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阅读题选编

八年级上册语文:《龟虽寿》阅读题选编

八年级上册语文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B )

A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 “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励志之语。

D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

3.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

答: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4. 《龟虽寿》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 《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解析】A“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错,应为“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踌躇满志而作。”;C“说明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错,应为“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D“直抒胸臆”错误,应为“借景抒情”。

6.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示例一:曹操以“老骥”自比,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示例二: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千古名句,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7.诗中的“烈士”指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指能建功立业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服老、不信天、奋发有为、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8.“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不甘年老,报效祖国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