入水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

先生遗嘱:“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世变二字,令八十七年之后的哥哥读来潸然泪下,我的华夏,我们的故园,竟至如此多灾多乱,可感当年先生之心境之悲切!

哥哥列此四人,无一人不超群,——然而,作为老派的人物,竟毫无他法。如果一定要延伸,还有第五人,蒋介石。他们代表了一个沉痛的旧世界的终结,但他们的努力会延续到新世界,他们的痛烈表情,在历史的镜子里永远那样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是,刻骨铭心。

我们唯有看到此种中外对比,才能更加深切明白,西方这四百年于我们、于世界,意味着更丰富的内容。

元神归位:中国价值观的构建(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