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邊味道系列丨澱粉也香甜——峨邊洋芋


峨邊味道系列丨澱粉也香甜——峨邊洋芋


峨邊味道系列丨澱粉也香甜——峨邊洋芋

峨邊

位於四川西南部小涼山區

大山不僅帶來了奇麗的風景

還有豐饒的物產

比如具有地理標誌的峨邊洋芋

在彝族士語中 洋芋又名“洋喲”

是彝人餐桌絕對的主角

峨邊味道系列丨澱粉也香甜——峨邊洋芋

在涼山彝區的人文歷史進程中,洋芋是彝人最早栽種的糧食作物之一,它伴隨著彝人休養生息,給彝人帶來了人丁興旺。東經102°54'到103°33'、北緯28°39'到29°19',精確的地理座標下,註定峨邊洋芋只能一年收一季。和一年兩熟的平原洋芋相比,它輸掉了產量,但是更長的生長週期、更強的光照帶給峨邊洋芋的,是更高的澱粉含量和更糯的口感。

峨邊味道系列丨澱粉也香甜——峨邊洋芋

峨邊味道系列丨澱粉也香甜——峨邊洋芋

每年八九月是洋芋收穫的時節,彝人堅信,即使地下塊狀莖已經成熟,也必須等到地上莖葉完全枯萎,才能成就洋芋的自然風味。

對彝人來說,洋芋是獲取澱粉、補充能量的主要食物來源,也是從古至今延續千百年的飲食習慣。

高澱粉含量的洋芋,最適合的做法往往卻最簡單,比如孔。火塘生火,支鍋,清洗乾淨的洋芋挨個兒壘在鍋裡,一次性倒人高山泉水。彝人的烹飪智慧遠遠超出書面化的烹任方法。孔洋芋無非水加洋芋的組合。水少,洋芋未熟水已乾。水多,則洋芋熟透淌在鍋裡。加水的玄機,靠的是彝人對火和水精確的考量。

峨邊味道系列丨澱粉也香甜——峨邊洋芋

勤儉是一種美德,彝人的勤儉也體現在烹任當中。鍋裡孔著洋芋,火塘邊再圍上幾個。三四十分鐘過後,洋芋全熟卻不糊,而鍋裡的水一滴未留,堪稱烹任玄學。而火塘裡的烤洋芋,依舊和千百年前一樣,軟糯當中帶著果木柴火的焦香,咬上一口,滿口澱粉。

峨邊味道系列丨澱粉也香甜——峨邊洋芋

作為地理標識的峨邊洋芋,種植面積約24萬公頃,年產量約9萬噸。隨著時間的流逝,峨邊洋芋早已告別了果腹充飢的基本功能。如今,它帶著天然去雕飾的淳樸,從高山山地裡走出,以高澱粉和高花青素含量,以抗氧化、護心降血壓的食效,以糯而有粘性的特徵,成為峨邊一張獨特的名片。

|審稿:周夢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