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元 赵孟頫 红衣西域僧图

赵孟頫这件也是名作了,之前在故宫赵孟頫大展时也展过一回,这红色历经千年仍然如此鲜艳,真是难得。

从这幅画看,赵孟頫还是书法更好,文人画中意趣虽有,造型关系却把握不到。比如这个红色坐垫和石头的关系,就处理的比较简单。远处石头的立体感也差点意思。但是画也不能完全以造型水平来论高下,这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判断系统。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赵孟頫在京师常与天竺僧人来往,他非常了解异域僧人的面貌特征。以往画家画僧人,和汉人样貌几乎没有差别,因此赵孟頫想塑造一个真正的异域僧人。

这幅《红衣西域僧图》是赵孟頫借悼念去逝的萨迦派帝师胆巴之名, 隐喻正在萨迦大寺做总持的故宋恭帝(瀛国公),以寄托他内心的哀思。

但《红衣西域僧图》并非全部写实,而是学唐代阎立本的铁线描勾勒法,用笔凝重,风格高古。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画面上的红衣僧人,眉骨突出、眼窝深邃、鼻梁高挺、须发浓密,应是个印度人。他面目平和慈祥,左手伸出,手心向上,头顶上的光环,表明他已是修成正果的印度罗汉。

座下铺朱红毛毡,身后是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氛围古朴静穆。

下方岩石上这一双红色僧鞋。跟现代的人字拖,也没什么两样。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明 陈洪绶 斗草图轴

明代人物画,陈老莲是个性十足,过目难忘。人们说他复古,主要他用铁线描,确实为高古手法,但是加上了变形的造型,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又有几分怪异。有一种很复杂的美感,仿佛怪味胡豆。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从唐朝来到明朝,美女们的身材一下就瘦下来了,柔柔弱弱,让人看着就很有保护欲。

她们的衣着也偏向朴素和保守,因为明代社会的基调,已经随着中央集权的发展,封建统治的奴化思想和程朱理学的渗透,慢慢变得沉闷了起来。

这幅仕女图《斗草图轴》,描绘了端午节那天,五位女子围坐庭院内,斗草为戏的场景,如此充满平民生活乐趣的画面,也是由于明代市井文化流行的缘故。

通过下面的局部高清图,可以看到明代的仕女的妆发、服饰偏低调含蓄,风格和富丽堂皇的唐朝仕女,差别非常大。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明 戴进 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图 卷

戴进是浙派的开创人,浙派后来经常被吴门嫌弃,觉得他们不上档次,不够风雅。但是戴进这一卷山水人物,真是让人惊叹于他用毛笔的造型能力。这是文人画家画几个点景人物咋都比不上的。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图》是明代宫廷画家戴进的道释画,以浅设色描绘了佛教禅宗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六代祖师像。

这幅画也采取了连环画的形式,每组人物场景均用树石流水相隔,并题写小楷文字。卷后还有江南四大才子中的祝允明和唐寅题跋,洋洋洒洒各写了一大篇。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戴进是个绘画全才,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没有他画不好的,这一卷也是他全方位炫技的一个舞台。

这一卷的人物,每个都下了大力气,六代祖师姿态各不相同。

达摩祖师面壁而坐。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慧可祖师右手托着残臂,端坐磐石之上。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惠能祖师则坐禅床上,与一居士说法。旁边还有小僮忙活着添柴烧水,姿态也很真实。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就算把人物拉到特写,也一样禁得起推敲。

人物面部,须发纤毫毕现,这样的笔墨功夫,和宋代院画一脉相承。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人物的衣纹,是戴进独创的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有力。这可能跟戴进改行当画家前,做过金银首饰工匠有关,他的手劲比较大,而且能够将劲道控制得收放自如。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而且对于人物身体与衣褶的关系,画家也交待得比较准确,这是明代人物画的一大进步。

比如慧可祖师双腿之间衣褶凹陷的走向,一看就是现实中找过模特仔细观察过的。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僧璨祖师盘腿坐着,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袈裟下面,是右脚盘放于左腿之上。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明 唐寅 悟阳子养性图 卷

去年看过唐寅《月泉图》真迹,今年能看到与之相似的《悟阳子养性图》,感觉自己很是幸福的说。辽博的唐寅这次展出了三四件,也有我个人觉得有疑问的,但这件是很好的。卷后大段文徵明题跋,松弛可爱,令人沉醉的小楷。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明代的文人画代表,首先应该推唐寅。如果说沈周的文人气还比较朴实,那么风流才子唐伯虎,则完全释放了自我,《悟阳子养性图》超拔烦嚣,充满出世、虚无、飘逸的气息。

《悟阳子养性图》是画给一个号悟阳子的人,词人姓顾,是崇明人,所以这是一件以人别号为题的作品。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这位就是悟阳子本悟了。他头戴方巾,一派文士打扮,坐在草席上,双手抱膝,仰望天空,陷入静思,一派清心静气。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室内陈设简单,桌上的香炉和文房用具,表明了悟阳子的文人身份。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虽然分在人物画里,但画面的其他部分都是山水,唐寅的山水也分粗笔和细笔,这幅《悟阳子养性图》属于唐寅的细笔山水。

而他的细笔山水,画在纸本和绢本上的效果又不太一样。由于纸张既能吸墨,又能干皴,所以唐寅的纸本细笔山水,笔触细,却多变,用相对干的笔,在纸面上皴擦出无数的变化,苍和润这两种对立的美学感觉,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正是“苍”与“润”,营造出了那种出世、虚无、飘逸的感觉。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百代标程”专场的那件唐寅《月泉图卷》,就是拿这件《悟阳子养性图》来做对比的,里面有很多局部图的对比,感兴趣可以回顾一下这篇文章→《周星驰这样演唐伯虎画画,唐寅活过来怕要哭瞎|画事》。


辽博珍品第四期|“佛系绘画”


唐寅 《月泉图卷》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