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名玲:丹心不辭桑榆晚,餘熱生輝霞滿天

丹心不辭桑榆晚 餘熱生輝霞滿天

今年73歲的郝名玲,是曹甸鎮崔堡村人,2006年,從寶應工商局退休。幾十年來,他工作地點多動,足跡走過了大半個寶應;他工作崗位多變,從教育部門到政府機關又到工商系統,郝名玲同志始終是個閒不住的人。退休不褪色,離職更盡職,為家鄉、為社會不斷髮揮餘熱,充分表現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靈。


郝名玲:丹心不辭桑榆晚,餘熱生輝霞滿天


筆耕不輟,痴情爬格子

1968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利用業餘時間一直堅持寫新聞,至今已50個年頭。2006年退休後,更是如痴如醉。即使身患肝癌、腎癌,躺在病床上還向新聞單位投稿。今年10月27日,曹甸鎮黨委政府,隆重為他舉行了“郝名玲新聞創作50年暨《美在曹甸》首發式”。縣委宣傳部、縣廣電總檯、縣新聞信息中心和揚州日報社寶應記者站有關領導到會祝賀,並向他頒發了榮譽證書,被揚州日報社寶應記者站特聘為終身特約記者。50年來,他先後採編約200萬字,4000多篇新聞作品。相繼出版了《群星璀璨》《鄉村記憶》《曹甸鄉情》和《美在曹甸》4本50多萬字的新聞專輯,《曹甸鄉情》還獲江蘇省鄉土教材一等獎。他的作品,通俗樸實,言簡意賅,可讀性強,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深受縣內外眾多新聞愛好者的歡迎。他採寫的“中國好人”仲偉玉、幹立花,“江蘇好人”衡金蓮,省辦案能手劉正福,調解能手薛梅,省五好文明家庭唐崇書、賀其花,市十佳慈善之星於子洲等一大批新聞人物,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被人們譽為田野裡走來的百姓記者,新聞戰線上的“常青樹”。

老有所為,弘揚正能量

郝名玲同志用手中的筆,謳歌新時代,引領新風尚,傳遞正能量。這位有著48年黨齡的老黨員,不忘初心,把筆尖對準基層,聚焦百姓,挖掘亮點。2016年當他得知古塔村民王緒國,發動群眾自籌近百萬元建老年活動中心,為村民辦了許多好事、實事。他帶著大病初癒的身子,冒著30多度的高溫,3次騎自行車實地採訪,撰寫了《美麗的殷屈莊》專題宣傳片解說詞。曹南村年已古稀的歐少山夫婦,一個患腦梗,一個雙目失明,膝下本無兒女。29年前,在自家鍋門口撿到一個剛出生的女嬰將其收養大。這個女孩,長大成人後,一直為養父母盡孝,事蹟非常感人。郝名玲走訪周邊鄰居,連夜趕寫了一篇《盡孝養父母,感恩舐犢情》的通訊,被多家媒體轉載。溪北村村民幹立花是殘疾人,招婿的丈夫也命苦,28歲那年因一次事故導致腰部以下癱瘓,幹立花35年如一日,不離不棄。他發現這一典型,多次跟蹤報道,向省市新聞單位推薦,幹立花連續兩屆入選“中國好人榜”候選人。經他採編的人物中,有2人入選“中國好人”,1人入選“江蘇好人”,4人入選“揚州好人”,5人入選“寶應十佳好人”,這些來自基層、來自百姓的先進典型人物,更深深地鼓舞著郝名玲。他說:“我不僅要寫好人、宣好人,更要學好人、做好人。”

奉獻愛心,傾情為公益

在曹甸,知道郝名玲名字的人不算多,但提到“郝二爹爹”卻耳熟能詳,都誇他是個善於幫人,樂於助人的熱心人、好老人。

個體工商戶許某的妻子患白血病,郝名玲自己帶頭捐款,還動員個體戶獻愛心。曹甸村郝某是失獨家庭,郝名玲幫助他申請了低保。去年10月,涇河鎮蔡橋村孟莊組8歲孤兒李旭東,跟年已古稀的爹爹奶奶生活,奶奶不幸患惡性卵巢癌,在縣人醫住院。他到人醫看望了這位素不相識的患者,捐了愛心款,還向媒體發求助信,通過眾籌網發動社會捐款。不到一個月,先後收到社會和各界捐款10萬多元,使患者得到及時救助。

對社會公益事業,他是義不容辭。曹甸鎮建紅色文化旅遊景區,他主動捐款3000元;重建烈士陵園和定善禪寺,他主動上門動員私營業主和在外的大老闆捐款支持。僅揚州杰特沈飛老闆就捐款近百萬元。

曹甸是革命老區,眾多革命後代到老區尋覓父輩足跡。郝名玲先後陪同陳毅、粟裕、黃克誠、張愛萍、張藩、龍飛虎等後代一起活動,及時向媒體報道,還擔任義務講解員。

不忘初心,認真學理論

郝名玲雖年過古稀,但從不放鬆政治理論學習。自費訂閱《新華日報》《揚州日報》《半月談》和《新聞寫作》等黨報黨刊和業務刊物,寫出不少讓人感悟、有見解的理論文章。

2016年,他在《人民網》“強國論壇”上先後發表了《紙上談兵百事空》《實幹才能夢想成真》的理論文章,被縣委宣傳部評為優秀作品。《一個值得注意的怪現象》在《寶應日報》“安宜論壇”上發表,引起社會的共鳴。今年10月16日,他寫的《為“平‘語’近人”大講壇點贊》,緊跟形勢,適應新時代,起到一定的轟動效應。

平時,他密切配合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積極投身各項政治活動,編寫數10期《簡報》,彙編先進典型人物“口袋書”,得到市縣領導稱讚。他還為家鄉申報全國重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園林鎮和中國教玩具生產基地創建工作制作專題片。2015年他報名參加“荷鄉播種志願者”團隊,在全鎮黨員幹部冬訓班、學校、部門單位和基層支部宣講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數10次,在縣委宣傳部、組織部組織的“兩學一做”理論故事微黨課演講中還獲得優秀獎。

重病纏身,頑強鬥病魔

郝名玲同志2006年退休後,本想為社會、為家鄉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但無情的病魔,折磨這位好心的老人。2009年3月,他檢查出原發性肝癌,切除了半個肝葉和膽囊。出院一個月後,帶病採訪了回鄉省親的國民黨元老郝柏村、旅居瑞典的國際物理學家郝方照。2014年10月,肝癌復發,腹部不能開刀,只好在胸部打眼,施行射頻消融術,手術十分痛苦。此後每年還從大腿根部切開主動脈,做了4次介入術。

由於經常手術,他的身體已大不如前,體質很虛弱。僅今年1—4月,就動了3次手術。3月底,左腎又查出細胞癌,被及時切除。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滿導管,無法動彈,他還用手機向媒體發送4篇稿件。他的《十年抗癌路,樂觀伴我行》《傳遞醫患情,感恩在八一》的勵志文章,被省內外多家媒體和網站轉載。他樂呵呵地開心笑著說:“我現在成了一個五臟不全,六腑不周的無膽英雄了。”

丹心不辭桑榆晚,餘熱生輝霞滿天。退休10多年來,郝名玲同志先後獲得揚州市十佳百型特色家庭、寶應縣書香家庭、寶應縣十星文明標兵戶、寶應十佳老人、寶應十佳好人提名獎,曹甸鎮十佳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我們堅信:郝名玲同志一定會珍惜餘生,珍惜身體,繼續為宣傳家鄉、推介家鄉,發揮餘熱。衷心地祝福這位可敬的老人,在生命的延長線上,再創奇蹟,再顯輝煌,活得更完美,活得更精彩!

2018.1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