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道”为什么是“邪道”?

  • 一道文言翻译题目里出现了“左道”一词,有同学把它译成“旁门左道”,我说不行,这样翻译不合标准,没有做到“字字落实”——既没有把“左”字的意思翻译出来,又平空多出了没有来由的“旁门”一词;正确的翻译是“邪道”或“非正统的方法”。
“左道”为什么是“邪道”?

  • 那么,“左道”为什么就是“邪道”呢?查《增韵》可得如下解释:“左,人道尚右,以右为尊,故非正之术曰左道。”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人们“尊右卑左”,所以走偏的道路就叫“左道”。那么,“左道”的反义词是不是应该是“右道”呢?当然不是,汉语中并没有“右道”一词。“左道”的反义词就是“正道”。
  • 其实所谓尊卑,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后人很难确定古代某个时期是尊左还是尊右。有时我们说“虚左以待”,要把左边的位置留出来给最有才能的人;有时我们说“无出其右”,认为右边的是最优秀的人。大概就像今天我们说“行人应该靠右”,那么如果你偏要靠左“逆行”,就会出事故;但是行人到底是靠右好还是靠左好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既然规定了靠右行,大家就认为应该靠右行。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我们还会把两个人见解不统一叫做“意见相左”,俨然就是对方跟你走了个头碰头又死不相让的即视感。——总之,我们认为“左道”一词出现的时代,是“尊右”的。同样的道理,你猜猜“左迁”是升官还是降职呢?——当然是降职了。查《增韵》:“左,谪官为左迁。自汉起至唐,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
  •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会知道“左”只在“左道”“左迁”这样已经固化的汉语词汇中有贬低之意,不能推而广之,认为所有的左都是不好的。比如,稍微了解一点文学史的同学都应该听说过“左联”,其灵魂人物是伟大作家鲁迅,这里的“左”很明显就代表着进步——当然,准确地说应该是“激进”;其反面的“右派”,代表保守。这个意义来源于国外,法国大革命时的国民议会中,革命代表们聚在议场左边,被称作“左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