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的势力到底有多庞大?

生猛历史


“九一八”事变以后,老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命令戴笠及手下的“十三太保”,效仿意大利“黑衫党”,成立了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而该社的特务处便是军统前身。

抗战爆发后,军统正式成立,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二处,一处负责党务,二处则负责情报,直接向蒋介石负责并汇报工作。

局长就是素以神鬼莫测著称,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人的戴笠,戴笠被手下人称之为戴老板,手下人只知戴老板,而不知有蒋总统。

戴笠在短短数年间,就将军统发展成组织严谨、分工明细、规模惊人、无处不在的国民党特殊暴力机器,和英国军情六处、德国党卫军、美国中情局和日本特高科齐名的全球特务组织。

巅峰时期,军统正式特工近5万余人员,军统依靠局-区-站-组-队的组织架构,将触手伸到全国各地国民党军队、警察部门、行政机关、交通机构、甚至领事馆,还有包括东南亚各国、南太平洋岛国、西方诸国等几十个国家,都安插有“军统”背景的人,负责监视、监听、情报传递乃至暗杀活动,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军统人员。

美国军事情报机构曾估计:军统拥有18万便衣、7万武装游击队、2万别动队、1万5千人的救国军,甚至沿海的海盗也被军统所渗透操控,抗战胜利初期,戴笠还收编了大量的伪军,最多时人数约为30万,因此有人说戴笠手下有三个军!

美国人曾经这么形容军统局,如果拿军统与世界上任何间谍网相比的到,它在特工人员的数量上要更加庞大,在地理覆盖面积上要更加辽阔。

戴笠的军统时时破坏我党工作,戴笠坠机身亡后,周总理感慨的说:“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戴笠被称作是老蒋的佩剑,能够“秉承领袖意志,体念领袖苦心”,处处以“领袖”的利益为核心。凡是对蒋介石不利的人,就一个字“杀”,可以说是佛挡杀佛,鬼挡杀鬼。不仅刺杀的方式花样百出,还能移尸嫁祸,只要是戴笠瞄上的人几乎无人幸免,他暗杀的部分人员如下:

暗杀进步人士吉鸿昌、杨辁、宣侠父、陈昭礼、罗世文,史量才;汉奸:张敬尧、、唐绍仪、王克敏(未成)、张啸林、汪精卫(未成)、周佛海(未成)、殷汝耕(未成)、周凤歧、任援道、陈箓、黄大伟、傅晓庵、谭书奎等。日寇中将任一、野田太郎、久保田、福本、清水、美座、沙岛、三蒲、贞川作、贞森一郎、皆川雅雄、藤田、木野、青木、高月、乘兼、北川、太田一郎、田野等等;

戴笠作为情报专家,领导军统,监听国内外电讯、破译密电码,1941年,戴笠两次亲赴缅甸建立军统情报网,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军统特工也随军参战。

1941年12月,军统提前破译日寇电报其将偷袭珍珠港,但美国政府未重视其消息,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震惊,时任总统罗斯福提出要亲自会见戴笠,并成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美国海军部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向美国提供的日本占领区军事及气象情报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在中国沿海的美船舰攻击日本海军的唯一情报来源,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彻底打击日军占领的岛屿、日本海军及整个日本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统计从1944年6月到1945年7月这短短的1年时间里,中美合作所的部队击毙日军23000人,击伤9000人,俘虏约300人,捣毁了209座桥梁、84辆摩托车、141艘船只和97个军械库与仓库。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击落,就是戴笠情报工作的支持。

戴笠手里掌控着的军统拥有庞大的势力,暗中操纵将孔祥熙的亲信中央银行信托局储运处处长林世良因走私被缉私被枪毙林世良,使孔祥熙颜面扫地,两人的矛盾也变得不可调和,他利用第六战区青年军官“清君侧”计划摆了蒋介石的第一红人、小委员长陈诚一道,导致陈诚被罢官,先后逮捕陈的部下累计600余人。

1946年,戴笠势力过于庞大,竟想借助美国争取海军司令的职位。蒋介石对其也越来越不放心,欲将军统裁撤或缩编。但这一切还未实施,1946年3月17日,戴笠从北平乘军用运输机返回上海,飞临南京上空失事,蒋介石才捶胸顿足并写下挽联:“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仗汝绩。苟祸从天降,风云变幻痛予心”,并亲自主持葬礼。


美丽青春您真痘


军统的大,不仅是人员多,组织机构庞大。最牛的是,“一戴三毛”为首的军统竟然带出一个将军县!这个将军县出了64名将军,其中,上将1名,中将九名!这样的成绩,在民国2000多个县中,仅此一份。

军统的架构确实大,军统依靠局-区-站-组-队的组织架构,将触手伸到全国各地。并且,在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以及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都有军统的特务“潜伏”。

军统人员最多时,仅是在册特工就有5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十几万的“忠义就国军”和几万“便衣”。也是因此,有人说戴笠手下有三个军!

这还不是最终实力,因为,在抗战胜利以后。军统掌握了审查“伪军”的权利,很多“反正”过来的皇协军都要看军统的脸色!抗战胜利是,日本人留下了两百余万伪军。在“汰弱留强”的原则下,国民党将伪军整编出一百多个师,上百万人。这些人,很多都要给军统面子。

不过,最让人吃惊的是,“一戴三毛”为首的军统竟然带出一个将军县!

一戴指的是戴笠,三毛指的是毛人凤,毛森,毛万里!这四个人是军统的领导人物,他们都是江山县人。就是在他们的带领下,从江山县走出来少将以上军官64人,校官以上军官162人!

要知道,戴笠死的时候才是少将,他的陆军中将是死后追授的。可他手下军统局里少将军衔的高级特务一大把,都要听戴笠的!国军的少将一般是副师长级别起步的。“江山帮”竟然有这么多少将以上的军官,真是让人吃惊。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

于1938年成立,是当时国民党的重要情报机构,最早的时候是由戴笠领导,戴笠死后,由毛人凤接手。

要说军统的势力有多庞大,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你——军统势力真的老庞大了。



“九一八”事变以后,老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命令戴笠及手下的“十三太保”,效仿意大利“黑衫党”,建立了军统这个特务组织。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军统的特工人员数量,不下8万余人,耳目遍布全国各地,

有在军队中的,有在警察中的,有在行政机关的,有在教育部门的,反正是各个大小“衙门”里,都暗藏着军统特务,可谓是无孔不入。这些特务负责监听民情,抓捕我党人员,组织暗杀活动等,倒有些像明朝的“东西厂”。

当然更重要的是收集情报,收集我党的情报,国民党内部的情报,日本人的情报,美国人的情报,如果大家看过谍战电视剧《潜伏》,便可以对这些特务的手段略知一二。



军统下设的组织单位众多,盘根错节,分为局、区、站、组、队,有的地区设立办事处,正所谓分工不同,任务不同。当然,这些都是国民党反动派用来统治和镇压人民的卑劣手段。

解放战争时期,军统甚至利用张国焘,来对我党进行情报窃取工作,解放后,国民政府退败台湾,在大陆仍旧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军统特务,对新中国的建立,进行破坏活动。

可见,军统的势力,在当时,确实是有着不可想象的庞大。


杂七杂八的事


军统全名称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由戴笠一手创办,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戴笠死后,军统便被分解,留下的部分改名为保密局。至此,军统一名便寿终正寝了。
1926年,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投奔蒋介石。他首先组织三民主义力行社,后在南京秘密成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社,戴笠任复兴社特务处处长。复兴社特务处便是后来军统的前身机构。戴笠以此为班底,大力发展情报网络。
1938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成立,简称为 “军统”。郑介民为局长,戴笠为副局长,但戴笠为军统的实际负责人。军统主要是负责收集情报、进行策反、反谍、刺杀等工作。进入军统的人员需经相关人的推荐,并经过严格的政审、考核,局机关批准后方可加入,加入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合格者方可进行工作。军统人中员大多都经过专业训练,其个人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较高。 
军统势力可谓遍布全国各地。不论是政府、军队、各级组织、各种团体、各个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中有绅士名流,下及三教九流,还有包括东南亚各国、南太平洋岛国、西方诸国等几十个国家,甚至日本东京皇宫内都有军统情报人员,可以说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军统人员。
鼎盛时,军统在编人员约有5-6万人之多。据美国情报局调查:戴笠约有十八万特工人员、二万人别动军、七万人游击队、约两万人的忠义救国军及沿海海盗、山中土匪等共有30余万人。抗战胜利初期,戴笠还收编了大量的伪军,最多时人数约为30万,这些人在整编前基本上都受戴笠指挥。
1946年,戴笠势力过于庞大,竟想借助美国争取海军司令的职位。蒋介石对其也越来越不放心,欲将军统裁撤或缩编。但这一切还未实施,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机由青岛飞往南京坠机身亡。
戴笠死后,军统被大量裁撤并缩编,并改名为保密局,由毛人凤任局长。保密局1949年随蒋介石移至台湾。
雲绯文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
欢迎点赞和评论

蝶恋花绯


凡属于党、政、教育、经济、文化、一般民用工厂等,一律属于中统局工作范围,军统局在上列机构中的内线、线索也要一概移交中统局接收对此,中统局将一些已经失去内线作用的名单交给了军统,对有作用的则掩而不交。至于军统方面,就根本没有将任何关系材料移交给中统局。

两统对蒋介石的阳奉阴违和暗中争斗,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时间推移,两派斗争日趋严重,积怨颇深,甚至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但大多数是军统占上风。 其实,中统与军统的斗争蒋介石一直都是知道的,但基本上不予理会,看到中统快招架不住了才站出来说几句。因为蒋介石创办中统和军统的初衷就是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有利于蒋介石的管理与控制。因此,这也是蒋介石明知中统和军统矛盾重重,却总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的原因。 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之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转向对付日本侵略者,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破坏严重,而其又不能及时地联络这些基层组织。因而,中统逐渐被军统所取代。加之蒋介石对军统头子戴笠有知遇之恩,又有师生之情,.戴笠对蒋介石言听计从。中统主要由国民党另一派系陈立夫、陈果夫兄弟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介石不能直接控制。逐渐失去了蒋介石的扶持。到了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得以保存和发展。


李三万的三万里


关于“军统”大老板戴笠的死因扑朔迷离,光看表面上的飞机失事,能引来许多猜想。但真正让戴笠去死的原因,恐怕一直隐藏在事件背后,草灰蛇线,难以找到直接证据。

有一种说法是,戴笠领导的“军统”在抗战后期的势力太大了,就连蒋介石都想着要限制戴笠。

“军统”势力的膨胀和抗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38年8月,“中统”跟“军统”正式分家之后,双方的发展都进入了快车道。

尤其是在1940年之后,“军统”局迁移到了陪都重庆,在蒋介石的悉心呵护之下,茁壮成长,机构编制膨胀。“军统”内部设立有非常多的处室,比如说军事情报处、党政情报处、警务行动处、电讯处、人事处、经理处、司法处、总务处、讯训练处、布置处。此外,还设立了一些灵活性更强的“室”,入秘书室、稽核室、督察室、机要室、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张国焘主持)、特种技术研究室、缮写室、经济研究室、医务室、策反委员会、设计委员会……

从这些纷繁的机构名称就可以看出,“军统”的体系十分庞大。此外,“军统”背景的人还控制了许多公开的政府机关单位,1943年“军统”还与美国情报机构共同设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由戴笠担任主任,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担任副主任。他们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南亚战区都建立了情报机构。

1942年,单单是“军统”所属的国内各单位情报人员发展到一万多人。到了抗战后期,“军统”局内部的干部有4万多人。当然,“军统”的力量其实并不只是系统内部的干部。“军统”的重要任务还在于控制国民党的各种中枢要害,比如说在军队警察、政府部门、党务机构、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领事馆,都安插有“军统”背景的人,负责监视、监听、情报传递乃至暗杀活动。

如果包括外地各个站、各个组的人员大概有9万多人。

如果再加上“军统”势力范围内控制的调查、警察和治安机构,以及地方武装、日伪力量,则戴笠实际上能够影响到的人员数量可达百万。

单单这一点就不得不让蒋介石寒毛竖起。


生猛历史


随着中国盖世太保头子戴笠坠机身亡,盘根错节的军统势力瓦解并更名。戴笠死得蹊跷,引来众多猜测与传闻,其中有个传闻是戴笠有可能被蒋介石谋杀?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戴笠生前,做为蒋介石左膀右臂的“军统”,已经是尾大不掉。换句话说就是:蒋介石已感受到来自军统势力的威胁。军统势力到底有多宠大?让蒋介石心生芥蒂,听有书君细细道来:


1、由弱到宠大的军统组织


蒋介石在复兴社基础建立了军统。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乍听这名称以为是清水衙门,实则却是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情报机关。


这个维护蒋介石统治的特务组织,采用的都是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卑劣手段。因直接受蒋介石领导,军统非常设机构变通性大,可以随时设立、随时取消。以至连当时军统人事处长都说不清军统到底有多少个部门。


除了常设和非常设机构外,军统局内还有特务总队、集中营、特别侦察组、外事侦察组等机构,所有行动都只听从有“中国希姆莱”之称的戴笠指挥。


军统特务成员基本都是从各地的警察培训班、电讯训练班,或是各重要机关、部队等处精挑细选出来的。军统做为蒋介石的锦衣卫,故只要被相中的人,没有敢抗拒的。



2、军统黑暗势力遍布全国


初始军统规模并不大,后来为打压不听话的中统,军统开始扩张。并分别在南京、上海、北平等重要城市设立专门的情报站。


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站与集中营、特别监狱和看守所,主要用来关押和屠杀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因军统机构的特殊性,只要锁定目标,就可执法。较明朝的东厂、锦衣卫过犹之而不及。


他们不仅从事情报收集同时还负责暗杀任务。抗日时期暗杀的如:张啸林、李士群、唐绍仪等等...抗战胜利前后暗杀未遂的有:民国首任副总统李宗仁、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国母宋庆龄等...


同时对于违逆蒋介石的人实施抓捕工作。这些行动奠定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石,戴笠也因此得到蒋介石高度信任。


抗战八年间,全国被蒙蔽加入国民党的学生举不胜举,军统势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扩张。人数最多时将近5万,可以这么说在当时有中国人的地方,几乎就有军统特务。



3、向海外无限扩张的军统组织


军统的枝节并不仅限国内,在国内不断扩张同时,开始绞尽脑汁向海外扩张。为达此目的,军统外围组织在各国建立联络站与办事处,并在各使馆里安插大量内线。


比如:在印度设置德里站和孟买站;缅甸设置仰光站、腊戍站;在英国设置伦敦站、巴黎站;新加坡站等等....


尤其在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有较多的移民华人,且他们都具有较高的身份与学识,军统在这些地方的势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军统巅峰时期,便衣18万、武装游击队7万、别动军2万、忠义救国军1.5万。


军统借由这些势力在各国无所不为。如:在越南,通过手段得到法国戴高乐总统的支持,从事很多黑暗活动因势力被掩盖。抗战胜利后,军统企图巅覆越南政权,干下惊天动地绑架越南皇帝保大等等...


抗战结束,蒋介石迫于压力以及对军统的顾虑,密电戴笠撤销军统局。戴笠不但反对,仗着拥有的宠大势力,公然跟蒋介石叫板。想借美国海军之力,提出统管中国海军的要求,让蒋介石恼羞成怒、寝食难安。



好在军统再宠大的势力,随着戴笠坠机身亡而成为过往云烟。


抗战胜利后,军统势力曾一度让蒋介石也感到害怕。但有书君认为:只是凭借些黑暗势力又怎可阻拦历史进程,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军统的势力到底有多庞大?确实让人害怕,就连蒋介石都有点畏,主要是因为军统玩阴的,经常在草丛埋伏,

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38年成立,首人局长戴笠,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后由毛人凤担任局长

1942年,单单是“军统”所属的国内各单位情报人员发展到一万多人。到了抗战后期,“军统”局内部的干部有4万多人。

当然,“军统”的力量其实并不只是系统内部的干部。


如果包括外地各个站、各个组的人员大概有9万多人。

如果再加上“军统”势力范围内控制的调查、警察和治安机构,以及地方武装、日伪力量,则戴笠实际上能够影响到的人员数量可达百万。


天山折梅腿


军统势力可谓遍布全国各地。不论是政府、军队、各级组织、各种团体、各个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中有绅士名流,下及三教九流,还有包括东南亚各国、南太平洋岛国、西方诸国等几十个国家,甚至日本东京皇宫内都有军统情报人员,可以说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军统人员。

鼎盛时,军统在编人员约有5-6万人之多。据美国情报局调查:戴笠约有十八万特工人员、二万人别动军、七万人游击队、约两万人的忠义救国军及沿海海盗、山中土匪等共有30余万人。抗战胜利初期,戴笠还收编了大量的伪军,最多时人数约为30万,这些人在整编前基本上都受戴笠指挥。

1946年,戴笠势力过于庞大,竟想借助美国争取海军司令的职位。蒋介石对其也越来越不放心,欲将军统裁撤或缩编。但这一切还未实施,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机由青岛飞往南京坠机身亡。
戴笠死后,军统被大量裁撤并缩编,并改名为保密局,由毛人凤任局长。保密局1949年随蒋介石移至台湾。

顺应天命wpt


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BIS),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

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戴笠死后,1946年,由毛人凤继任。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到五十年代中期,军统在大陆大致被肃清。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有的地方设有相当区、站的办事处。

军统局有何厉害之处,让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都又怕又恨?

军统局的权利很大,除了蒋介石和戴笠等少数几人外,简直无人制约他们。

他们具有隐秘拘捕和暗算的权利。军统局招募了很多奸细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散布到戎行、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组织,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督、劫持、拘捕和暗算等手法进行活动。

除了具有隐秘拘捕和暗算的权利外,军统局还被授权监督和查询当地戎行的主官。

潜伏中军统大佬戴笠死后,为什么所有特务都人心惶惶?

当戴笠实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可能也就是“飘了”。戴笠的实力越来越大之后甚至提出要当海军司令,而且他秘密联络美国人,让美国人为自己撑腰。戴笠和军统过于强大,对于蒋介石的统治肯定是不利的。有朝一日,蒋介石担心自己被架空。蒋介石开始打压军统。戴笠死后,蒋介石将军统的编制从10万多人压缩到一两万人。从此,戴笠打造的特务系统土崩瓦解。


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下方多多评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