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醫生”讓廣惠高速“再生”

廣州是一座因高架橋而走向國際的城市。這座遠離中國北方政治中心的嶺南城市,改革開放後成為城市現代化的急先鋒。以廣惠高速為代表的城市高架疏導網絡,它們共同構成與見證了羊城的現代化之路。

然而,高架橋橋面的養護卻面臨諸多難題,卻非一件易事,可謂時間緊、任務重。為解這一“燃眉之急”,“公路醫生”英達近日攜其“國際領先”的英達就地熱再生工藝,為廣惠高速療病治傷,讓這條已有13年未大修的“老路”再生。

服役13年,亟待重煥新生

廣惠高速公路是廣東省規劃的幹線公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廣州與惠州、汕頭等粵東地區連為一體,進一步完善了珠三角東部地區的幹線公路網絡,加快了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也有力地加強華南中心對粵東七市及江西、福建兩省的經濟輻射力度,成為了一條名符其實的黃金動脈。

“公路醫生”讓廣惠高速“再生”

廣惠高速

據悉,其主線通車經已超過13年,瀝青橋面出現裂縫、磨光、老化等病害。對瀝青橋面進行病害處治,以維持、提高橋面鋪裝服務質量、延長橋面鋪裝使用壽命,已成為當前廣惠高速養護的首要任務。

經過近年來的不斷考察、論證,廣惠高速公路首次引入就地熱再生工藝應用到橋面瀝青路面道路養護中,對蘿峰寺高架橋和西福河高架橋橋面進行維修處治。且經過綜合考量施工效率、環保及新技術應用等因素,本次引入了行業內著名的“公路醫生”為道路進行診療。

經過對道路全方位的詳細診斷後,“公路醫生”最終決定“對症下藥”採用其獨有的就地熱再生+嵌入式超薄磨耗層,對廣惠高速進行養護。

不銑刨,保證橋樑安全

眾所周知,傳統銑刨加鋪工藝耗時長並需整幅或半幅封閉道路,而且銑刨時還會產生噪音、揚塵和廢料汙染,更重要的是,銑刨時產生的振動會容易引起橋樑的共振,給橋樑的質量安全帶來極大威脅。與此同時,傳統工藝(含微表處)治標不治本,原橋面的病害沒有得到解決、材料沒有得到改善,而且還會增加橋樑恆載。

“公路醫生”讓廣惠高速“再生”

“國際領先”英達機組不超寬、不超重,不影響高架橋荷載安全

“公路醫生”採用就地熱再生工藝技術,卻能完全消除這一質量安全隱患。英達就地熱再生施工時無銑刨這一工序,再生上面層3cmAC-16瀝青混合料,確保再生後瀝青混合料具有較好的穩定度和封水性能,可提高路面的抗車轍能力和抵抗水損害性能;同時僅加鋪1.5cm的嵌入式超薄磨耗層,兩層一起碾壓。這樣不僅除去了銑刨帶來的振動,而且施工後橋梁所承受的荷載不會超出設計荷載。

實踐證明,採用就地熱再生+嵌入式超薄磨耗層施工工藝施工後的路面平整度好,能夠有效消除路面表層病害,恢復已老化的瀝青性能和路面結構承載力,可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

橋面防水排水能力,大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施工時,不僅上、下面層為熱粘結,縱向接縫也為熱粘結。這與傳統攤鋪施工工藝的冷接縫完全不同,徹底避免了接縫處雨水過量下滲而造成層間界面脫離所產生的病害。施工後路面的強度、耐久性、抗剪強度和抗推移的能力,都明顯高於傳統噴灑粘層油、加鋪罩面施工工藝的路面結構。

“公路醫生”讓廣惠高速“再生”

施工完的路面和未施工車道路面對比

而高架橋主要依靠橋面的縱橫坡排水,對橋面瀝青層的滲水性能要求較高,英達熱再生工藝施工,橋面防水排水能力也能得到有力保證。

環境代價和交通影響,降至最低

與此同時,採用英達就地熱再生工藝無需銑刨浪費掉全部瀝青上面層材料,節約大量的新瀝青混合料,施工完成後表觀效果以及工程質量卻與新鋪沒有差別,甚至優於新鋪;同時也相應地減少了材料的往返運輸次數等,減少了施工對交通的影響及施工交通安全風險等。本項目經過核算,共節約材料費用53.4%,瀝青節約50%。

“公路醫生”讓廣惠高速“再生”

英達機組單車道作業,極大緩解交通通行壓力

檢測結果表明,本次施工路段施工後的各項路用性能指標,均滿足規範要求。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得到了廣東廣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相關領導的肯定,認為此次施工完全體現了質量效益高、環境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優、節能減排等優勢,並要求在以後的養護工作中積極的採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