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一件事,到底有多难?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做一件事,一个行为,只要坚持21天,就能养成习惯。

然而通常情况却是:

一部分人开始了3天,就败下阵来。而另一部分人坚持21天之后就以为自己有了这个好习惯,结果可想而知……

下面这篇文章就是想告诉你,到底应该如何做到长期而有效地坚持做一件事,把它真正转化为一个常态。

在回答“如何”之前,你需要知道为什么无法坚持?为什么坚持一切对你有帮助的事情都那么难?


坚持做一件事,到底有多难?

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就是:“每天积累一点点”带来的刺激感太弱了,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很长的反馈时间,而你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成就感,大脑就开始打退堂鼓。

当你遇到这些情景,你是什么感受:

减肥餐坚持吃了一周,到第八天你点了一顿烧烤鼓励一下自己,吃完发现更胖了,于是你决定...

第一天背了50个词很开心,到第三天发现之前的都忘了,新词还有50个,于是你决定...

给喜欢的人送了7次费列罗,发现对方还是把你当普通朋友,于是你决定...

不用说,你当然是决定放弃。

其实,你的这些努力已经开始产生影响,只是这种影响非常微小,小到你无法看到让人兴奋的结果。要知道,人类的大脑最爱懒惰,不用思考简单省事才能带来更多的多巴胺。

所以,坚持本质上就是反抗大脑懒惰的过程。所有长期且有效的坚持,实际上都符合一个基本原则:理性的认知和正确的方法。

记录你的过程

想要长期坚持一件事,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录你坚持的整个过程。无论用文字、图像或者其他形式,确保你的记录能够恒久保存随时查看。

这样做的结果是,你会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不断进步的力量,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你可能无法从一周一月的记录中发现进步的痕迹,但只要把时间拉长,你化蛹成蝶般的变化就显而易见。

仔细想想,为什么现在90后都不爱去健身房,反而愿意打开keep跑步?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记录并分享的功能。

每天5公里,3年就是万里长征。忠实地记录你的旅程,你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改变。你随时能回过头来,看看过去自己坚持下来的每一天。

所以如果你想坚持阅读,你最好能记录你的过程,记录每天的进度、心得和笔记,而不是告诉自己一年要读完100本书。

如果你想减肥,你最好能记录每天食物摄入的卡路里、每天运动消耗的卡路里,你忍耐下来的食欲、流下的汗,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都记录在案。

如果你想学好英语,你最好能记录你每天的学习量,记录你为纠正每一个发音、说出每一句口语,付出过什么努力,得到了什么结果。

你喜欢的,你想坚持的,都应该去尝试记录它们,这个有关坚持的行为能够带给你更积极乐观的心态,严谨的数据化思维,以及一种想要持之以恒的习惯。

找到为之哭泣的热爱

在《Legal High》里有这么一句台词:

才能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该靠自己挖掘创造的。我也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拼命,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过来了。等我回过头,背后空无一人,那帮懒惰的人在山脚念叨:谁叫那家伙是天才。


坚持做一件事,到底有多难?

背完1万个单词,加入谷歌微软,或者赚到100万的人,大多数都不是天才。他们只是埋头坚持着自己热爱的事,等他们恍然抬头,才发现已经走在所有人的前方。

如何在1个小时内找到自己内心深处最喜欢最热爱的事情?我推荐大家使用“白纸梦想法”:

1.找一个无人打扰的空间,准备好白纸和笔。

2.在白纸最上方写下:“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3.写下这个问题的任何想法。

4.不断重复第3步,直到你哭出来为止。

当你写下100个甚至200个答案,而其中的一个答案——它应该是一个很长的句子——你一想到,就会很感动,甚至痛哭流涕。恭喜你,这就是你内心想做的事情。

我在第76、89和103个答案分别写上:

我想读完所有的英文原版经典作品

我想和JK罗琳喝一杯下午茶

我想和美国黑人朋友的underground rapper来一场battle...

但是当我写到第136个答案的时候,我发现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想学好英语,以及更多国家的语言,然后去每个有趣的国家住上一年,好好地了解这个世界,爱上这个世界。

找到活着最想做的事情,剩下的只是咬牙坚持。这让我想到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1968年,上海电表厂有个小工,没事就看英语书自学英语,而其他的小工没事就抽烟打牌踢球,还嘲笑这个小工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用得到英语么?后来厂里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这个小工行。厂里一下子轰动了,所有人都对这个小工另眼相待……

但他还是小工,地位并没有改变。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机关缺个翻译,就跑来把他借走了,再也没还回来过。后来才知道,这个小工叫杨洁篪,上一任的外交部长。

把时间分配给靠谱的事,把热情付诸于喜欢和兴趣。细水长流的坚持,终将会给你带来巨额回报。

坚持做一件事,到底有多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